吳奕蓉
.現任:暗夜新聞主播 

投注台灣古蹟保存 李重耀貢獻良多

【陳欣渝 范傑翔 台北】

從中央政府機關的監造修繕,到林安泰古厝拆遷重建,還開創傳統廟宇創新設計,國寶級建築師李重耀,用他投注在建築60多年的歲月,為台灣古蹟保存,寫下一部光榮的建築史,而他的熱情和執著,也支持他為傳承傳統建築技術,努力到人生最後一刻。

現今台北市保存最完整,有200多年歷史的林安泰古厝,從拆遷到重建,10年來經過3次搬遷,有賴台灣古蹟修復的第一把交椅,李重耀建築師當初堅持畫下精細的施工圖,從平面、剖面到立面,還有榫頭細節圖,才得以在異地成功重現傳統風貌。

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 李乾朗:「特別是它裡面的材料,尺寸、規格的註記,都非常精細,所以我覺得林安泰古宅,今天它的裡裡外外,都做得很成熟,其實就是歸功於這套詳細的施工圖。」

李重耀從事建築超過一甲子歲月,不分大小建案,都認真對待的精神,更令後輩望塵莫及,他也將畢生的經驗化成文字,出版超過30多冊建築書籍,因有感傳統工藝技術流失,當年近80歲的他,致力推動技術士制度和培育歷史建築物,保存修復匠師,更不辭辛勞,擔任講師親身授課。

建築師 許育鳴:「(會出書)他的認為就是說,有很多年輕學子或者社會新鮮人,乃至於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學界相關的人都很含糊,所以他必須要把它釐清這件事,也就是說他認為,要讓後面的年輕人後進,知道要怎麼走。」

前建築技術學會理事長 蘇錦江:「他覺得說這些文化資產,要能夠繼續的維護,繼續的傳承,必須要讓新的一代,年輕的一代,新人能夠了解,所以他把這些概念,以他的經驗,傳承給新的一些學習的人。」


李重耀的小兒子,同樣也是建築師的李學忠提到,父親將傳統廟宇建築形式,結合現代構造材料,設計出木柵指南宮凌霄寶殿,這因應地形氣候的首創設計,是他這輩子引以為傲的作品。

李重耀小兒子 李學忠:「我們是一個地震多地震的國家,所以磚造跟木造的取材上面,跟結構上面不容易抗震,尤其它又在山上,那山上因為它比較潮濕,很多木頭在維護上面,不是很容易,所以他提出用新的,用鋼筋混泥土的方式,來說服業主,來做這樣子的一個改變。」

李重耀孫子 李岡澤:「平常其實在家裡,看他就是常常放空,或是喝杯茶什麼的,但是只要一談到建築,他整個人,就是會感覺充滿能量。」

對於建築工作有著無比堅持的熱誠,這位在家人和後輩眼中,虛懷若谷的國寶級建築大師,將畢生心力投注在台灣建築界,把建築看作是一門藝術,用這份藝術家的熱誠,來發揚台灣的傳統建築。  (2014-04-11)

 

獲選優良社區報 32件報刊巡迴展出
樹冠觸電纜 關山150棵路樹移植他處
鳳林簡易庭閒置 公所盼活化再利用
迎接苗栗桐花祭 藝文活動陸續展開
頭份四月八盛事 號召「變裝吃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