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禹
.現任:氣象主播 

開口獅圖騰 打造詔安節專屬標誌

【李新隆 雲林西螺】

今年首次納入「客庄12大節慶」的雲林縣「詔安客家文化節」,由於有了行政院客委會的資源挹注,不只參與的單位明顯變多,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為了避免這樣的文化活動,最後流於大拜拜的形式,主辦單位不只特別設計了詔安客專屬的圖騰,更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希望在活動結束後,還能讓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將蘿蔔切成需要的等分,然後放進2公升的罐子裡,再分別加入豆麴、粗鹽及少許的米酒和辣椒,就這樣封罐約1個月,這就是詔安客最引以為傲的醃蘿蔔,不只好吃也容易製作。

螺陽文教基金會祕書 張仕佳:「我不知道,我沒有看過這種醃蘿蔔,都是豆腐乳或是醬瓜等現成的,就是沒有自己動手醃過,好簡單,就是切切然後掉進去就好了。」

螺陽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何美慧:「這裡的醬油工廠很多,醃蘿蔔裡面最重要的材料叫作「豆麴」,只有醬油工廠裡面才拿得到,離鄉在外的遊子,這個是他懷念家鄉的好味道,所以這次活動裡面,我們特別安排教大家醃蘿蔔,讓大家來享受詔安客的好味道。」

除了詔安客的常民美食,為了加深民眾對詔安客的印象,今年的詔安客家文化節不只設計開口獅的圖騰,還特別製作這支活動旗幟,讓民眾發揮巧思與創意,就能變成獨一無二的文化創意產品。

螺陽文教基金會祕書 李尚隆:「一般人在活動結束後,都會拿去農田或做成圍籬,這次是一個新的突破,因為它發展出許多新的用途,這也是新的嘗試,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而以往舉辦詔安客活動,幾乎都鎖定在崙背及二崙地區,今年的詔安客家文化節,特別將西螺七崁的三鄉鎮也納入活動地區,時間更是超過1個月。

雲林縣文化處長 李明岳:「今年之所以把西螺拉進來,作為主辦重要的主體,我們希望透過今年比較長的詔安客家文化節活動,讓西螺人,很多的西螺人,來認同他過去曾經擁有的詔安客家人的身分。」

詔安客由於長期與河洛人混居,如今詔安話聽說流利的人也愈來愈少,族群文化特色也愈來愈模糊,因此民眾都期望,藉由文創產品及圖騰,能讓大家再次喚醒對詔安客的族群認同。  (2010-10-28)

 

火車頭攝影展 「D51型」重現眼前
2面板廠廢水排霄裡溪 爭議再起
發行「雲林好客」 傳唱詔安客文化
颱風接二連三 台東二期稻作倒伏
「七崁迓媽祖」 詔安文化節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