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伶
.現任:客話新聞主播、 

一代大師鄧南光 寫實攝影史先驅

【黃小琪 彭晉祿 台北】

今天的客家百年系列專題,我們要帶大家來看客籍攝影大師的風華,西元1907年,出生於新竹北埔的鄧南光,是北埔名人姜秀鑾的後代,他一生風流倜儻熱愛攝影,引進日本新興的寫實攝影技術,為台灣也為故鄉北埔留下超過6千張珍貴的歷史影像,是台灣四、五O年代,攝影界備受尊崇的領導者,也是民國百年攝影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為紀念他的藝術貢獻,新竹縣政府與鄧氏後人還在北埔「柑園」,成立了鄧南光影像紀念館,成了地方的重要文化資產,具有極高的文化與教育意義。

鄉村田野間,肩挑背負的勤苦婦人穿合身旗袍,千種風情的酒家女,還有1941年間在北埔地區拍到客家人稱作「還山」的出殯隊伍,這些社會生活的寫實影像,都出自於鄧南光之手。

鄧南光,1907年出生,北埔名人姜秀鑾後代,這張他年輕時在日本拍下的照片,西裝筆挺,手持相機,那種風流倜儻的模樣,不難嗅聞出富家子弟的浪漫性格和藝術才情。

鄧南光長子 鄧世光:「他小學畢業之後,差不多1、2年後,才去日本讀書,日本的中學,因為中學畢業以後,在日本的法政大學修經濟系,在經濟系的時候,大學裡面有一個俱樂部的活動,他有參加camera的寫真俱樂部,就是專門照相的俱樂部。」

大學時代,鄧南光就能擁有一台德國萊卡相機,當時的價值,可抵台北一棟房子,在銀座、在東京拍下許多時髦相片,用的是近距離的觀察,街頭抓拍的寫實風格,不同於傳統沙龍講究唯美,更鮮活呈現市井風情,畢業後,鄧南光就將這種新興摩登的攝影術帶回台灣。

鄧南光影展策展人 簡文彬:「回到台灣之後,他就開始拍了很多北埔,他自己家鄉的東西,這裡面就有很大的鮮明不同,他已經把他個人,這所謂的單獨投射的東西,已經轉變到地方,他自己的家鄉,他自己的北埔的地方,這裡面就有強烈的,比較有社會性的那種觀念出現,這已經有他想要幫北埔,留下一些時代見證的東西。」

除了貼近小民生活的寫實照,家族的共同記憶,也在鄧南光的鏡頭下一一呈現。

鄧南光長子 鄧世光:「我爸很喜歡帶我們小孩子,去那裡玩,那時候,我差不多初中的時候,我們全家去淡水關渡,關渡那個地方,很多漁船停在這裡在捕魚,那時候我爸有一台車,載我們五個兄弟姐妹,坐在車子裡,載五個兄弟姐妹的照片是這樣。」

1930、1940年代台灣社會普遍貧困,鄧南光透過鏡頭,忠實紀錄下了歷史的推進,一直到1970末期,橫跨40餘年的攝影路,他留下超過6千張底片,都是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鄧南光紀念館長 陳炳臣:「鄧南光影像紀念館,是台灣第一個,紀念影像的第一個館舍,鄧南光是台灣早期的前輩攝影師,在台灣30年代 40年代,發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大世紀時代的動盪,這些影響紀錄,鄧南光當時他有一個概念就是,用寫真的拍照方式來做記錄。」

鄧南光影展策展人 簡文彬:「他站的是一個指導者、關鍵者、先驅者的一個路線,所以他在台灣的整個攝影發展的歷史頁,是有非常鮮明的一頁。」

老照片不只用來緬懷它們紀錄時代,以藝術涵養與文化厚度支撐,攝影家和作品,都是一種難得的公共文化財,而鄧南光累積數量龐大的攝影作品,內容涵蓋人物、景色和客庄生活,留下的是時代的見證,也是屬於鄧南光獨特的生命觀點。  (2011-05-31)

 

戴遐齡訪旭光 地方盼爭空手道經費
新竹鹿寮坑自然谷 環境信託首例
養生客家粽創意賽 推廣多吃國產米
延續優質米品種 「採種」技術學問大
鹿寮坑打造環境教育基地 居民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