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君
.現任:客話新聞主播 

打鐵鋪結合文創 延續池上發展史

【徐榮駿 台東池上】

池上米造就了當地人務農致富的傳奇,而早期農民訂製與修理農具的幕後功臣,就是鄭家在當地開設的第一家打鐵鋪,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產業沒落,這家打鐵鋪在停業10年後,由社區協助成立福原打鐵工坊,結合文創,不但讓傳統產業得以延續,也讓觀光客藉著解說體驗,更加認識池上鄉的發展史。

拿起大鐵槌體驗打鐵,讓前來參訪福原打鐵工坊的遊客,驚呼聲連連,都覺得相當有意思,這家池上鄉最老的打鐵鋪閒置10年後,在社區發展協會的協助下,去年結合文化與觀光體驗重新營運,不僅為社區發展休閒產業增加賣點,就連打鐵師傅也很高興,可以讓這項傳統產業再續香火。

遊客 洪小姐:「一把刀子原來還是要很多工夫,很多人力,不是用機器啪的一聲就做出來。」

遊客 黃先生:「舊的歷史跟新的搭配,我覺得是要的,因為這樣畢竟才會吸引到年輕人。」

福原打鐵工坊店主 鄭銘盛:「讓我的手藝能夠再發揮,讓一些流失的老顧客再找回來,讓一些遊客來參與有聲有色的打鐵體驗。」

池上街上這家擁有52年歷史打鐵鋪,傳到鄭銘盛已經是第3代,過去不但當地人訂做修理農具都得靠他,批發農具生意的全盛期,通路還含括花蓮縣的光復鄉到台東縣的鹿野鄉,不過隨著傳統手工農具逐漸被機械取代,福原打鐵鋪因此停業10年,直到社區發展協會,成功向縣政府申請到活化閒置空間的經費,才讓這間老鐵鋪成為當地的文創據點,再度開業。

福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范恨豐:「現在農業機械化較多了,我也希望他可以做些小吊飾也好,鑰匙圈或是紀念性的刀子,買的人也比較多比較普遍,不會說我沒務農就不跟他消費。」

社區發展協會表示,福原打鐵工坊,可說是池上農業發展的幕後功臣,今後也希望文化的打鐵聲繼續支持地方發展,與池上子弟一起「鍛造」更美好的未來。  (2011-11-06)

 

復古機車大會師 造型搶眼超吸睛
「到農漁村住一晚」 五溝生態深度遊
玉里客家歌謠賽 鄉親齊聚切磋歌藝
乘遊輪遊高雄港 李九郎慶「雙喜」
第2屆金音獎頒獎 客歌手奪6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