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禹
.現任:氣象主播 

貢寮水梯田復育 盼重建生態功能

在台灣山區有著許多水梯田景觀,在維繫農村生活之外,也擔任保育自然生態的溼地功能,但是休耕的荒蕪讓大地裂傷,生活與生態走向滅亡,當人們緬懷舊日時光,消失的水梯田,等待重生的希望,2011年在貢寮山區,林務局重視水梯田生態的重要,結合民間基金會與在地農民,以有機種植、農地保水的方式,展開水梯田復育行動,希望重建水梯田的生態功能。

新北市貢寮區的內寮山區,擁有大面積的水梯田景觀,早期入山墾居的農民,尋找水源,開闢維繫山村生活的水梯田,但是時光過往,山村人口大量流向都市,水梯田大量廢耕與休耕,水田逐漸變為旱地,熱鬧的山村也變得寂靜。

貢寮農民 蕭三全:「年輕人現在還在這裡的,可能剩不到10個人,現在是老人家在這裡耕種,我們年輕人回來幫忙。」

水梯田的消失,不僅是農村生活的危機,更是自然生態的浩劫,因為水梯田的扮演溼地功能,在乾旱之後,物種也跟著消失。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方韻如:「水梯田它是一個很主要的典型,也就是它串連了,從大海一直到山區,這樣子的一個我們所謂的水域生態廊道,這個廊道上,其實有非常多的魚蝦蟹貝,牠們都依賴著這樣子的環境在生存。」

林務局重視水梯田生態的重要,結合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2011年在貢寮山區開始推動水梯田復育計畫,找尋多位還在種植的農民,以有機種植、農地保水的方式,展開復育行動,並且為了增加稻米價值,一家傳統米香店商請老闆協助,生產製作美味的米香。

海山餅店 林偉雄:「這個是因緣巧合的狀態,因為剛好認識一些愛護貢寮的一些朋友,也因為貢寮的這些老農夫的阿伯他們也愛護,所以種出來的米,特別的香。」

目前在貢寮山區,依舊存在著水梯田溼地的生態景觀,但是年輕人口的缺乏,以及開發壓力的迫近,都讓貢寮米的里山願景走得格外艱辛。  (2011-11-24)

 

建立生態廊道 助墾丁陸蟹順利產卵
白色雲嘉南計畫 顏色創造觀光特色
陳維壽籲修法 保護珠光鳳蝶種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