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08 月 23 日 星期六
 

原住民新聞雜誌 - 【前進部落】

    議題: 2003/8/23

德魯固部落的情歌史話
部落裡面會唱老歌的老人逐漸凋零,為了搶救部落的傳統歌謠,來自花蓮的胡清香老師,特別帶領原住民記者到德魯固的加彎部落去拜訪老人唱情歌。現在讓我們一起前進部落。

莊老師在七年前,不但從PetangSukai這位德魯固的木琴師父採集了四個曲目,並且還到各地推廣木琴的敲法之後,目前秀林鄉的學校跟教會都已經學會彈起這個傳統的樂器。但是七年後,再去拜訪PetangSukai的時候,他已經一百歲了,行動也不方便,左眼也失眠,他最珍貴的木琴已經不見了。

最令他安心的是,他的木琴也已經傳到了美國、日本跟歐洲,並且他拿起兩年前拍攝的照片給我們看。

除了木琴之外,德魯固族人的情歌,不但真實情感的流露,同時原味十足,口口相唱,代代相傳,舞動著部落的旋律。

根據部落的婦女表示,目前有一位男子時常在她的田園後方唱情歌,就像母雞生蛋一樣,來懷念他已經過世一年多的妻子。因此我們特別跟隨這位婦女,實地來到田園拜訪他。

過去在德魯固族人的部落最流行的歌謠,除了狩獵的勇士可以立名流傳之外,同時也可以把歌詞更改,變成部落的訓言歌謠。

五年前,秀林鄉的德魯固族人在布洛灣舉辦文化活動,胡老師在多年前,從大山部落的老人採集到的紋面曲子,變成了當年這個文化活動的主題歌。

除了紋面舞之外,胡老師認為最難採集的歌謠,還是德魯固族人的獵首歌,她不但花費十多年的時間,並且還跑遍了萬榮秀林兩個鄉五十多個部落之後,她終於在秀林的部落,從WubusBakung這位已經過世的老人,找到了這首幾乎要流失的獵首歌。

二十多年以來,胡老師從德魯固的部落已經採集了數百多首的老歌,目前有三分之二的歌謠已經被族人改編使用。可是她比較在乎的,還是她花了十多年心血的獵首歌,已經被外界仿冒製作成錄音帶。

由於會唱歌謠的老人,目前在德魯固的部落平均不到兩個人。因此為了推動原鄉的音樂風氣,傳承部落的歌謠文化,胡老師在今年的七月底成立了德魯固文化發展協會,並且預定在年底以前,將發行農墾、緻布跟狩獵的傳統樂舞,來維護原鄉音樂風格的文化資產。

下一則     全部新聞內容

關閉
視窗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 2003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