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
陶藝文化
狩獵文化
樂器文化
雕刻文化
衣飾文化

圖片提供: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查詢原住民小學 依縣市查詢
目前位置:首頁文化園區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

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認識各族│神話傳說│台灣原住民大事紀有問必答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以歌謠為主,樂器的形制比較簡單。現存常見的原住民的樂器有口簧琴、弓琴、杵樂、縱笛、雙管鼻笛。

【口簧琴是各族普遍都有的樂器】

口簧琴是除了蘭嶼的達悟族之外,各族普遍都有的樂器,其中又以泰雅族最為盛行,年輕男孩常常利用吹奏口簧琴搭配舞蹈的方式,向心儀的女孩傾訴情意。口簧琴以半剖的竹面為琴體,內面飾以銅片或竹片為簧,靠手拉紐線與嘴的共鳴,讓簧片產生震動,發出音律。現在已知的口簧琴有單簧、雙簧、三簧、四簧、五簧。

【弓琴】

原住民祖先在狩獵之餘,發展出用弓箭奏出樂音的休閒娛樂。演奏方法是將弓的一端含在嘴裡,一手按住弓弦不同的位置,以分出音階的高低。另外一隻手則撥彈弓弦,經口腔共鳴發出聲響。布農族、阿美族、卑南族、邵族、鄒族都有這種樂器。

【杵樂】

杵樂是用木杵在石板上敲擊出的音律而組合成的簡單曲調。木杵的粗細以及長短會決定音階的高低與音質,通常由好幾個人手持不同的木杵一起合奏。

【縱笛】

縱笛分單管與雙管,以五孔最常見,排灣族較為盛行。縱笛本來是獵首英雄或部落頭目才能吹奏的樂器,但是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後來演變成年輕人向情人傾訴情意的樂器。

【雙管鼻笛】

雙管鼻笛的名稱來自於它特別的吹奏方式,是一種以鼻子吹奏的樂器,常見於排灣族與魯凱族。形制以一管三孔最普遍,另一管則無孔。由於曲調低沈而悠遠,充滿了哀傷的氣氛,除了可用來表達男女情愛,也有用來安慰喪家。

【竹琴、木琴和木鼓】

除了以上介紹的原住民樂器,還有許多本來是其他功能,但後來也獨立發展成樂器演奏的。例如阿美族的竹琴,原始用途是用來驅趕田間的野鳥;太魯閣人的木琴是部落傳達訊息的工具;阿美族的木鼓也是傳達訊息的工具,部落集會或緊急事故發生時,可以用鼓聲的數目及長短辨別事物的性質。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200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公視新聞部原住民組企劃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