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
泰雅族
賽夏族
布農族
鄒族
排灣族
魯凱族
卑南族
達悟族
邵 族

圖片提供: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查詢原住民小學 依縣市查詢
目前位置:首頁文化園區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

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認識各族│神話傳說│台灣原住民大事紀有問必答

【人口及分布】

卑南族居住於台東市及台東平原的卑南鄉一帶,共分為八個社,清朝時代被稱為『八社番』。人口數有8,549人(資料來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資訊網 / 民國91年8月資料)。

【族名與系統】

卑南族居住在台東平原地帶,和漢人接觸來往的年代相當早。清朝康熙年間,以南王社為首的卑南人,平定了朱一貴之亂的餘黨,因此被清廷冊封為『卑南大王』,這是卑南族的全盛時期。不僅清廷賜予朝服,鄰近區域的阿美族、排灣族人都必須向卑南大王納貢、繳交稅賦。

根據起源傳說的差異,卑南族可分為『石生』和『竹生』兩大系統。『石生』系統的卑南族人,傳說祖先是由巨石裂開所生,發源於現今的台東太麻里鄉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發源地稱〝Ruvoahan〞。包括知本村、建和村、泰安村、初鹿村和利嘉村都屬於石生系統。

至於『竹生』系統則以台東市的南王里、檳朗村、寶桑村為主。根據南王長老口述,他們的祖先是由竹子所生的,發源地則稱〝Panapanayan〞,同樣是位於知本附近的海岸。起源傳說的不同與地理位置的差異,使得卑南八社呈現不同的風貌。以知本為首的石生文化,由於緊鄰排灣、魯凱族的聚落,文化上的表現與語言上的濁重音明顯地受到他們的影響。接近阿美族的南王系統,語音上的輕巧特質則與阿美族相當接近。

清朝時代,卑南族被稱為『八社蕃』,而『卑南』( puyuma)的稱呼其實是來自南王社的自稱。雖然對於以『卑南』為族名並不是每一個族人都滿意的名稱,但是在長老們提出『卑南』有『團結』之意的新解釋後,大部份的族人都可以接受自稱為卑南族。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200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公視新聞部原住民組企劃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