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精華往週精華節目簡介

《原住民新聞雜誌》第153集

 

【焦點新聞】

曾淑勤訪新光國小

這個星期,雖然有中度颱風尤特過境台灣,不過歌手曾淑勤以及于冠華,還是在星期三的早上,前往尖石鄉的新光國小,拜訪山上的泰雅族小朋友。在七月二十八號的尋找三千個愛心,曾淑勤至善原住民教育基金音樂會當中,新光國小的小朋友,將要和曾淑勤一起演唱魯冰花。而生長在台北烏來,媽媽也是泰雅族人的于冠華,也義務擔任這場演唱會的音樂總監。關於這一次的演唱會,曾淑勤認為,她只是演唱會的受邀者之一,主要還是希望社會大眾願意共同為原住民兒童付出愛心。而原本受邀在今年九月前往瑞士演出的新光國小合唱團,因為旅費不足,也成為這一次演唱會,急需要協助籌募經費的對象。尋找三千個愛心音樂演唱會,售票盈餘所得,將全數捐助社團法人中華至善社會服務協會,作為原住民的教育基金。歡迎社會大眾踴躍購票,共同付出愛心。

原住民記者馬紹/達卡爾採訪報導

朗島大船祭十六年後再現

這是蘭嶼大船祭當中的驅邪儀式,這樣盛大的場面,在朗島部落,將近中斷了十六年。這艘十人座的大船,是由朗島部落一位七十六歲的長老郭戶由,帶領三個兒子和親友,從去年十一月開始,以蕃龍眼樹作船身的龍骨,並且用了二十七片的木材,打造完成。舉行傳統大船祭,不僅是讓蘭嶼達悟的年輕人學習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讓島上的族人更重視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大船祭儀式,在前一天下午,由各部落長老,著盛裝、配禮刀,來到船主的屋前,以碰鼻禮握手道賀。接著大家坐在地上,吟唱古謠,直到傍晚告一段落。而在七月二號接近中午時間,新船的全體成員,著盛裝進入船內,由主人吟唱祈求祖靈庇佑的導詞,隨後由各部落長老圍繞新船進行激烈的驅邪儀式。在驅邪儀式告一段落之後,一百多位部落壯丁和小男孩,全部湧向新船四周,族人把新船前後推動三次,再把船,連帶主人一起高高拋起。最後新船被抬到海邊,再一次被拋向空中,船主人帶著魚團成員下海試划,平順回到岸上之後,這場傳統的大船祭,才算正式的結束。

原住民記者仙米希法採訪報導

朗島好月饗宴

蘭嶼朗島部落的達悟族人,七月三號在部落的Fanwa港澳推出有美食、游泳、划船的比賽,既可以品嚐道地的食物,又可以彼此較勁游泳、划船的技術。近兩百位的朗島部落族人參加這項活動,這也是繼七月二號十人座的大船落成之後,族人和遊客再一次聚集在島上共襄盛局。大會除了安排傳統食物,還有親子游泳、長泳,和單人座小船的比賽,而剛剛落成的大船行海上巡禮,是整場活動的最高潮,如何跟瞬息萬變的大海為伍,夏本佳巴克拉杜長老也親自對達悟年輕人示範海上船隻翻覆自救的技巧,而整個活動就在鼓掌聲中圓滿的落幕。

仙米希法採訪報導

新竹五峰鄉桃山村民拒絕焚化爐

在部落頭目的領唱下,五峰鄉桃山村的村民,發出拒絕焚化爐的決心。七月五號上午,八十多位來自新竹縣五峰鄉的鄉民,針對鄉公所計劃在桃山村興建小型焚化爐,表達強烈反對的立場。不過除了污染問題以外,最讓鄉民感到不滿的,就是焚化爐都已經進入工程發包作業,鄉公所卻不曾向村民召開說明會議。為了解決嚴重的垃圾問題,行政院環保署從民國八十三年,開始擬定十座小型一般廢棄物焚化爐興建計劃,五峰鄉的焚化爐也是其中一座。按照當時的環境法規,小型峰焚化爐的興建並不需要提出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不過,行政院環保署的代表在公聽會上說明,從今年開始,所有新設置的小型焚化爐,也必須要符合的相關規定。五峰鄉的人口不到五千人,但是每天的垃圾清運量卻有十二公噸左右,其中一半的垃圾量是來自林務局以及雪霸國家公園的觀光遊客,這也是五峰鄉公所提出興建焚化爐需求的原因。針對所有的爭議,公聽會最後達成暫停所有工程發包作業,同時要求鄉公所與村民進行面對面溝通協調的決議。

娃郁/阿貢/達卡爾採訪報導

職棒退休球員拜會北市原民會

經濟不景氣,連退出棒球場的職棒球員,都面臨找工作的困難,七月三號下午,從球場轉戰政壇的前職棒明星投手陳義信和已經退出球場的棒球運動員,拜會台北市原民會,希望透過原民會的轉介能夠為目前處於失業狀態的學弟在台北市謀得一份穩定的工作。職棒環境不如以前,過去職棒球員動則月入二三十萬的光景不再,很多職棒球員沒有被球團續聘往往就面臨失業,空有棒球專才卻無法轉換為求職的技能。原民會在八十八年通過台北市促進原住民就業自治條例,規定台北市所屬各機關每五十人必需進用一名原住民,這項法案適時的為沒有公務員任用資格的退休職棒人提供了一份就業的管道,看盡職棒浮沈的陳義信,則建議學弟,多培養第二專才,在棒球之外多一份生存的技能。

原住民記者哈露谷/達卡爾採訪報導

原住民青少年田徑選手香港比賽

去年在香港夏日田徑國際邀請賽大放異彩的原住民田徑隊,今年再度被邀請到香港參加七月五號到九號為期五天的田徑比賽。這次被遴選為原住民國家代表隊參加這項比賽的選手,都是今年三月原住民運動會表現優異的選手,主要是以基隆高中、百福國中、桃園平南國中和新竹竹東國中的重點培育選手,參加的項目包括阿美族最擅長的短跑和標槍,以及泰雅族選手可以表現耐力的中長距離賽跑,可以說都是原住民選手的強項。原住民的運動天分在國內雖然是公認的事實,不過,以原住民的身份組隊到國外參賽並不多,他們在香港行之前雖然沒有密集的集訓,但是在烈日下甚至是颱風前夕,他們的訓練也沒有鬆懈,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看到這群未來田徑場上的明日之星在香港大放光芒!

哈露谷/威弓採訪報導

展望會兒童文化成果發表

七月二號,來自十一個原住民部落的小朋友,在台北市中山捷運站的廣場,參加世界展望會舉辦的成果發表記者會。為了加強原住民兒童對族群文化的認識與認同,台灣世界展望會,三年前,開始把資助兒童計畫的範圍,拓展向文化的傳承,同時在全省各部落的小學,成立了十一個原住民兒童文化隊。連續三年的暑假,小朋友們都會舉辦成果發表會,來感謝他們的資助人。由展望會提供補助的兒童文化隊,除了培養原住民兒童對於傳統歌舞的表演興趣,從學習的過程,也慢慢地接受與認同自己的文化。為了表達對資助人的感謝,十一個原住民兒童文化隊,七月三號晚上,也在馬偕醫院的大禮堂,正式舉行一場成果發表會,來展現他們在學校學習的傳統歌舞。

原住民記者馬紹/達卡爾採訪報導

台中柯達大飯店推出原住民美食展

一道道精緻的料理,都是用原住民常用的山蘇、青金針、檳榔花,甚至阿美族醃肉,希勞,等食材做出來的。這些精緻但又不失自然風味的原住民美食,都可以在台中柯達大飯店正在舉辦的原住民文化美食節當中品嚐到。這次負責所有菜色設計的張總監,本身已經擁有長達三十年以上的餐飲工作經驗,至於要如何把原住民美食,推銷給一般社會大眾,張總監特別加入包裝的概念。除了美食以外,台中柯達大飯店也特別安排原住民歌舞欣賞,並用原住民手工藝品來布置現場,希望讓來到飯店消費的一般大眾,可以從味覺、視覺和聽覺上,對原住民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樣的經營概念,對許多有心在部落從事觀光餐飲業的族人,應該可以提供許多值得借鏡的地方。

娃郁/阿貢採訪報導

布尼工坊盧智達路執著泰雅服飾

在文化活動不是很興盛的水流東地區,布尼工坊的盧智達路,已經默默地在當地從事八年多,泰雅族服飾改良設計的工作。今年三十二歲的盧智,十年前就開始跟著母親一起製作泰雅族傳統服飾。但是民國八十二年底,盧智的母親在去世前三天對她說的一番話,讓她從此對服飾創作這份工作,除了興趣以外,更多了一份執著。雖然多年來專心從事泰雅族服飾改良創作,並沒有替盧智帶來更多的金錢收入,但是她的執著,以及對母親的孝心,卻因此得到身邊親友全力的支持。對盧智來說,在一針一線的縫製工作裡,除了蘊藏她對服飾創作的熱愛,透過創作盧智也展現難得的才華,而更重要的是,她也同時完成對母親的承諾。

娃郁/阿貢採訪報導

東來義許春美傳統編藝技訓班

談到編織,大部份的人知道的都是泰雅族傳統的編織。排灣族的許春美因為想要找出傳統服飾的作法,所以才興起成立織布班的念頭。許春美走訪各族群的織布工作者,做過觀察與比較。發現各族群基本編織法相同,不同的在於花紋。為期三個月的織布班課程,從最傳統的苧麻採收、搓紗、紡紗、煮紗的過程不但要學到還要學會。雖然部份學員小時候曾看過,但是記憶已經模糊……。現代化生活的便利,讓許多傳統工藝也面臨是否被取代或延續的考驗。不過,其實許多部落婦女學習傳統技藝的意願很高,只是沒有人帶頭!像許春美這樣在地的文化藝術工作者,無私且資源共享的作法,讓來義鄉的婦女有機會發揮巧思。而政府相關單位的經費補助,也促使部落文化產業起頭、啟發部落居民學習的動機。

婀麼/比佑採訪報導

排灣中會兒童主日學暑假夏令營

以「唱出美麗的樂章」為主題的兒童主日學暑假夏令營活動,七月三號、四號在墾丁天主教青年活動中心舉行。主辦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排灣中會,邀請屏東地區二十幾所長老教會主日學小朋友參加。到教會上主日學,透過聖經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們諗識信仰、感受生命的教育,還可以更生活化的活用母語。如果上學能像上主日學一樣沒有壓力,相信孩子們可以在快樂的環境下學習。從這次夏令營活動中,希望孩子們習慣說母語,藉著聖經的金句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在部落發揮的教化功能,讓原住民的孩子,從小就可以用母語唱出美麗的樂章。

婀麼/比佑採訪報導

【深度報導】

阿桑劇團邀您看太陽百合百步蛇

成立將近兩年的阿桑劇團,目前是布農文教基金會所扶植的團隊,也是目前國內正式成立的原住民劇團,今年推出「太陽、百合花、百步蛇」劇作,是從魯凱族傳說故事延伸到現代,原著劇本由Auvini•卡日斯盎創作,由赫恪魯瑪林編導。這幾年來,原住民意識覺醒,對自己的身分和部落認同產生掙扎、困惑,傳統文化也在改變中逐漸淡出記憶。透過魯凱族的傳說故事,以歌舞來對應當代原住民面臨的生活現實與無奈。由於保育法及相關法令的限制,原住民不能打獵,不能採野花,野百合也成了塑膠花。失去了傳統原有的機制,人和百合花的關係也越來越遠。很多人都說原住民能歌善舞,而原住民嘗試以戲劇發聲也是這幾年才開始,所以,想看原住民朋友自在的演出舞台劇,可不是輕易就看得到的……。「太陽、百合花、百步蛇」演出的成員當中,除了阿桑劇團團員外,有的是布農劇場的團員、有的是餐廳的廚師、畜牧場上養牛羊的員工、還有編織室的、甚至是在醫院上班的醫護人員。因為戲劇的關係,讓他們在工作之餘,從肢體上的學習,共同經驗另一個空間。阿桑劇團的團員是跨族群的,編導赫恪讓他們自由即興的發揮,以歌舞、吟唱傳達原住民的原創性。透過戲劇呈現,阿桑劇團希望提出思考方向、啟發觀眾。原住民社會的衝突可以透過劇團謀求彼此的尊重和反思。意猶未盡的朋友,千萬別錯過七月七號晚上在台東布農部落的演出喔!

婀麼/比佑採訪報導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c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