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archives.gif (241 bytes)

《原住民新聞雜誌》第一季第一集

八十七年七月三日晚上九點首播

一週新聞掃瞄:

1疑建商詐欺  原住民住宅將查封

由於原住民部落的經濟活動普遍落後,使得很多原住民的新生代離}了家鄉到都市謀生,有些人在購屋或是建屋的交涉過程中,由於不熟悉法令的規定,很多原住民就落入了建築商人的圈套當中,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都進了商人的荷包裡,最近在汐止,有一棟城市公園的案例,值得原住民朋友作為警惕.

2布農小勇士將登上巴落山

為了證明台灣孩子的毅力和勇氣,南投縣的東埔國小在校長伍約翰的率領之下.特別與金車文教基金會合作.將戶外教學的理念.利用暑假長期的訓練之後.成為一項國際登山的活動.他們預計在二十一世紀前五百天.也就是在八月十九號.登上馬來西亞婆羅州的巴落山.

3原住民手工藝中心成立

由於近代文明的衝擊,台灣原住民原始的習俗、歌謠、美術、還有手工藝品,都在快速流失當中。為了傳承並發揚各族傳統手工藝品,並協助推銷原住民的農產品,布農族青年伊斯坦達那布,本週在台北南港的萬福公園前面,成立了台灣第一家純民營的原住民手工藝推廣中心.

4原住民觀光休閒研討

自從週休二日實施以後,很多民眾都喜歡到原住民的部落觀光,有人認為觀光的開發,可以改善部落的經濟資源,但是也有人說會破壞部落的生態環境,在台北,本週有一場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的研討會.

5原住民文化詮釋才能研習營

原住民的生態保育觀念,在原住民的心中,都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因為原住民的生命是維繫在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和律動中,對任何物品的取捨,必須兼顧生態的平衡。但是這種對生命高度尊重的人生觀,似乎已經逐漸被遺落在文明的社會當中。因此,如何將祖傳文化的內涵具體傳承給原住民青年,不斷的教育和研習是必要的

6七月二號原鄉藝術團出國公演

七月二號前往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表演的原鄉藝術舞團,應該也算是進行了一次國民外交的活動,他們出國以前,在竹東進行了授旗儀式以及表演.

7氣象局颱風說明

由於受到聖嬰現象的影響,今年春天的雨量特別高,連帶地,影響了水蜜桃的甜度還有產量,中央氣象局最近又公佈了今年的颱風說明.

8莎韻大橋通車

在宜蘭的南澳鄉,本週有一座大橋通車了,這一座橋叫作莎韻大橋,莎韻就是日據時代被日本政府拍成宣傳影片,莎韻之鐘的主角.

9邵族文化村開幕

邵族是目前人數最少的台灣原住民,他們在風光明媚的日月潭湖畔,他們曾經以獨特的原住民風情,吸引眾多遊客的青睞,而現在,日月潭的遊客逐漸減少,邵族的歌舞更早已消聲匿跡,為了振興邵族文物,部分有心人士便藉著商業經營的方式,希望以不同的途徑,銜接傳統文化傳承的腳步.

10投手陳義信文定

在本週新聞的最後,我們來介紹一位傑出的原住民人士,當然,不是因為他的誹聞,而是他在棒場上的表現很優秀,那麼,這位職棒投手,他最近訂婚了,他是誰呢,一起來看我們的獨家專訪.

 

 

深度報導之一:

《民族教育第一頁》
採訪剪接:丹耐夫.景若(童春慶)
攝影:鄔瑪芙.巴辣拉費(張麗玉)

87年5月28日晚上八點卅分,立法院三讀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為我國教育史上啟開民族教育的第一頁,爰擬探討該法對原住民發展的影響。

 

 

 

深度報導之二:

《吳沙與噶瑪蘭》
採訪攝影剪接:木枝.籠爻(潘朝成)

多年前有一部轟動全台的電影「唐山過台灣」,影片是描寫漢人吳沙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來蘭陽平原「開墾」的故事,但是影片完全站在大漢主義的角度歌頌吳沙及漢人移民「開蘭」的故事,把原來土地的主人——噶瑪蘭族視為落後、野蠻、未開化的「番仔」。「吳沙和噶瑪蘭」這段影片是描述吳沙侵入蘭陽平原二百零一年後噶瑪蘭族人對入侵者的看法;以及造成噶瑪蘭族後裔永遠無法尋回的母文化。

 

回首頁節目簡介本週精華

意見交流全球連線原住民資料庫

E-Mail:abori@mail.pts.org.tw
電話:(02)26338033傳真:(02)26338022
北市康寧路3段75巷70號—公共電視台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