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archives.gif (241 bytes)

《原住民新聞雜誌》第一季第七集

八十七年八月十四日晚上九點首播
八十七年八月十六日早上八點重播

【一週新聞掃瞄】

1聯合國代表團記者會

台灣原住民參加今年聯合國世界原住民族工作組的會議代表,回國後召記者會。對於在這一次的會議當中,台灣原住民再度受到中共官方的打壓,甚至無法發言的情形,他們也提出了說明。

2原住民工商協會成立

有一群從商的原住民,成立了中華民國原住民工商發展協進會,在其中的工作計畫,對於原住民土地的運用,他們提出了BOT的合作模式,這樣的方式,對原住民來說,合適嗎?

3宜蘭完全中學

宜蘭縣的南澳國中,即將在民國九十年改制為完全中學,招收全宜蘭縣的泰雅族學生。學校也將會提供高中高職的各種課程

4解讀南島民族

最近在紐西蘭,有一位學者,利用一項新的DNA分析技術所做的研究結果指出,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等,太平洋玻里尼西亞各族的祖先,很可能來自台灣

5阿美族音樂光碟

在台灣終於推出了第一部用阿美族的母語和國語,雙語發音的音樂故事書。搭配阿美族的傳統和現代歌謠,讓小朋友可以一邊聽故事一邊學習母語。

6澳洲火種舞團記者會

最近有一支澳洲的原住民舞團「火種舞團」來到了台灣,發表他們的現代舞作品,大部分的靈感,都是來自原住民的生活創意。

7花東旅北聯合運動會

來自花東地區,旅居北部的原住民天主教徒,為了聯絡彼此之間的相互照應。除了藉著聖母升天節的擴大彌撒,讓教友們激勵彼此的信仰,他們也舉辦了一場運動會,從小孩到大人,幾乎都融入了這一場相聚的活動。

8原住民嘉年華之夜

由和撒那事業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宗教研習活動,九八敬拜音樂節,八月九號在原住民的嘉年華之夜活動中,劃下了句點。一連串活動的熱情,幾乎讓每個人的情緒,到達了最高點

9花蓮噶瑪蘭族豐年祭

一般人以為花東海岸只有阿美族人在七、八月舉行豐年節。事實上,在花蓮縣豐濱鄉的立德和新社兩個部落,卻是用噶瑪蘭的族名來舉行豐年節慶。接下來的報導,就是由噶瑪蘭族的記者木枝,在這兩個部落所做的採訪報導。

10原住民創業系列

今天的原住民創業列,我們要為您介紹一位,在汽車修理業當中,經歷相當資深的師傅。他憑著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而現在,他也要回過頭來,回饋社會,幫助其他的原住民青年。

【深度報導之一】

《28度線的悲歌》

採訪製作:撒韻•瓦旦(張淑敏)

攝影:武洛•谷木(蔡富榮)

超限利用地收回是近幾年來梨山果農最關心的問題,為了因應政府收回超限利用地,梨山的泰雅族組織了「原住民權利促進會」,透過陳情希望政府收回成命。為了生存,兩年前許多一輩子從來沒有抗爭過的老人,還曾和梨山平權會共同北上向農委會抗議,得到農委會暫緩實施的回應。

雖然總算暫時保住了這些族人數十年來賴以為生的果樹,但是限制開發坡度超過28°山坡地是政府的既定政策,政府是否會收回成命將來還是個未定數?再者,位於德基水庫集水區上游的梨山,長期以來一直背負著污染水源、破壞水土保持的罪名,更是當地泰雅族農民永遠擺脫不掉的惡夢。

一邊是族人悍衛母親的土地及經濟命脈,一邊是政府及環保人士的韃閥,形成兩種勢力的拉距戰,如何解決族人也覺得茫然。

四五十年前,蘋果、水梨等果樹被引進來,富裕了梨山地區泰雅族人的生活,成為當時最有錢的原住民,當年的梨山經驗延燒到其他地區的原住民保留地,許多地方也都在種水梨等等高經濟的作物,問題的癥結在絕大部份的山地保留地坡度都在28°以上,那麼砍掉了果樹教原住民如何生存?

梨山超限利用地處理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角,梨山果樹森林面臨被砍的命運是否能挽回,無疑是所有原住民關注的焦點。

【深度報導之二】

《發聲,真的不容易》

採訪剪接:丹耐夫•景若(童春慶)

攝影:鄔瑪芙.巴辣拉費(張麗玉)

最近幾年,由於本土文化的興起,加上新興媒體不斷的創新,攝影器材越來越輕便,越來越普及化,無形中,穿梭在原住民部落媒體工作者,也逐漸有原住民的臉孔出現。但是,原住民的媒體進展到今天,能夠穩健發展的,沒有多少,為什麼會這樣呢。

回首頁節目簡介本週精華往週精華

意見交流全球連線原住民資料庫

E-Mail:abori@mail.pts.org.tw
電話:(02)26338033傳真:(02)26338022
北市康寧路3段75巷70號—公共電視台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