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archives.gif (241 bytes)

《原住民新聞雜誌》第一季第十三集

八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晚上九點首播
八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早上八點重播

【一週新聞掃瞄】

1、台電非法使用原住民保留地?

一向被蘭嶼雅美族人,詛咒為惡靈的台電蘭嶼核能廢料場,最近因為台電計畫價購儲存場的土地,來作為永久的核廢料儲存場,因而暴露出現在存放核廢料的土地,竟然是非法使用原住民保留地的事實。在九月二十四號,行政院原民會,邀集了內政部、國防部、以及經濟國營事業等單位,共同研商尋求合法的解決方案。

2、垃圾處理不當 世外「桃源」變色

位在高雄縣桃源鄉的垃圾掩埋場,由於負責規劃的工程顧問公司倒閉,一直無法施工。所以,桃源鄉公所暫時用簡易處理的方式來解決垃圾問題。但是,由於沒有按照規定挖掘坑洞掩埋,也沒有消毒,造成了鄰近的勤和村,蒼蠅滿天飛,孩童感染皮膚病的情形。

3、爭取正名 台灣平埔族學會成立

最近幾年,台灣平埔族群的尋根運動逐漸興起,甚至也積極的要求政府將平埔族納入原住民的族群認定。上個星期天,有一群平埔族的後裔,在台北成立了台灣平埔族學會,他們希望有更多的平埔族人站出來爭取尊嚴,並且找出族群的名字和歷史。

4、平埔族正名 原民會表示歡迎

有關平埔族的正名,以及要求納入原住民族群的認定,在九月二十三號,公共電視的圓桌論壇節目當中,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的主委華加志表示,他完全認同平埔族對正名的渴望,但是,在行政上,還是要十分的嚴謹。

5、八里十三行遺址 將建博物館

民國四十六年,在台北縣八里鎮發現的十三行遺址,經過學者的推測,它和平埔族之一的凱達格蘭族有關,甚至對華南、台灣以及東南亞地區族群互動關係的瞭解,也很重要。最近,台北縣政府決定,將在遺址的所在地,興建一座十三行博物館。

6、台北原住民 不是「凱達格蘭族」?

最近,有學者引用荷蘭、西班牙的檔案以及清代時期的文獻指出,台北盆地的原住民,應該是巴賽族。這是最近由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的助理研究員翁佳音,他所撰寫的新書,大台北古地圖考釋,所指出的新論述。翁佳音表示,他寫這本書,並不是要更正大家熟稱的凱達格蘭族,只是,用巴賽族可能比較貼切。

7、四海一家 跨國原住民文化交流

日月潭的觀光季國際系列活動,從八月份開始就一系列的展開,主辦單位南投縣政府除了擴大活動規模,並且特別著力於原住民的生態文化,期望能夠促進國際原住民的文化交流。

8、原住民媒體 擬跨國合作

我們的節目「原住民新聞雜誌」在不久的將來,可望有機會和加拿大的原住民電視網進行跨國合作了。加拿大的官方代表在九月十九日舉辦的跨國原住民文化交流研討會中表達了和台灣原住民進行文化交流的意願,也得到了公共電視台總經理廖蒼松的正面回應。

9、台灣族群研討 促進族群對話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族群的多元文化社會。原住民、平埔族、閩南人和客家人陸續在這塊土地上謀求生存發展,在彼此紛爭衝突的同時,也有文化以及社會的交流融合。台灣省政府文獻會最近舉辦了一系列的學術研討會,希望從各族群的歷史變遷,重建台灣島的歷史以及文化。

10、山服社團 原住民問卷成果發表

今年的暑假,有一群大專院校的山地服務隊學生義工,深入全省原住民部落進行田野問卷調查。從六歲到八十歲,將近有一千一百七十二位的各族原住民,接受了他們針對教育、經濟等議題,所進行的問卷調查。最近,經過一位泰雅族的學者林昭光整理和分析之後,他們舉行了一場成果發表的記者會。

11、鄒族旅行家 天涯海角尋訪親族

過去的社會中,導遊,是不被看好的行業。但是隨著經濟收入的提升,國人出國旅遊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根據最新的出國觀光資料顯示,去年將近有五百萬人出國旅遊,幾乎佔台灣人口的四分之一。今天的原住民創業系列,我們要為您介紹一位在台灣原住民當中,目前唯一擁有國際導遊執照的鄒族旅行家,高英洋。他在旅遊業將近二十五年的經驗中,一直有一份執著,那就是,他一直相信,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應該有台灣原住民失散的親族。

【深度報導之一】

《失聲的族群》

我們再來關心原住民母語傳承的問題。最近幾十年來,原住民面對社會和部落的變遷,學校的母語教學跟家庭的習慣用語,影響了原住民在母語傳承上的困難。因此,有一些關心母語傳承的原住民母語老師,選擇採用作曲教唱的方式來傳授母語。但是,原住民的語言,如果沒有以立法來作為基礎教育的保障,那麼,在未來的一個世紀以內,恐怕,就會像大部分的平埔族語言一樣,幾乎都消失了。

採訪剪接:娃丹•巴色爾(陳春山)

攝影:卡古•勒耶滿(杜明賢)

【深度報導之二】

《螢火蟲農夫》

一般人都認為,農夫的工作是日出而做,日入而息。但是,在宜蘭縣大同鄉的南山部落,卻有一種獨特的工作叫作砍菜。由於當地大量種植高麗菜,於是在每年的採收旺季,一群一群的砍菜班工人們,在深夜騎著摩托車,到各個菜園砍菜。他們稱自己叫做螢火蟲農夫,接下來的專題報導,我們就要帶您一起去探討,在螢火蟲農夫背後,不為人知夫背後,不為人知的甘苦經驗。

採訪剪接:撒韻•瓦旦(張淑敏)

攝影:娃丹•巴色爾(陳春山),夏曼•米希法(蕭拉茂)

回首頁最新活動預告節目簡介本週精華

往週精華意見交流全球連線原住民資料庫

E-Mail:abori@mail.pts.org.tw
電話:(02)26338033傳真:(02)26338022
北市康寧路3段75巷70號-公共電視台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