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公共電視如何因應數位化帶來的挑戰

在無線廣播主導的時代,由於無線頻率是一種稀有的公共財,佔有並使用這種公共財不僅會具有龐大的影響力,更會帶來可觀的利益。於是在先進國家,便有公共電視的誕生,希望由公眾一起來管理、監督,並享有這個電視台。但是現在隨著傳播科技的發達,頻道量暴增,傳輸通路也多樣化了。世界各國的公共電視,幾乎都面臨了預算縮減,觀眾流失的問題。而在各國之內,如何重新定位公共電視的爭議也一直沒停過。公共電視應該如何度過這個難關,在新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今年加拿大班夫影展的主辦單位特別和艾伯塔大學的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合辦了一場名為「公共電視超越兩千年」的學術研討會,希望能廣邀世界各國的公共電視經營者、學者和政府單位,一起面對面的交換意見。加拿大CBC的總經理、紐西蘭TVNZ的總經理、澳洲ABC的總經理都親自與會,BBC則派出網站部門經理與會,NHK的代表則是一位資深研究員,並在會中發表關於NHK針對教育文化節目的研究成果。此外還有來自挪威、德國、美國、英國著名大學的學者,發表和數位電視發展有關的論文。各國代表除了報告自己國家內數位電視發展的情況和公共電視因應數位發展的計劃之外,更對公共電視在數位時代存在的價值提出討論。本報告就將針對各國目前公共電視主要面臨的狀況和採取的對策加以整理紀錄。 

澳洲ABC積極爭取多頻道服務

在澳洲,目前其他商業電視台決定在數位化之後以發展HDTV為主,也就是說,數位化之後雖然每家無線電視台可以增加為4~6個頻道,但澳洲的商業台決定只維持現有的播出模式,因為HDTV會佔掉多出來的所有頻寬,所以數位化之後他們除了節目的製作和播出品質不一樣外,並不會增加額外的服務。但ABC則打算HDTV和DTV同時進行。也就是說,他們將會在部分時段製播HDTV節目,但多出來的頻道他們也希望以佔頻寬較少的DTV提供其他服務。

ABC估計,製作和播出器材全部數位化,需要花費至少兩億美元以上,這些經費的來源包括:1,ABC原本的器材預算;2,資產瘦身(拍賣掉沒必要擁有的資產,前一陣子甚至有人叫他們賣掉ABC Online);3,增加購片,減少自製節目,停止對海外播送節目,以節省經費;4,來自政府的補助。到目前為止,政府已經撥給ABC的數位化補助款總額約為五千七百六十萬美元。

ABC現在還在尋求政府進一步的補助,好讓他們在數位化之後擴充服務內容。計劃中將推出的頻道包括:ABC Knowledge,強調財經科技、社區參與以及文化認同;ABC for Kids,一個強調互動的兒童頻道;ABC Information,提供地方新聞,醫療及藝文節目。ABC估計推動這些數位頻道在2000~2003年間約得花費兩億兩千六百萬美元,不過澳洲政府2000~2001的預算並沒有編列這一項。所以到底錢從哪裡來?澳洲政府會不會讓ABC放手去提供那麼多新節目,還在未定之天。

澳洲ABC的總經理Dr Julianne Schultz承認公共電視現在的確面臨很大的挑戰,但她也提出了幾個公共電視不可動搖的利基。

  • 公視是國家的

在全球化的時代,英語系國家的本土節目無可避免的會面臨美國節目的激烈競爭。美國節目挾其龐大的市場,豐富的資源,讓本土節目競爭起來頗為吃力。因此在利潤導向的商業電視台裡,本土性節目的空間勢必越來越狹小。於是,公共電視可以說肩負了製作本土文化節目,促進國家認同的重責大任。

  • 公視是免費的

未來數位化之後資訊雖然豐富而多元,但是許多平台都必須另外交錢,不論是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都必須付費。但透過數位無線傳送的公共電視,可讓民眾有不必付費,即可接收完整資訊的選擇,使數位電視不只是有錢人的玩意兒。這對資訊的公平性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 公視可彌補市場機能之不足

科技的發展導致傳播通路的整合,而這種整合又帶來了不同媒體間一連串的購併。在數位時代,雖然頻道眾多,但也因為競爭激烈,只有大量掌握通路及內容的大企業才能降低生產成本,生存下來。在這種情況下,頻道雖多,幕後的老闆卻可能只有幾個。而且為了確實能獲利,製作迎合大眾口味的節目還是比較穩當,如此一來,原創性強的節目勢必受到打壓,這對民主發展和節目內容的多樣化其實並不利。換句話說,市場機能並不能產製出現有公共電視製作的節目,取代公共電視的功能。

澳洲總理霍華德在1996年曾經說過,要保障一個國家的民主,必須要有三樣東西:一個充滿活力的國會,一個健全的司法系統,以及一個為民喉舌,盡忠職守的媒體。Dr Julianne Schultz認為,在國際化潮流衝擊本土媒體,媒體影響力下滑的此時,維持一個國家電視台的功能還是相當重要的。在數位化的環境中,公共電視不只是眾多選擇之一,它的宗旨從來不是收視率愈高愈好,經營模式亦不屈從商業壓力,它和其他頻道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處境艱難的加拿大CBC

看電視時數(每週)

國家

頻道數

公共電視市場佔有率

3.5

英國

2

42%

3.2

澳洲

2

18%

10 .0

美國

1

3%

3.0

德國

2

39%

3.3

日本

1

17%

2.5

紐西蘭

2

73%

自九○年以來,要刪減CBC預算或將之民營化的呼聲就沒斷過。今天,在加拿大凡是為公共電視辯護的的人,也會成為箭靶,可見CBC近來的處境是多麼艱難。

CBC是以英國的BBC為模仿對象,但是市場佔有率卻遠不如BBC。由於加拿大的大城市都在美加邊境,所以許多加拿大人都收看美國電視,更加深了經營的困難。BBC1,BBC2加起來的市場佔有率是42%,CBC只有7%;BBC的經費來源是執照費,CBC則靠廣告以及國會撥款。因此現在也有人在檢討CBC是否應該針對加拿大地區的特性來設計節目內容,而非一味模仿BBC。

至於在數位電視的發展方面,CBC則是緊跟美國的腳步。CBC表示,將先觀察美國發展數位電視所花的成本、數位電視觀眾成長的情況,以及數位接收器材的普及情形,再決定他們的做法。根據CBC的估計,如果以十年的時間,將收視人口前十名地區的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設備全部數位化,至少得花四千五百萬美元。這可使加拿大70%的人口以地面天線收到數位電視,另外30%的人口則須靠衛星接收數位節目。CBC計劃與加拿大的其他傳播業者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尋求經援,準備在適當時機導入數位電視。不過在英、美、日這三大體系中,美國數位電視的發展是最慢的,因此凡是採用美國系統的國家,數位電視的進展都相當有限。而CBC此時正面臨龐大的經費壓力,對數位化的未來雖然嚮往,近期之內卻不敢奢望。因此,CBC目前只得把精力放在網站的發展上。

CBC新媒體部門的執行總監John Lewis表示,未來CBC網站的內容仍將維持公共電視節目的獨特性,以公共服務和非商業的內容為主。偏重文化、青少年、教育和體育方面的訊息,並且將發展線上即時新聞。另外也將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互動特性,讓觀眾能化被動為主動,使公眾近用的公視理念能夠更加落實。觀眾也可藉由網站發表自己對電視節目的意見,使節目內容更符合觀眾需要。事實上,觀眾也可成為網站內容的一部份,例如像「我的日記」這樣的園地,就可讓觀眾提供自己的故事刊在網上。觀眾與觀眾之間也可利用網站,互通訊息。總之,在CBC暫時無力在數位電視上有任何進度之前,他們打算以網站來嘗試數位內容的可行性。

擁有收視優勢的紐西蘭TVNZ

TVNZ是國營電視台,但不能算是公共電視。在紐西蘭,一個叫做NZOA(New Zealand On Air)的政府組織,負責資助公共服務性質節目的製作(有點像廣電基金),好讓這樣的節目得以在電視台播出,但是並沒有一個單一的公共電視台。TVNZ95%的財源都是來自廣告或節目贊助,目前仍是紐西蘭最強勢的媒體,在無線電視中擁有76%的觀眾佔有率。紐西蘭收視排行榜前三十名的節目,都是在它的兩個頻道TV One 或TV2播出的。

TVNZ 目前最重視的是新聞節目,從1994年到1999年,TVNZ的新聞播出時數增加了一倍。不但開始播出整點新聞,網站上也增加了即時新聞。TVNZ的旗艦節目One News目前還是收視排行榜上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挾著這樣的優勢,TVNZ對於未來數位化之後的市場,當然企圖心十足。TVNZ計劃利用現有的節目內容進軍各種平台,包括網際網路、付費頻道(目前計劃增加一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電子商務以及行動電話等。TVNZ還和NBC結盟發展一個新的網站(Nzoom.com),使這個網站除了紐西蘭本土的內容之外,還有超強的搜尋能力和來自全球的豐富的資訊,以彌補獨立發展網站之不足。

TVNZ對數位化也相當積極,不過前一陣子TVNZ向紐西蘭政府要兩億紐西蘭幣的經費補助他們的數位化,卻遭到總理克拉克的拒絕。事實上,自1989年紐西蘭開放外資並允許跨業經營廣播電視之後,TVNZ為了因應市場競爭,已經慢慢偏離了服務公眾的宗旨,而在社會上遭致批評。不過,TVNZ卻因此賺進大把鈔票。在1999的下半年,還成為世界上最會賺錢的國營電視。所以即使政府不補助,TVNZ還是會想辦法朝數位化的目標邁進。TVNZ的總經理Rick Ellis認為,數位化之後的TVNZ會為公眾帶來下列利益:

  • 75%的家庭可以因此透過電視進入網際網路並收發電子郵件,而不必非擁有電腦不可。
  • 多出來的頻道可做教育頻道。
  • 增加的新聞、戲劇、紀錄片和休閒節目可促進國家認同,本土性的地方性節目和節目製作人才也有了可發揮的空間。
  • TVNZ因此可同時播出全國性、地方性、及服務弱勢團體的頻道。
  • 可刺激電子商務的發展。
  • 在傳統收入勢必日漸萎縮的情況下增加新的營收,減少公共負擔。

所以TVNZ對數位化發展還是相當有雄心的。

 

公共電視的新使命

除了幾家公共電視台的主管在會議中提出各自對數位化的因應之道之外,這次會議很大一部份主題是交換各國意見,以找出公共電視在這個嶄新的數位市場上的利基。其間,BBC在1999年委託Dotecon公司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成為討論的中心。BBC希望加收數位電視執照費來資助它的數位化,不過此舉卻遭到很大的反彈。商業電視台質疑,這麼一來其他電視台會缺乏數位化的動機,而延宕全體數位化的時程;而在多頻道的收視環境裡,看BBC的人會變少,甚至變得沒人看BBC,憑什麼加收數位收執照費呢?這份報告以相當詳盡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數字來說明為什麼BBC必須數位化,而為什麼大家應該要出錢來支持BBC的數位化。其要點如下:

  • 沒有所謂的典型觀眾

雖然有些節目是迎合大眾口味的,但是觀眾喜好的節目卻相當多樣化。在一個針對觀眾收視習慣的調查中,測試者將電視節目分為電影、新聞、紀錄片、喜劇、連續劇、單元劇、體育、地方性節目、藝文、教育、兒童、弱勢團體節目等十四個種類,並針訪問受訪者他們對每一個種類的喜好程度,結果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受訪者的喜好是完全一致的。

  • 商業電視無法滿足所有觀眾想要的數位服務

商業電視台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自然只會供應最多人喜愛的節目種類,例如電影或體育節目,看的人多當然有更多的廣告收益,還有不少人願意為看電影和體育節目付額外的錢(pay-per-view)。此外,付費頻道經營者的目標是賺取最大的利潤,而不是吸引最多的觀眾。雖然付費頻道經營者可以藉由降低價格、增加節目種類來吸引更多的訂戶,但是他們並不願意這樣做,因為這樣減少他們的利潤。

  • 即使是可以收看到許多頻道的家庭,還是經常收看BBC的節目

在過去幾年來,由於頻道不斷增加,BBC和其他商業電視台的收視率幾乎都在下滑。但即使是多頻道收視戶(訂了衛星或接了有線頻道的收視戶),看電視的時間裡還是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時間看的都是BBC的節目。收視率滑落最多的反而是ITV,Sky One和Sky 電影台。

  • 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看付費電視

在英國,據統計大約只有55%的人對付費電視有興趣。不過,英國政府終止類比傳輸的先決條件,卻是99.5%的英國民眾都可以接收數位訊號。現在一些付費電視業者以提供免費的機上盒的方式,吸引對數位服務有興趣的觀眾成為他們的長期客戶,但較高的訂費長期來說仍無法使數位服務全面普及。因此由BBC 提供免經付費頻道業者的無線數位訊號是十分重要的。

  • 對數位電視較無興趣的人,卻非常依賴公共電視的節目

年紀大的人和低收入戶對數位電視較無興趣,但他們卻是BBC節目的忠實觀眾。

  • 由執照費資助的服務會提昇大家對數位電視的興趣

對數位電視較無興趣的人,卻非常喜歡BBC的節目,這無關宣導的問題,而是個人對節目品味上的不同。這群人對純商業的節目內容不感興趣,因此,BBC 的數位化將可促進數位電視的普及。

 

不過,這套說法在英國或其他公視是強勢媒體的地方或許有用,對美國、台灣這種公視起步較晚,市場佔有率較低的國家來說,則必須挑選適合國情的部分加以運用。

各國公視數位化經驗對我國的啟發

綜合各國經驗,可以歸納出未來我們面臨數位化發展時應注意的幾個重點:

  • 在節目製作方面-加強本土文化認同節目的製作

數位化的多頻道環境可以說是一個全球化的訊息環境,許多國家為了強化對本國文化的認同,而再度正視到公共電視的價值。希望藉由公視,這個由全民贊助的電視台,不計成本的多製作一些地方性的,和本國文化認同相關的節目。這種公共電視台的獨特性,是無法在多頻道的環境中被取代的。

  • 在輿論訴求方面-強調光靠市場機能本身,不會滿足所有觀眾的需要

市場機能是追逐利潤的,最多、最好的服務不會為業者賺取最多的利潤,所以市場機制在媒體環境裡,只會為高收視、低成本的節目服務,這跟公共電視的訴求是完全相反的。此外,多頻道的環境需要大量的內容,於是媒體的通路業者和內容業者為了生存而彼此購併或合作,使得大者恆大,操控市場,甚至會對民主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一個屬於全民的公共電視,還是相當重要的。

  • 在數位電視進程方面-「錢」仍是最重要的議題

在此次會議裡發現,不論經費來源是廣告還是政府預算還是執照費,為了數位化,大家都卯起來向政府要錢;不過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有的要一塊給五毛。英國BBC想向使用數位服務者加收數位執照費,結果也被國會打了回票。台灣的數位發展的現況還在曖昧不明的狀況,連是否要堅持採用目前測試還不穩定的美規,還是要趁早改用歐規,都還不確定,再加上經費來源問題,所以發展的速度應該不會太快。只是要添購所有的數位傳輸、發送與接收設備所需的費用,可能就是公視一年的預算,政府是否肯幫助公視作這件事呢?加拿大CBC目前就是為經費的困境,而選擇按兵不動,只在網站上做互動內容的演練。

  • 沒有所謂的典型的公共電視,各國公視具有相當的文化差異性

這是CBC在模仿BBC多年遭到挫敗之後語重心長的心得,台灣公視才建台兩年,我想應該也可讓我們作為借鏡。他們認為,在數位環境中的公視應針對國內科技和市場的整合情形重新定位,尋找自己生存的利基,做出既有品質,又符合國內市場需求的東西。模仿在他國境內成功的公視,未必就是成功的保證,因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是絕對不可忽略的因素。

(徐秋華)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服務電話:02-2634-9122  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