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BBC跨世紀組織改造

研發部研究員曹琬凌 (91.2.18)

「人們很驕傲能為BBC工作,卻希望見到改變!他們相信在數位時代裡,BBC已勇敢地踏出了腳步,但卻也認為,太多的管理層級、冗長決策過程,使得內部交涉花去了太多時間。從這方面來看,這個組織已經動的太慢了!」--Grey Dyke, Building one BBC

已有近80年歷史的BBC(英國國家廣播組織)電視家族,在2002年2月起,即將增加三個數位新頻道CBBC(兒童頻道)、CBeebies(學前教育頻道)、以及由BBC Knowledge轉型的藝術文化頻道BBC Three。而一連串迎接數位新世紀的動力,可以說都源自於2000年4月起的大幅度組織改造。

現任總裁(direct-general)Grey Dyke自1999年11月上任之後,前後經過5個月的內部評估與溝通,在2000年4月正式宣佈了-- Building One BBC的組織再造計畫,為老舊龐大的組織,帶來新的變革力量。

一、為何要變?One BBC改造之九大目標

在媒體科技不斷進步的市場現實中,BBC如何兼顧「公共服務」傳統,又在商業經營上發揮效率與功能?已經是BBC近年來不斷討論的議題。早在1992年,為了因應傳播環境的急遽變化,BBC發表Extending Choice (擴大選擇)之報告(註一),重新定位BBC在嶄新傳播時代之角色。除重申BBC傳統價值之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強調了效率、降低人事成本、以及市場導向。

在降低成本方面,主要核心概念在於提升執照費之價值(value for money),而這也被視為公眾承諾之一,當時報告曾指出:

公眾繳交基金給BBC,當然期望投資在節目的經費,能夠越多越好;也就是說,經營成本(overhead)應該越少越好,尤其是不必要的內部官僚體系、非關節目製作之資源、以及很少利用的設備,都應該減少。

事實上,從1980年代中期到1993年底,BBC已減少國內電視、廣播之員工約7000人,而另外擴增1000人在電視新延伸性服務,如國會Parliament頻道、地區記者、以及藝術節目製作。並且,也陸續處分不動產資產、攝影棚、錄音室等等(註二)。

因此,這次由新總裁Dyke發動的跨世紀組織重整,可說是延續了92年Extending Choice (擴大選擇)報告的基調,以節目優先為主要原則,設定以下九大目標(註三):

1. 為了在數位世紀繼續贏得觀眾的支持與影響力,BBC確立觀眾、創意、節目製作,為組織最主要的核心。

2. BBC必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並將更多經費挪至節目之投資。未來希望逐年提高節目投資比例,由目前佔總支出的76%提升到85%。

3. BBC必須塑造一種有動力、有創意、並且協同合作之組織文化,以吸引並留住英國最具創意的工作者,一同在BBC為更棒的節目而努力。

4. 組織架構必須反應敏捷,減少官僚運作,因此,既有組織運作方式必須改變,以加快決策流程,但卻仍要維持充分的監督能力,避免錯誤產生。

5. 為了迎接數位世紀,BBC要培養新的能力。必須有效率地提升跨媒體品牌建立、行銷、通路管理、以及節目發行授權管理等能力,以提升在未來的數位世界之競爭力。

6. 因應收音機廣播環境的挑戰,將更動Radio廣播之委製與管理流程,重組radio廣播部門之組織架構。

7. 增設新媒體(New Media)部門,以引導BBC在新媒體方面之發展,包括BBC Online之網路服務、互動電視、以及新技術發展,如無線通訊(mobile communication)等。

8. 減少內部重複之組織功能,特別是組織支援性之工作(support function)。例如從1990年代早期開始,BBC之行銷、新聞公關、策略、財務等部門內,都有部份重疊人力,因此這些部門將徹底整合改造。

9. 簡化內部利潤中心彼此計價流程,為此,在One BBC報告公佈之前一個月,特別設立專屬網站意見調查,蒐集現行制度不符效率之缺失,作為改革依據。

二、如何經營BBC?社會衝擊及改造回應

成立於1920年代的英國國家廣播組織,其制度是在特殊之歷史因素激盪下,應運而生。根據<統領BBC--英國廣播協會之蛻變歷程>(註四)書中所記載,回溯1920至1930年代,廣播技術剛剛興起,當時歐洲與美洲相比,相對地狹人稠,為避免空中訊號產生干擾,從技術層面考慮,傾向成立單一電台組織;同時,收音機製造商也需要某種形式之公共廣播服務,統一其技術標準,以方便他們促銷收音機裝備。雙重考量之下,於是便合組「公司」(company),為今日英國廣播「協會」(corporation)的前身。

推動這個組織的動力,部份來自當時擁有許多電台傳輸專利之馬可尼(Marconi)公司,另一部份則是郵電總局。但推動之時,可說壓力重重,例如英國報業因為擔心新媒體會瓜分其財源,因此反對廣播界播放廣告,使得收視執照費(license fee)成為該組織單一的收入來源,郵電總局也順水推舟,成了代收執照費的機構。而此財務制度一直沿用數十年,直到現在,收視執照費仍然佔BBC整體收入之75%(註五)。

BBC以公眾經費經營之公共電視制度,在1980年代曾遭遇很大的市場挑戰。「公共服務制度」的正當性,受到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競爭浪潮的衝擊,當時英國保守黨柴契爾政府認為,BBC缺乏資本主義的效率,更有「左傾」成份,因而希望讓BBC私有化、商業化;另一方面,工黨也認為BBC走的是精緻文化路線,與工黨本質不符,也就是,80年代英國主要兩大政黨均不支持BBC。最後在多方折衝之下,政府宣佈成立C4 (繼BBC One、 BBC Two及ITV之後第四家無線電視台),主要服務小眾,並以文化多元及政治社會自由為依歸,財務則與商業電視台ITV之廣告互相搭配。如此,市場多增加一個競爭者,才保住了BBC公共電視的原貌(註六)。

但到了1990年代,英國政府發表「BBC的未來」(The Future of the BBC)報告,態度卻明顯轉變,不但支持BBC維持現有的財務以及公共廣播制度,並鼓勵BBC應該在21世紀新科技時代,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而之後,BBC以Extending Choice (擴大選擇)之報告回應,其中特別列有章節,闡述Delivering Value for Money(傳遞執照費價值)的觀點,提出增進效率、降低經營成本、以及更多節目投資等等目標。

此章節也強調了90年代BBC推出的新制度--Producer Choice(製作人選擇),也就是,節目製作人可自由選擇,是向內部「買」攝影棚、攝影機、佈景、字幕等製作資源,或是決定向組織外市場尋求服務。

這使得BBC Resources部門必須提升服務品質,保持與外界市場的競爭力,才能得到製作人青睞,以維持其營運經費不墜;而另一方面,BBC也在更彈性、更開放的基礎上,接受獨立製作人參與節目製作。

1990年代,可說是BBC不斷追求效率、帶入競爭概念的重要轉型時期。因此,總裁Grey Dyke在這次跨世紀組織改造報告裡特別指出,BBC過去10年進行之根本性的轉變,已經創造了一個更現代、更「企業化」(business-like)的組織,奠定了如今改革的基礎。
而追求效率,是永續經營企業不能停止的目標。所以雖然在1999年底BBC已獲得長達七年的執照費收入保障,但為了提升收視費價值(Value for money),2000年仍繼續推動One BBC再造計畫。總裁Dyke在對員工說明改造目標時,就提出未來五年內BBC營運費用將由佔總收入之24%,降低到15%;而節省之經費,將擴大投資節目以及各種新服務。(註七)

因此,這次跨世紀改組,可說是在節省經營成本,創新節目服務兩大方向之下,重塑更有彈性與效率之組織架構。

三、減少資源重覆、組織扁平化、迎接數位創新

如同其財務制度一樣,BBC之運作也有其歷史淵源。回顧成立之初,英國各政黨為避免政治介入,坐享廣播媒體控制大權,因而推動了公共所有、公共控制的制度。BBC自1927年首次取得皇家特許狀,並由英皇任命決策委員(Governors)組成董事會,確保其真正符合「全國民眾所付託」。

而組織實際經營運作,主要掌握在總裁(director-general)之下,他既是組織的執行長(chief executive),也是總編輯(editor-in-chief),而總裁由決策委員任命產生。

2000年宣佈改組之前的組織架構,是由總裁領導一共11個不同部門經理(Director),各有不同之執掌(註八),並共同組成經營委員會(committee):

--Broadcast(廣播)部門:總管英國之電視、收音機廣播、以及網路(除新聞之外)之各頻道經營,業務包括觀眾調查、委製、節目排檔、節目配銷(distributes programs),管轄範圍也包括地方台。

--Production(節目)部門:業務涵蓋BBC海內外所有節目之製作。

--News(新聞)部門:主掌BBC海內外新聞採訪製作,以及時事節目。

--World Service(海外服務)部門:負責BBC海外廣播以及網路之公共服務。

--Worldwide(國際)部門:領導BBC所有之商業媒體事業BBC Worldwide Limited,主要任務是實現BBC節目及服務之商業價值,包括海外發行、創投、雜誌發行、以及各種商業出版。

--Resources (製作資源)部門:總管BBC各種設備與器材,是BBC旗下另一商業經營團隊BBC Resources Limited,負責提供各節目製作資源之外,同時也參與外界市場之經營。

除以上六大部門,還設有財務(Finance)、人事(Personnel)、政策與企劃(Policy & Planning)、協會事務(Corporate Affair)、以及資訊工程部(Technology functions)等五個支援性部門。

由以上之管理架構來看,總裁(director-general)雖位居核心經營領導層,但在實際運作上,卻彷彿隔了一層。例如,Broadcast主掌所有電視、radio、地區台,而Production部門也掌管所有節目。也就是,總裁(director-general)總管全盤,卻仍須透過兩部門經理,才能再達到下一層級。

因此,現任總裁Dyke節省成本第一步,就是減少管理階層,讓總裁直接督導頻道經營與節目創作等核心業務,並宣佈以下之組織變動:

-撤除Broadcast部門經理的角色,以及他的直接支援團隊。

--減少Production (節目)部門管理之經營成本。
原先Broadcast與Production兩大部門,也細分為較小而具彈性之團隊(見圖):

--Broadcast部門分割成TV、Radio、Nations & Regions等三個團隊,加上新成立之New Media團隊,構成Broadcasting Groups,各團隊均設經理(director)直接受總裁督導。

--Production部門依不同之節目類型(Genre)成立三個新團隊--Drama,Entertainment & Children (戲劇、娛樂、兒童);Factual & Learning(自然寫實、學習)以及Sport (運動),加上原先之新聞(News)部門,組成一個大的Programming Groups,以上各團隊均設經理(Director),直屬總裁。
同時,為減少功能重疊與人力重複,總裁Dyke也決定,將原先財務、人事、政策與企劃、新聞公關、協會事務、資訊等五個支援部門,整合成為一個Professional Services(專業服務),其中再依功能細分為: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人力資源與內部溝通(Human Resources & Internal Comms)、財務與資產管理(Finance,Property & Business Affairs)、行銷公關(Marketing & Comms)、策略(Strategy)、資訊工程(Distribution & Technology)等六個團隊,各團隊亦同時設經理(Director),直屬總裁。

改造過後之組織結構圖,以總裁為中心,向外擴成扇狀結構。加上兩個營利單位BBC Worldwide與 Resources,總共17個團隊經理與總裁共組成BBC經營委員會。而17個經營委員會中,有9位經理來自於頻道經營與節目部門,比原先只有4位之比重顯著增加,將使總裁Dyke與創意團隊靠得更近。

四、改造過程與效益

歸納「Building One BBC」報告以及相關文件後發現,這次整個改造決策過程,是由總裁Dyke領導,經過數個月的內部溝通、評估後產生計畫,而計畫完成後,也花超過六個禮拜與董事會溝通、達成共識,才於2000年4月3日正式宣佈。

計畫宣佈的同時,總裁Dyke公佈了新的組織圖,以及具體的改造報告--Building One BBC。報告中指出,改造計畫由前Production部門主管Strategy and marketing之負責人Susan Denham擔任計畫執行者,另外由人力資源、財務、行銷公關等相關主管支援,並且由總裁主導之下共組一個Steering Group。而改造計畫在四月宣佈之後,預計新組織在同年十月開始運作,也就是,約有半年的「轉型期」。

在此轉型期間,被任命的新部門經理必須向Steering Group提出改造企劃案,改動較少的部門預計在一到兩個月內提交企劃案,而結構性改變的部門則可到下一季再提出報告。總裁Dyke表示,「我們希望更多的員工能與新部門主管,一起參與實際的改造過程」。

總裁Dyke也強調,反應敏捷(agility)以及彈性(flexibility)是組織改造所追求的目標,「我們必須繼續調整組織,以因應快速變動的環境;而這次改造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

果然,在四月宣佈Building One BBC計畫後,陸續公佈許多人事任命以及細部計畫,其中較大的變動是,2000年七月宣佈從BBC Resources (製作資源)團隊,分割成立新的商業經營團隊--BBC Technology Ltd(BBC科技有限公司),估計又將減少200個人員,卻為BBC增加商業收益來源(註九)。

BBC科技有限公司在2001年3月正式成立,而原Resources Ltd (製作資源有限公司)也因而縮小規模,只保留關鍵性核心技術;此外,原Distribution &Technology(資訊工程)部門也因此變動,將IT與網站技術人員,併入新成立之科技公司,但原有之研發(R&D)、以及如網路安全等關鍵性技術,併入New Media (新媒體)部門,新媒體部門也因此重新命名為--New Media and Technology (新媒體科技)部門,由新媒體部門經理Ashley Highfield掌管(註十)。

種種動作顯示,2000年BBC跨世紀改造計畫延續超過一年,也因此在2000/2001 BBC年報裡,總裁Grey Dyke就以「a year of change」(變動的一年)來形容這段歷程。

根據2000年7月BBC發佈的新聞資料顯示,估計再造計畫公佈後的三年內,BBC最多將減少900位員工,最終目標是一年節省一億三千萬英鎊的支出;但反過來,投資於節目與服務的經費,卻將刷新BBC有史以來的紀錄,達到每年四億五千萬英鎊之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豐富數位化節目內容,BBC在2001年一口氣提出四個數位新頻道的規劃。除BBC Three之外,英國政府在2001年11月核准了BBC Four、CBBC(children)、以及CBeebies(preschool)等3個新數位電視頻道,並且計畫在2002年2月起陸續開播:

  • BBC Three:針對年輕族群之娛樂、新聞、新喜劇、戲劇等綜合電視頻道。(原BBC Choice)
  • BBC Four:文化、藝術、觀念、以及議題探討之電視頻道。(原BBC Knowledge)
  • The pre-school channel:針對學前兒童從遊戲中學習之電視頻道。
  • The channel for older children:提供互動式的新戲劇、娛樂、以及寫實節目。

在數位radio廣播方面,也計畫增加包括體育頻道Five Live Sports Plus、BBC Asian Network,以及三個名稱尚未確定之新頻道。

展望未來,BBC將投入有史以來最多的經費開創新服務與新節目,這有賴於組織持續革新,朝向願景前進。其效益不只是節省成本,更在於組織內員工士氣的提升。BBC 2000年年報一份內部調查顯示,在這次組織再造之後,顯著地提升了員工士氣,也強化了內部溝通。

如同BBC總裁Dyke所言,這次的改造希望能創造更多的協同合作、更少的內部本位競爭;更多的領導、更少的管理,以帶動一個更具創意的環境,一個新的BBC。

附表:BBC改造後全新組織結構相關資料索引(資料來源:Building One BBC:Organising for the future,BBC Archive)


註一 Extending Choice:The BBC's role in the new broadcasting age,Published by
BBC,1992。

註二 Delivering Value For Money,Extending Choice,P.14,Published by
BBC,1992。

註三 Building One BBC:Organising for the future,BBC Online Archive

註四 Charles Curran著,馮建三譯,<統理BBC-英國廣播協會的蛻變歷程>
,遠流出版社出版,1991年10月。

註五 Financial Review,BBC 2000/2001 Annual Report,P.56,2001年7月。

註六 蔡明燁,英國公共電視的未來,<媒體世界>幼獅出版,2000年。

註七 Dyke unveils moves to build 'one BBC',BBC News Release,2000年4月3日。

註八 How the BBC is run,BBC 1998/99 Annual Report,BBC Online Archive。

註九 Structural changes at the BBC are on track to save up to £130m a year,BBC
News Release,BBC Online Archive,2000年7月10日。

註十 BBC business re-structure brings Board changes,BBC News Release,BBC
Online Archive,2001年3月21日。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服務電話:02-2634-9122  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