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估的景氣:日本BS數位衛星電視的發展

研發部 羅慧雯

眼看著夏天就要到了,NHK和其他幾家參與日本BS數位衛星廣播市場的電視台正擔憂著今年八月底前是否能達到成長至五百萬用戶的目標。雖然今年的6月5日,NHK才喜孜孜地公布五月底的調查結果:日本BS數位衛星的用戶已超過四百萬戶,「高達」412萬戶。但台灣讀者可別忽略了其中的188萬戶是以有線電視收看,這些有線電視用戶未必使用的是數位接收設備,更別忘了,五百萬用戶的目標,也是去年十一月在不看好未來景氣的情況下修正的結果。

2000年12月數位衛星剛啟動時,誰也沒料到會有今天這種窘境,當時包括NHK在內的相關業者組成了「促進數位衛星廣播普及協會」,還雄心壯志地立下了「一千天內達成一千萬收視戶」的目標,大家都以為會像80年代末期NHK推出兩個衛星廣播頻道時一樣,造成收視熱潮,同時也帶動天線碟子等相關產品的買氣。而兩年來數位BS的用戶成長緩慢,促使協會不得不在去年十一月將目標向下修正成五百萬戶。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日本BS數位衛星廣播無法普及?而相關業者為什麼又會在開播之初信心滿滿地訂下一千萬戶的目標?日本的衛星發展過程隱含著這些問題的答案。

戰後的日本,為了在衛星發展領域緊跟歐美各國,於是七零年代中期開始進行通訊衛星(CS)和廣播衛星(BS)的開發計畫,前者用途廣泛,可用於電信服務和轉播,後者則是將節目直播給一般家戶,以解決部份地區無法收看到無線電視的問題。日本早期的衛星發展走的是和美國合作的路線。1977年12月,名為櫻花的日本CS從美國的甘乃迪基地發射成功;名為百合的日本BS則是1978年4月在同樣地點發射。但NHK實際利用BS進行衛星廣播則是1980年代末期的事情,拜幾次轉播世界級體育活動之賜,NHK訂戶大增,不到十年,NHK的實際用戶就超過一千萬,創下普及速度最快的世界紀錄。1991年,日本政府並開放BS的執照給民營公司WOWOW,這是個以外國電影為主的頻道。

其後因衛星技術發展使得CS也可提供直播服務,1992年日本也開放了CS直播事業,但因天線碟子和解碼器的價格太貴,訂戶數一直都不多,直到1996年媒體鉅子梅鐸進入日本CS直播市場,才改變了低迷的景氣。當時的CS已發展成多頻道的數位廣播技術,資金雄厚的梅鐸因擁有許多體育節目的獨家播映權,並搭配國外新聞、電影等頻道,使日本觀眾趨之若鶩,願意掏錢購買收視設備,享受前所未有的多頻道經驗。最後梅鐸整合了其他CS的業者,合併成Sky Perfect,在2002年東經110度CS衛星市場出現之前,堪稱獨佔日本的CS市場。

正因NHK和梅鐸在衛星電視事業發展上的成功經驗,使日本主要的五家商業電視台對數位BS市場躍躍欲試,但因本身資本都不足以支撐數位電視所需的龐大經費,大家把希望都寄託在龍頭老大NHK身上,冀望NHK在BS數位頻道上播出的高畫質體育節目,能吸引觀眾將類比的收視設備升級成數位,進而使數位BS的其他頻道受益,但這招後來證實行不通。2001年衛星數位電視開播之後,恰巧是棒球選手鈴木一朗加入美國職棒大聯盟之時,NHK原本計畫在數位BS頻道上獨家播出其在大聯盟之比賽,以帶動數位電視相關設備的買氣和收視熱潮,不料卻遭到觀眾指責,輿論認為公共電視應以服務為目的,不應有其他企圖。在強大壓力下NHK只好放棄此如意算盤。日本的BS數位電視,就在這種出師不利的情況下,發展坎坷。目前BS數位電視提供的十個頻道中,除了兩個鎖碼頻道和NHK的三個頻道之外,由富士、TBS等位於東京的主要五家商業電視台各自出資成立的頻道都是免費收看,但內容大多與其地面波頻道的內容重複,其所強調的數位資料廣播,也不過是天氣、氣象、股市行情等資訊,而所謂的互動功能,大部分被利用在電視購物。除了內容缺乏吸引力外,數位電視機價格高居不下(日幣四十萬,約合台幣十二萬),更被認為是日本數位電視發展的阻力。如果BS數位頻道的內容依舊了無新意、家電業者不敢大膽壓低價格,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年夏天結束前,日本的BS數位發展仍會停滯不前。

梅鐸和NHK發展數位的經驗差異,恰恰突顯出商業電視和公共電視的不同。商業電視台可藉著強棒節目,將觀眾吸引至數位頻道,但對公共電視而言,公共利益永遠優先於產業發展。反觀台灣,雖然傳播之主流不是衛星而是有線電視,但在類比轉換成數位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基於商業考量而將優質節目限制在數位頻道播出、犧牲既有類比頻道觀眾的現象,既然數位化是既定政策,如何兼顧經濟效率與公共利益,當是我國政府必須及早規劃的議題。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服務電話:02-2634-9122  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