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政治力干預NHK之疑雲與解答

羅慧雯 2005/1

這是商業媒體與公共媒體之間宿命的戰役,也是媒體工作者與經營者之間恆久的爭鬥。但是,只要開啟這樣一場戰端,公共媒體從一開始就已經輸了。

左翼旗幟相當鮮明的日本報紙朝日新聞,在一月十二日於頭版以大幅報導揭發了右翼政治人物強行干預NHK製播慰安婦新聞專題之事件,此報導已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以下簡述該報導所呈現之事實經過。

此慰安婦專題於2001年1月30日晚間於NHK教育頻道播出,主要內容是記錄與討論2000年12月於東京舉行的「為女性審判國際戰犯之法庭」,該民間法庭由民間團體主辦,目的在訴諸國際,追究二次大戰時日軍性暴力與慰安婦制度的責任。身為該節目製作人的長井說,節目在製作階段就不斷受到右翼人士的反對,但他們還是在節目播出前兩天完成節目。到了節目播出的前一天,當時的議員也就是現任的經濟產業省大臣中川昭一,及現任自民黨代理幹事長安倍晉三,在議員會館對當時NHK放送總局長及NHK國會窗口等NHK幹部,表達不滿節目的內容,希望不要播出。此舉讓NHK備感壓力,因為當時正是國會要審查NHK預算的時候。於是在NHK高層的指示下,節目製作團隊對節目做了大幅的修改,包括:增加批判民間法庭的專家訪談、剪掉民間法庭中「天皇必須對日軍強姦暴行及慰安婦制度負責」的結論。

製作人長井揭發此政治干預事件,利用的是NHK「內部通報窗口」的制度,該制度的產生源自於去年夏天NHK在一連串貪污事件爆發後,為防止貪污舞弊發生而設置的。長井向媒體說,他於去年12月9日透過內部通報窗口舉發這件四年前的政治干預,至今已滿一個月了,這段時間NHK方面卻無聲無息。

在朝日新聞報導此事件後的隔天,製作人長井舉行記者會,向媒體詳細說明四年前因政治施壓而大幅修改節目的事件經過。他在記者會中紅著眼眶說,他很後悔四年前沒有堅持說真話的理念,而將中國慰安婦的證詞修剪掉,四年來他一直受到良心的煎熬。他並強調海老澤會長從頭到尾都是知情者,必須為政治介入NHK負責。但被指控的中川與安倍兩位自民黨高層都出面澄清絕無此事,而NHK也對朝日新聞之報導提出抗議,強調其與中川的會面是在節目播出之後,內容是討論NHK的事業計畫,而與安倍的會面雖在播放之前,但也僅談到NHK的預算問題,並未有干預節目之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事實羅生門中,長井製作人獲得NHK工會廣泛的支持(NHK工會由8500名非主管級的NHK員工所組成,長井因為是主管所以不是工會成員)。

在此之前,主辦「為女性審判國際戰犯之法庭」的民間團體認為NHK之報導與其訴求不符,因而控告NHK並求償兩千萬日圓。現因爆發政治力干預報導之指控,東京高等法院已經裁定延後審理,待本案事實釐清之後再判決。如此說來,法院似乎亦認為兩者有密切關連性,然而問題本質真是如此嗎?

關於日本的戰爭責任問題一向是日本人心中的痛,也是撕裂日本社會成為左右兩派的爭議話題,這個將日本一分為二的議題同時也劃分出了日本人對天皇制的態度、對中國與美國的立場等。朝日新聞一向就是主張檢討日本發動二次大戰的責任、批判天皇制、親中國反美國的主要媒體,因此大幅報導此事件的動機不難理解。事實上,商業媒體之慣行就是透過對特定立場之強化以鞏固其目標閱聽人市場,因此可預期朝日新聞仍將對此事件窮追猛打,一方面維持新聞熱度以增加目標讀者的購買與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打擊NHK的公信力在長期而言更可能強化商業媒體在日本廣電政策上之影響力,打破NHK長期獨大的態勢。NHK雖然是公共媒體,但由於其長期的高收視率實則與商業媒體(包括朝日新聞本身也持有股份的朝日電視台)處於激烈競爭關係中。然而商業媒體可以輕易選定立場且義無反顧,但作為公共媒體的使命則是反映社會多元意見,並促進社會理性溝通之輿論環境,因此這場商業媒體與公共媒體的戰役NHK已經居於劣勢。尤其在爭議性如此高的戰場上,NHK無論如何報導必定動輒得咎,幾乎是毫無勝算可言。試想,如果當初NHK的慰安婦專題完全忠實呈現民間法庭團體之訴求,且不加入任何相對應觀點,那今天跳出來開啟這場戰役的可能就是產經新聞社以及「天皇會」之類的右翼團體了。

除此之外,長井製作人事隔四年之後出面揭發其所認為的政治干預事件,時機正好選在NHK的多事之秋。因為NHK從去年夏天開始被揭發出一連串的財務弊端,整體公信力及海老澤會長的形象已嚴重下滑,長井的舉動實不無政治鬥爭之意味存在。即使撇開此點不談,作為NHK新聞節目製作人,其在指控NHK高層對其節目進行干預之時必然要面對一項嚴肅的課題:所謂公共媒體的理念與新聞從業人員的個人理念之間孰重孰輕。探求慰安婦事件的真象,追究慰安婦事件的責任,當然是公共媒體在日本社會中可扮演的積極角色,但由於這個議題太具爭議性,NHK稍有處理不慎輕則惹禍上身,重則再次觸發社會大眾的分裂衝突。因此如果單純以節目製播受到NHK高層干預作為訴求,其實是稍嫌薄弱的指控。雖然如此,我們卻看到大多數NHK員工在此事件中表明支持長井製作人之立場,此又顯示了NHK高層的長期作為實已種下在此衝突中之敗因。

海老澤已經成為所有問題的共同答案。由於他與自民黨派閥的關係太過密切,且NHK長期以來在政治議題上都有偏頗自民黨之傾向,此所以從長井製作人到朝日新聞這兩個對手都可以輕易地主導民眾對此事之看法:NHK的確受到自民黨高層之干預,會長海老澤必須為此負責。然而即使海老澤終究為此辭職下台,前述問題仍未能解決。公共媒體若涉入高度意識型態爭議之議題時,應如何持平處理才屬公正?而公共媒體內部之新聞工作者又該如何平衡個人信念與組織使命之矛盾?

此事件的暫時解答至少給了台灣一個警示:公共媒體之經營高層必須與政治勢力保持等距關係,公共媒體也必須時常注意反映社會多元意見之責任,並在自我反省批判的基礎上,為促進社會理性溝通環境而努力,如此才能維繫公共媒體在社會上之公信力。而這也正是公共媒體與商業媒體最大的差異處吧。

長井製作人在一月十七日透過律師發表聲明指出,NHK管理階層僅經過幾小時的調查就說製作人之指控不實,顯見NHK根本缺乏反省,因此他要求應組成公正的第三人團體對此事件進行深入調查。可以想見的,當經費來源來自全民收視費、理應公正客觀的公共媒體淪落到需由公正的第三人團體進行調查時,「公正」的形象已經遠離了公共媒體。

參考資料: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服務電話:02-2634-9122  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