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海嘯災情,BBC新聞速度與深度之論戰

公視研發部 曹琬凌 2005/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發生芮氏規模9.0的強震,隨後引發波及東南亞8個國家的海嘯。突如其來的大災難,適逢英國耶誕假期的午夜,許多人好夢方酣,24小時新聞台Sky News在外電報導之後的兩個小時,首先被震醒,領先在清晨4點推出災情特別報導。而一向深受公眾信任的BBC News 24卻相對反應遲緩,引發與輿論批評與檢討。


Sky News除了積極尋找災區內遊客用DV拍下來的現場畫面,攝影棚內也立刻請來海軍陸戰隊地質專家、旅遊專家現場講解分析,並在螢幕跑馬不斷跑著生還者從災區發出的簡訊。同時,也立刻派出重量級主播與記者前往災區現場。

海嘯災情拼速度,BBC輸給了梅鐸集團

相對地,英國BBC新聞頻道 News 24於凌晨3點插播出來自災區的特派員的現場報導後,卻相對冷靜處理,雖然延長了新聞快報時段,BBC1亦於當晚更動耶誕假期節目推出特別報導。但是,在災情發生的24小時內,BBC沒有立刻派出更多重量級資深記者,使得外界批評BBC新聞的反應速度與企圖心,輸給了梅鐸集團的Sky News、甚至商業媒體ITN。

不僅《衛報》登出專文,批判BBC反應遲緩,凸顯了BBC News 24的弱點。商業媒體ITV更在特別報導中揭露,BBC新聞部經理Helen Boaden在災難發生後,還在她的約克夏家中渡假,而BBC News24也持續播出預錄節目。

在赫頓報告才接任BBC新聞部的Helen Boaden在給同仁的內部e-mail中指出,這是因為BBC避免過於激情,始終用最正確的語調報導這次災情,而沈默保守的報導更讓人印象深刻。

在南亞海嘯發生後20天,Helen Boaden上任後首次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更肯定BBC新聞的完整表現,同時也批評商業媒體對手,把主播捧成英雄一般地成為新聞的一部份,並不符合公眾期待。

事實上,撇開這早期的爭議不談,在災難發生後的兩週內,BBC已派出90名新聞記者在9個不同地點採訪,比CNN派出80名人員還要多。而且相較於商業媒體多半以西方觀點,集中報導觀光客最多的泰國普吉島,BBC則是第一個進入災情最嚴重印尼亞齊省的英國媒體。強化深度與背景分析的災情報導,使得BBC News 24在南亞海嘯後一週內的收視觸達率攀高達到890萬人,創下該頻道開播以來單一事件的最好成績,也超越梅鐸集團Sky News同期790萬人的收視觸達率。

速度與深度之路線之爭

亮麗的收視觸達率,證明了英國觀眾的選擇,但這次南亞災情,卻仍凸顯出BBC災情報導的路線之爭。

這次南亞海嘯發生在耶誕新年假期,據BBC內部同仁向英國《衛報》指稱,當時不僅新聞部經理Helen Boaden仍在渡假,兩名電視新聞的決策主管Roger Mosey、Rachel Atwell也都在一、兩天後才出現在BBC新聞總部,雖然期間不斷用電話聯繫,仍使得BBC初期新聞調度無主帥坐鎮。相對地,Sky News的老闆卻在南亞海嘯當天清晨6點就出現在辦公室。

同時,BBC駐斯里蘭卡的兩位主播也正巧返回英國,直到災難發生後一週才奉派返回駐地,這使得其他駐地記者必須吃力地應付龐大的災難訊息。因此,媒體批評,這事件可看出BBC新聞龐大官僚體系反應遲緩。而從BBC員工匿名投訴平面媒體,亦可看出即使在BBC內部,也不全然認同這樣的判斷。

公共媒體是否該在第一時間,即時努力向前衝,發揮媒體守望功能?還是應該求慎重、求深度,冷靜處理為要?從這次處理南亞海嘯災情報導,正凸顯出新聞處理之路線爭議。

在英國數位多頻道發展之初,BBC 於1997年開播24小時新聞頻道--BBC News 24,與商業新聞台Sky News與ITN(獨立電視台ITV之新聞台)共同競爭,同業總是不時批評BBC不應該投資這麼多公眾經費與商業新聞台競爭。

為了檢驗其存在的價值,英國文化部於2002年3月委託前金融時報編輯Richard Lambert獨立調查,並於12月發表結果。調查發現,BBC開播News 24對於BBC整體新聞表現有正面貢獻,但同時也建議BBC新聞台必須與商業對手清楚區隔("distinct from its rivals")。Richard Lambert的報告

同時指出:

--BBC新聞頻道對國際新聞事件提供了高品質新聞報導
--與Sky News部份國際新聞同質性高
--報導英國各地新聞有進步,但可以再加強
--與同業相比,財經新聞較多,但報導可以再「尖銳」
--建議BBC可增聘高知名度主播
--新聞投資應更公開向大眾說明

根據此調查建議,BBC在2003年為新聞頻道清楚定位為 -- 深度與持續性報導服務。與競爭者Sky News與ITV相比,將更追求高品質、國際化、多元化,以及令人信任的嚴肅新聞導向。在追逐新聞的同時,永遠品質優先。

在報導範圍則定位在「全方位」新聞報導,目標成為英國新聞與時事報導的第一品牌。根據一項英國觀眾使用24小時新聞頻道的喜好調查,發現51%民眾期待看到「深度」,44%期待「便利」,36%希望「即時」,23%喜愛「多元」。因此BBC News專注於深度報導之外,也利用互動電視界面提供更「便利」的新聞服務。

正因為定位不同,BBC News 24與Sky News面貌截然不同。BBC News 24主管Rachel Atwell接受媒體訪問時形容,Sky很衝、又活力充沛,常常報導一些人情趣味的小故事;相對地,BBC News顯得正統、保守。Sky News可能只要掌握一個消息來源,就可大幅報導;但BBC News卻要等到更多消息來源佐證才播報。

以南亞災情報導為例,Sky News一開始靠著各地的e-mail、簡訊,迅速更新災情現況;而BBC News卻不能單單仰賴未經證實的e-mail。此外,在議題設定上,Sky news全力聚焦在泰國,積極追蹤報導英國觀光客死亡與失蹤情況;BBC News則較少追蹤英國觀光客死傷,而將重心放在災情最嚴重的斯里蘭卡與印尼,並以更多分析性與國際觀點來報導整個災情。

正因如此,儘管南亞災情報導遭到平面媒體與商業同業的抨擊,BBC新聞最高決策者Helen Boaden卻仍舊認為,對BBC的表現感到「極為驕傲」,也不後悔自己做出的每一個決定。而她的決定也獲得BBC董事長Michael Grade與總經理Mark Thompson的支持。

BBC News擁有3500名新聞同仁,以及一年3億6千萬英鎊的龐大預算 (折合約216億台幣),一舉一動備受關注,更常成為商業媒體的箭靶。但基於公共媒體所應發揮的民主與全球價值,BBC仍將持續投資於新聞以及國際報導。

2004年在多頻道家戶中的收視觸達率(7天內至少收看該頻道3分鐘以上),BBC News24首次以410萬人超過了Sky News的400萬人。這樣的成績,一方面讓BBC可以理直氣壯地證明贏得觀眾的肯定,另一方面卻要小心商業同業的反彈。

2004年12月26日這一天,南亞海嘯奪去數十萬人的生命,BBC身為英國公共媒體的標竿也面臨一場考驗。

不只是新聞頻道,BBC One因此大幅更動新年特別節目排檔,推出特別報導,並在午夜前默哀兩分鐘。此外,BBC亦響應歐盟成員共同默哀3分鐘的活動,5日中午停止發聲30秒,共同為世紀浩劫哀悼。2005年1月22日,BBC Two與Ch5合力製播援救南亞災情音樂會。

為了不負公眾期待,BBC各方面都深受注目,尤其在全球重大新聞事件的表現,更是被放大檢視。縱使不時遭到外界批評,但BBC News仍為全球堅持守候。當南亞海嘯災難過後的一個月,大部分商業媒體已淡化了關心與注意,BBC卻持續深度報導印尼亞齊省與各災區的現況,因為這正是公共媒體不可迴避的使命與價值所在。

參考資料:

  1. Matt Wells,BBC News 24's weaknesses exposed,MediaGuardian.co.uk,Jan. 5, 2005, http://media.guardian.co.uk/
  2. Roger Mosey,Mosey:News 24 served tsunami audiences well,MediaGuardian.co.uk,Jan.5, 2005, http://media.guardian.co.uk/
  3. Helen Boaden:From Little Britain to Bog News,Independent News,Jan. 17, 2005, http://news.independent.co.uk/media/story.jsp?story=601169
  4. Ian Burrell,Sky gets the scoops but BBC News 24 has to be more cautious,Independent News,Jan. 17, 2005, http://news.independent.co.uk/media/story.jsp?story=601169
  5. Tsunami catastrophe:Reporting the disaster,Broadcast,Jan.7, 2005。
  6. Stuart Cosgrove,In My View:Festive TV is swept aside,Broadcast,Jan. 7 , 2005。
  7. BBC news channel told to change,BBC News,Dec. 5 , 2002, http://news.bbc.co.uk/1/hi/entertainment/tv_and_radio/2545327.stm
  8. BBC publishes response to News 24 Lambert Review,The BBC Press Releases,Feb. 20, 2003, http://www.bbc.co.uk/pressoffice/pressreleases/stories/2003/02_february/20/lambert_bbc_response.shtml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服務電話:02-2634-9122  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