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與電子圖書館

數位典藏與電子圖書館專題研習班,係中國圖書館學會為增進圖書館及資訊服務單位在職人員對於數位典藏與電子圖書館之了解,提高資訊服務效能,委託國家圖書館舉辦的課程。共舉辦二梯次,每梯次共五天,本會圖書館人員陳淑媛此次參加第二梯次,時間為90/08/06-08/10。

國家級的數位典藏

一、什麼是Metadata?

(一)參考陳微麗小姐整理,麥麟屏教授於5月20日,假台灣大學,以網路資源的組織整理之相關議題即「Metadata之發展現況」為主題,發表之專題演講指出:網際網路的相關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使得網際網路的環境持續在進步與發展,而由於網路環境具有下列特性,對圖書館在資料的組織與整理方面產生了若干影響:

  1. 多元性:由於網路的快速傳遞,資料的數量愈來愈龐大,類型不再侷限於某一種類而趨向多元化,使得資料的組織整理無法以同一種類型的處理原則予以整理。
  2. 流動性大且不穩定:分散式的網路架構使得資源的儲存分散在各處,由於資料並非圖書館本身的實體館藏,很難記錄其確切的館藏地。且可能隨時改變儲存的位置及更新版本,使資料來源難以掌握。而由於網路資源是無形的,以致很難定義資料的類型並予以歸類。
  3. 複雜的版權問題:改為保存網路資源的版本,雖然可以解決紙本的缺點,但使用上,軟硬體成為另一個新問題。亦即必須藉由電腦及網路相關設備才能使用豐富的網路資源。


(二)、為使網路上的資源能藉由系統化的方式加以組織整理,以方便大眾利用,發展一套統一的標準描述格式以符合所有的網路資源,即成為當前各界所關注的焦點。順應這樣的新觀念之趨勢而發展出Metadata,期望能由作者本人或非專業人員自行描述網路資源的基本特性。而這一套描述格式的標準包括以下幾個特色:

  1. 通透性(Interoperability),可溝通不同組織系統;
  2. 彈性(Flexibility),以因應不同資料特色的需求;
  3. 適用性(Adaptability),能適應不同的環境及需要;
  4. 擴展性(Extensibility),可視資料特色擴展所需項目;
  5. Scalability,使用者可決定記錄的複雜程度或簡單程度;
  6. 易用、易懂(Simple to use and to comprehend),以便一般人能自行描述資源。

(三)根據內政部. (1997) “國土資訊系統相關名詞解釋彙編”解釋Matadata (詮釋資料)乃關於資料的資訊,如資料品質、特徵分類編碼、資料來源等資訊。[p.46]

(四)根據國家圖書館陳昭珍主任報告,Metadata有如下功能:

  1. 找到資訊之位址(location);
  2. 蒐尋資訊(discovery);
  3. 紀錄資訊(documentation);
  4. 評估資訊(evaluation);
  5. 選擇資訊(selection);
  6. 其他。

二、什麼是 XML ?

XML 「可擴展標示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是用於標示具有結構性資訊的電子文件的標示語言。 XML 是根據一個國際標準 --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SGML)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ISO 8879:1986 所製定而成的. XML 的格式類似 HTML, 但是您可以使用自行定義的標籤及文件結構. 也可以由資料庫中取得資料,再用 XML 進行 串列化 (serializing) 的工作。

大多數的 XML 的應用是隱含在系統內部的; 已有許多的應用使用 XML 技術來訂定其專用的標示語言 (specialist markup language). 例如:

  • RealAudio 公司新版的 RealPlayer G2 採用 W3C 製定的 SMIL (Synchronized Media Interchange Language) 規格;
  • Netscape 公司的 "What's Related" 功能採用 W3C 製定的 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規格來運作;
  • Microsoft 公司 Internet Explorer 軟體中的 "頻道" (Channels) 功能中所使用CDF (Channel Definition Format) 格式. (張錦堂)

目前趨勢為前述之各網路metadata多使用XML語言詮釋資料。

 三、國家級數位典藏計劃:

(一)數位典藏(Digital Library/Museum, DLM)簡介:

透過資訊技術緊密的整合資料、服務、通訊、以及資訊系統,建構有效而長久的資訊保存與管理機制,並開發提供迅捷便利的知識擷取(knowledge discovery)應用服務,進而促進更有效率的學習模式,甚而新知識與新思維的發展與創造。

最大效益,除了內涵(資料本質)價值的有效保存與發揚外,最主要的乃在於帶動資訊系統(及技術)、以及資料的整合與共享。

數位典藏則為以網際網路為媒介、以珍貴自然文化資產為內涵、以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為工具,所打造的虛擬資訊庫(整合博物館、圖書館、與檔案館):期望利用不斷演進的資訊處理技術,以數位化的方式保存、處理、與匯集資訊,並進一步加值整合,以創造更大的資料價值與應用層面,達成知識管理與發(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discovery)的目標。(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嚴漢偉)

(二)數位典藏意義:

  1. 利於重要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新文化的創造。
  2. 改善學術研究工具,發展未來的學術研究環境。
  3. 促進知識經濟與產業的發展。
  4. 豐富教育的素材,協助推動終身學習和遠距教學。
  5. 有助於參與國際性的計畫和組織,以開拓臺灣在國際社會的發展空間。
  6. 促使學習資源開放和學習機會均等,以建立公平社會。
  7. 整合:非僅資訊系統與資料得以整合,更提昇了人類對於複雜多重資料處理分析能力,擴大發展新知識的機會。非僅單一文化資訊得以整合,透過網際網路與資料結構相容性之建立,亦將使得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互動更為便利。(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嚴漢偉)

(三)我國國家數位典藏計劃:

1.發展國家型計劃優點:通常一期為五年,最少進行二期以上;預算可優先分配。

2.早期:

  • 電信通訊系統計劃
  • 防災計劃
  • 農業基因改良計劃
  • 製藥工業計劃
  • 國家典藏數位化專案計劃

3.前述e項計劃,承繼原有三項計劃之預算整合成【國家數位典藏計劃】,三項計劃為:

  •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計劃
  • 國際數位圖書館合作計劃
  • 國家典藏數位化專案計劃


4.國家數位典藏計劃目標:

  • 將國家重要的文物典藏數位化,建立國家數位典藏。
  • 以國家數位典藏促進我國人文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


    ◎產業與經濟方面

    ◎人文與社會方面

    ◎生活品質的提昇

    ◎人力素質的提昇

    ◎新文化的肇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國家信心與形象的再造(將精緻文化傳播至國際)

  • 加入單位: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文建會、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大學、中研院史語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省文獻會、國史館等。

圖書館VS資料數位化:

一、何謂圖書館?
簡單地說:「圖書館是人類智慧的總匯」(A Library is Collec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較具體的定義:「圖書館是用科學方法,採訪、整理、保存各種印刷與非印刷的資料,以便讀者利用的機構。」(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p.2024),圖書館既有如上述的天職,便無法避免地必須跟上社會脈動,無論在知識、常識、科技…各方面都需有強烈的敏感度,隨時汰舊換新,方足以應付讀者新的需求。然而圖書館既有的服務型態,每天固定而繁瑣的開門七件事,又將館員釘死在原有崗位上,幾乎沒有多餘人力可以致力於新知與新服務型態的研究上,這樣兩難的局面在面對資料氾濫與大量數位資料產生時,顯然已經無法隱藏!所以有數位圖書館、數位圖書館等名詞產生。簡而言之,所謂電子圖書館是結合電子化資料、檔案、典藏、資訊、知識、服務以及作業的集合體。(柯皓仁,電子圖書館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二、數位化對圖書館的影響:
圖書館界在電子計算機(電腦前身)發明之初,受到非常大的衝擊,尤其擔心自己傳統的服務工作會被機器取代,經過半世紀多的發展,電腦科技界與圖書館界已經慢慢建立工作默契--彼此是共生的夥伴!尤其在發展網際網路與電子圖書館上,網路專業人員需大量借助圖書館員的專業能力,居中與資料創作者和讀者溝通,建立關鍵詞、檢索點,讓使用者以最少時間,最少檢索次數,正確找到自己所需資訊。

三、e-Service:

(一)電子圖書館強調運用電腦和網路技術於圖書館業務和服務,其於讀者服務上主要在協助讀者獲取資訊、運用資訊,從而產生新的知識。

(二)圖書館館藏仍包括電子與非電子館藏。
(三)服務趨勢:
1、個人化:

◎量身訂作的服務(Customization)

◎有效果的服務(Effective)

◎有效率的服務(Efficiency)

2、群體化:

◎由具有相同興趣、專長的個體彼此激發靈感、分享心得和知識(User Cluster/Community, Sharability)

◎私密性(Privacy)

結語:
為因應這樣新的趨勢,麥麟屏教授認為圖書館界應重新分配工作,專業的館員應跳脫傳統的角色,改為從事相關標準的建立,例如:主題表、主題分析等,並利用電腦的功能來執行重覆性質的工作。

網路的發展為圖書館帶來了各方面的衝擊及變革。傳統的組織及整理的方式已無法有效地處理這些電子式的網路資源,且由於網路資源的氾濫,實在無法一一地加以組織整理,因此如何選擇便成為重要的課題,而資料的數位化也改變了傳統的保存方式,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圖書館必須開始重新思考整個定位與作業方式。

在資源的組織與整理方面,面對豐富的網路資源,如何有效地加以組織使之成為有用的資訊,已成為各界所關注的議題,也紛紛提出不同的計畫、作法,而對視組織資料為己任的圖書館而言,整合各界的作法並發展一套統一的標準描述格式,以符合所有網路資源,即成為當前最重要的目標。同時,用全新的觀念重新看待圖書館的作業方式,並調整各項工作的分配及角色的扮演更是我們所應努力的方向。(麥麟屏,「Metadata發展現況:資源描述與主題檢索」演講大綱。)

(公服部陳淑媛/90.09.27)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服務電話:02-2634-9122  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