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台-優質幼兒節目經驗分享-WORKSHOP

時間:1999年11月3日14時-17時
地點:公視A棟七樓
主持人:兒青組組長唐台齡
主講人:Rag Doll 國際節目經理 Nick Kirkpatrick
出席:兒青組全體同仁、天線寶寶本土版全體工作人員、各部門有興趣之同仁(影片組、規劃組、製作群、編導組)

前言

Rag Doll 國際節目經理 Nick Kirkpatrick,自1996年即參與「天線寶寶」的製作工作,這一次他專程來到台灣,帶來很多寶貴的製作經驗,同時也帶來了「天線寶寶海外版」-韓國版與西班牙版部分作品,和我們一起分享、探討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因素。

討論紀錄

天線寶寶節目的構想

1996年 Rag Doll公司與英國BBC簽約開始製作了260集30分鐘的幼兒節目,主要的收視對象是12個月大到5歲的學前幼兒。我們目前正在拍攝105集,預計在2000年將完成365集。

對這麼小的小孩,我們沒有設定教育目標,天線寶寶不是教育節目,和芝麻街或大家都知道的很多兒童節目不一樣,天線寶寶只想呈現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發展的有趣經驗。天線寶寶這個節目也是根據這個想法發展出來的。

天線寶寶節目有兩個元素,一個是幻想園地,神奇島上有許多幻想奇觀,四個天線寶寶在其中玩樂,自在隨性,沒有暴力,彼此之間有良好的關係,有吸塵器努努,還有烤麵包機常常會烤出一大堆土司麵包,把到處弄得一團亂,他們雖然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是他們很喜歡學習。神奇島的種種是為了讓孩子有創造力,有想像力。

另一個元素是真實紀錄,反映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真實紀錄,會從天線寶寶的肚子裡展現出來。Rag Doll公司在這一部份有一些開創性的做法,因為紀錄1歲、2歲、3歲孩子的生活,以前沒有人做嚐試過。其實我們也在思索、嚐試,究竟我們要怎做,拍些什麼?就像你們現在正在思索、嚐試一樣。

天線寶寶製作流程

1996年我們剛開始拍攝時,有25%是失敗的,沒有用的,在做了測試之後發現它不能用。不能用的意思是,小朋友看了以後反應不好。我們的測試方法是把外景拍攝的帶子,送到英國各地的幼稚園,用攝影機紀錄小朋友觀看影片的反應,清楚看出小朋友喜歡我們拍攝的主題與否。

天線寶寶工作流程是,先企劃拍攝幼兒的真實生活外景初剪,做完測試,編劇看錄影帶作品,再由其內容去發想撰寫天線寶寶神奇島的腳本,也就是說天線寶寶的活動會在某方面和真實小朋友的生活有關聯。真實生活中的主題和神奇島的故事只要有蛛絲馬跡相關即可。

這兩個部分的內容有的一些關連性,但不是那麼絕對,重要的是小朋友並不會將真實與幻想混在一起。舉個例子,有一集的主題是小朋友在騎腳踏車,這當中他拿了一面旗子揮舞,結果神奇島上的活動就是由旗子延伸出來的,天線寶寶把旗子插在沙丘上。

再舉一個例子,真實生活拍攝的主題是小朋友手牽手溜冰,編劇編出來的故事焦點是朝天線寶寶們手牽手的活動去發展,而非溜冰。

在拍攝真實生活的過程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幼兒的生活是我們拍攝的主體,我們永遠要提醒自己,我們的觀眾是五歲的孩子,我們發現過去的傳統的拍攝手法必須放棄,Rag Doll有一個提供給導演的指導手冊。

Q:關於韓國版的配音,你有什麼評價?

韓國版的配音在我聽起來有些興奮焦慮。但韓國本土版拍得很好,我沒有什麼不好的評價。但是從配音的速度、聲音,我是感受到似乎有些焦慮神經質這個部分可能和天線寶寶原來的角色個性有些差距。全世界各地的配音版本,我們都很關注這個問題,期望配音之後原來每個角色的個性都不會改變失真。

我們期望天線寶寶的配音版,不要用傳統做兒童節目的方式,如卡通的方式來對待,因為這是一個獨特的節目,我期待他們能多花心力在這配音的部分,能用日常生活語言來配音。

Q:從剛才的談話中,我們知道天線寶寶是不設教育目標的,但是對不同種族是不是有平衡的取材?

不同的國家的小朋友要為將來的生活做準備,也許拍出來的各國文化上就有差異,美日韓大人的生活文化不同,拍出來的風格就會不同,如何去評斷這樣的節目是好的,是不是應該由當地的小朋友的反應來和做判斷會更好呢?我們拍攝出來的風格和英國可能會不一樣,這個評斷的標準什麼呢,似乎不能和英國的標準一樣。在英國我們會對族群的取材做平衡的拍攝。

Q:如何回答孩子的疑問:天線寶寶為什麼沒有爸爸媽媽?

天線寶寶是科技產物,他們不等同於人類,所以不一定要有父母兄妹的人類關係,他們是幻想的人物。我想不要過分的以大人的角度去分析肢解這個節目。天線寶寶在神奇島上居住遊戲是虛幻的,我相信小朋友瞭解這一點。如果我們會回答小朋友的話,那麼也許還會有一些問題,他們從那兒來的,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呢?等等,也許我們就回答他們:我們也不知道呀,也許他們的爸爸、媽媽住在另一個島上等等,我會這麼建議爸爸媽媽這樣回答。

Q:能否舉一些失敗的例子,是哪一些內容不合適?小孩子為什麼會不喜歡某些主題?

有個例子是,有一次,我們請了一位叔叔,他很會把長長的汽球扭成各種形狀,原本以為小朋友一定會喜歡,可是不然,我想這個主題不成功的理由是,小朋友自己不能操作扭曲汽球,而是大人在做,所以小朋友反應不好。其實不是扭汽球這個主題不好,而是拍攝呈現的方式可能是大人的角度等等,所以可能是大人主導的活動小朋友不太能參與,這樣的狀況最好能避免。讓小朋友親手做,自己玩,可能是比較好的方式。除非這個活動有安全上的考慮,才需要大人加入。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一個媽媽是合唱團的成員,她唱了一首歌,但小朋友沒有參與感,所以也是不成功的。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小朋友一直在洗東西,製作人覺得這個主題可能不成功,但是小朋友卻愛極了這個主題,所以大人和小朋友的觀點可能是不一樣的,當小朋友看到別的孩子熱中做一件簡單的事,大人也許會覺得很無聊,但小朋友可能也會被激發、鼓舞、感染,引起自己試試看的興趣。

Q:天線寶寶裡的四個小孩,沒有爸爸媽媽,是不是含有拿掉父母、大人、指導者、威權者的設計意涵,讓小孩子可以當家做主?

我並不是製作人,但我想當初的設計是想要把權威、紀律等東西拿掉,我想可能是這樣子的。

關於西班牙版「看火雞」

我覺得奇怪的是這一則裡的大人,他其實是別的節目的主持人,而且裡面的小朋友有點兒「年紀太大」。

Q:這一則西班牙版「火雞」和英國版精神最大的不同是,英國的小朋友是在自己家裡的牧場餵雞、餵羊,而西班牙版則好像是大人帶領了一個觀光團匆匆忙忙的去參觀火雞場,好像都沒有享受到牧場好玩的事。

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看不到那個過程,小孩子在做什麼,牧場裡有哪些有趣的事,談談動物本身的事,也遠比把雞蛋丟在鏡頭上要好吧。

拍攝動物類的題材,英國的做法是導演去找了四、五處農場,選到最中意的一家,因為他們有三個幼兒,導演可能花了三、四個月,最後拍出了五、六則活動。

為什麼天線寶寶有十大類,其實天線寶寶開始製作時,是隨機的拍攝孩子的生活題材,但是當你累積到一定的數量時,自然就呈現出這樣的分類。不過節目播出時,因為不希望讓小朋友連續好幾天都看相同的主題,所以會把不同類別的穿插播出。

在做台灣本土版的主題企劃時,最好是看什麼是台灣孩子生活中最有趣的部分來做,這樣是做接近英國版的做法。至於與神奇島的活動的關聯性,並不是那麼刻板的,其實可以有很多種選擇。不是說原來是動物類的活動,就不能改變成日常生活的主題,神奇島和真實生活的關聯性有時你可以看出好多種,當然可以去抽換。

關於西班牙本土版「說故事」

這一則不被接受的原因很明顯,一個就是說故事時只拍到一個小朋友的反應鏡頭,而他看來有點無聊,第二個就是這個說故事的環境是佈置出來幻想的場景,完全不是生活化的,英國的場景是在公園裡當然也是安排的,差異比較大的設計的概念,公園裡有真的樹,說故事的方式也比較有趣。

Q:說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種,製作本土版時是不是一定要用這種方式做嗎?

說故事的方法的確有很多種,用插圖的可能對大一點的孩子比較好,對幼兒說故事用偶或真實的物品做道具比用插圖來的好,天線寶寶的做法是這樣的。我認為小朋友喜歡模仿或重複故事裡的情節動作。

Q:英國版的說故事的女士說的故事的方式都有一定的特色,有時是一連串善意的小小捉弄,這些故事是怎麼取材的?

英國說故事的阿姨,其實她自己原來就是一個演員,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她自己創作的,只有少數是改編的,說故事的方式很要緊,怎麼說能吸引小朋友,讓小朋友很喜歡,這很重要。另外一個特色是,我們說故事時比較少用插畫、插圖,而是用一些簡單的偶或真實的物品做道具,小朋友對手偶特別喜歡。我自己的小孩三四歲時看說故事單元時,似乎看的發呆,但是當看到第二次時,他已經知道下一步會出現什麼,他會跑進廚房,拿出茶杯茶壺模仿說故事阿姨倒茶喝水,這就是小朋友會喜歡的。

Q:我好奇的是在英國如何去測量小朋友喜不喜歡這個節目,是看收視率或焦點團體或其它方法嗎?

製作節目當然非常要關心收視率,但我們並不是每一集都做焦點團體的測試,因為那會耗盡太多的人力、物力。而是當你做過一個數量的測試後,就會清楚小朋友的反應,當然天線寶寶很成功,因為我們賣了71個國家的版權。

關於西班牙版「和爸爸一起駕船」

Q:這一則看來似乎導演想要表現小朋友參與爸爸的工作,但表達的架構並不是很清楚,如果有多一點旁白或許可以做一點補救?

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其實更重要的是「安全」上的顧慮,小朋友在船上走來走去並沒穿救生衣,在英國是不允許的,就像有些片子的演員駕車時沒繫安全帶,這些在英國都是不可以播出的,這是不好的示範。

這一則在結構上也許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導演傳達的很多地方都不夠清楚,他們到了海上養殖區,小朋友到底看到了什麼,並沒有表現的很清楚。

關於韓國版「吹泡泡」

我覺得這一則的拍攝手法很直接,很簡單,就是小孩快樂的玩吹泡泡,這樣就很不錯了。當然也許音樂不是最好的選擇。

Q:音樂的選擇應該怎麼拿捏,像西班牙版「看火雞」那一則音樂味道不對。音樂部分,是不是由創做音樂的人看著片子創作比較好?

吹泡泡的因為的節奏並不是和小朋友十分配合,那是我個人的觀點。當然音樂部分用創作的是比較好的選擇。

Q:如果我們拍攝的主題是親子關係的,大人出現在影片中的多少怎麼拿捏?

大人不參加小朋友就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的話,就讓小朋友自己去做,儘量以小朋友為主,如果大人要參與進來的話,小朋友的注意力可能會分散。

除非有一些活動是有安全性的考量,否則還是以孩子為主比較好,當然如果你是以親子關係為主題,那當然是大人也要進來。

Q:如果要把吹泡泡的畫面拍攝的更美、更清楚,是不是可以「安排」這樣的畫面?

當然是可以的,真正的紀錄片和天線寶寶是不太一樣的,天線寶寶需要事前做很好的企劃,企劃的越周詳越好。

 優質節目經驗分享  天線寶寶台灣版 

Teletubbies program, characters and logo: R & c 1998 Ragdoll Productions (UK) Ltd.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c 1999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服務電話:2634-9122

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