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集 ◎ 《樂極生悲》運動傷害(台大醫院骨科教授兼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 劉華昌)
播出時間:8月19日(週六)晚間10點。
平常沒有運動的人,或是運動前的暖身做得不夠,或是不小心,就容易發生運動傷害。輕微的像是手指頭吃蘿蔔乾、腳踝扭傷;嚴重的就可能會造成肌肉拉傷,或是關節脫臼。
但是有許多類型的傷害,並不一定是由運動所造成,像是網球肘,就經常出現在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或是「買菜族」身上。那是一種長期過勞引起的肌肉傷害。這些症狀在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其實並沒有太大不同的地方,因此廣義上來說,只要是人體因為身體的活動,所造成的骨骼、肌肉、肌腱、肌膜,甚至內臟的傷害,都算是運動傷害的範圍。
要避免運動傷害,首先就要特別注意熱身的活動,而且要避免運動過量。最好的熱身活動,其實就是我們從國小就開始做的晨間體操。體能的問題不只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有,在我們感冒、睡眠不足、或是飲酒的狀況下,肌肉比較疲勞鬆弛,也比較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除此之外,在運動過程的個人經驗、運動技巧、也和運動傷害造成的原因息息相關。錯誤的技巧會造成肌肉的錯誤使用,像是打高爾夫球時揮桿不正確,會造成頸部扭傷、肩部疼痛、腰部扭傷;網球握拍的姿勢不當,容易形成網球肘等毛病。
現在青少年所穿的運動鞋,五顏六色、五花八門,雖然防護的措施越來越好,但是如果穿慢跑鞋去打籃球,或者是穿籃球鞋去踢足球,都容易對腳造成傷害。而且運動場地要是凹凸不平,光線不夠充足,或是天氣不好,都使得運動傷害的機會大為增加。
對於急性運動傷害的第一步處理原則,就是R.I.C.E.,也就是中文的'米'的意思。 R是指Rest,是休息的意思;I是指Ice,表示冰敷;C是Compression,就是壓迫止血;E是Elevation,將受傷的部位抬高,避免血液集中,造成充血或血腫的情形。
R.I.C.E.是很簡單的處理原則,在運動傷害發生的時候,它是非常有效的急救方式。但是經過緊急的處理之後,我們還是要到門診,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運動傷害是可以預防的,而且,預防比治療要更來得積極有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要做出超過本身體能負荷的運動,是避免運動傷害最基本的原則。充分的熱身運動,讓身體在運動前,逐步調整到最佳的狀態,不但能防止傷害,也會更加強運動的成績和功效。同時,學習正確的運動姿勢,選購合格的設備,不要在天氣不佳,或是場地不好的環境下進行運動,應該就能夠把運動傷害的機率降到最低。
◎ 相關內容請收看公共電視台與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合製之專業醫學節目 「找回身體的愛」,每週六晚間十點53頻道播出。


現在市面上的新球鞋五花八門,除了外表酷炫之外,也極力強調對腳部的保護性,其中氣墊是最常用到的保護措施之一。 氣墊可以用在鞋舌、鞋底等部位。利用氣體的緩衝,減輕外力直接對身體的傷害。作用類似我們關節裡頭的滑液囊,平時備而不用,一旦有重大外力發生時,就可以保護我們的關節,減輕外力的直接傷害。球鞋當中的氣墊,等於是為腳底多提供了一個滑液囊,把從腳底傳上來的力量,用氣墊來消弱一些。
對於預防運動傷害而言,的確能夠提供一部份的作用。但是它能夠提供的幫助有限,對於膝關節已經受傷嚴重的病患,氣墊能夠產生的緩衝效果就不大

我們在下樓梯的時候,每走一步階梯,腳掌所承受的重量, 會超過全身重量的3倍以上。如果不注意的話,從3、4樓的高度走下來,我們關節所承受的力量,可就會讓人吃不消了。改善的方法是讓這個力量,不要在短時間內一次作用出來。
譬如下樓梯不要太快, 一階一階地慢慢走,作用力就會減緩。並且下樓時,先用腳尖著地, 腳掌隨後再落下,也可以把力量紓解緩衝開來。
不論是運動或是我們日常生活,都要切忌用力過度。中國人太極拳的緩慢、不用力的要領,可以作為很好的指導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