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集 為身心障礙者圓夢的庇護工場
在高失業率的年代,一般人要找工作已經越來越不容易,對身心障礙的朋友來說,不論是哪一種障別,他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但因為傳統的刻板印象,卻經常被定位在是需要被救濟、安養的一群,因此對身心障礙的朋友而言要能夠躋身在就業市場更是難上加難。
? 目前在台灣有非常多的非營利組織的福利機構,為身心障礙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安全又可學習的庇護工場,讓他們能夠在經過訓練和教育之後,不僅是學會照顧自己,分享他們自己的成果,並且在這種自助或他助的方式下獲得工作機會,保障他們的工作權益,更給他們帶來了非常大的鼓勵和肯定。本集的節目將邀請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光仁社福利基金會到節目中分享經營庇護工場的經驗。

這一集最讓我震撼的是在第二天出外景到萬華區的光仁天主教中心 ,這間庇護工場照顧多種的障別朋友,多半是屬於障別情況更嚴重的朋友們。當我和裡頭的主任聊天時,聽到主任說不只一位家長曾經和她說過: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這孩子快點死掉,然後我就再也不用見到他了,我再也無法看到他是這樣活著的。或是有家長曾經這麼直接的問說:主任妳一定知道有什麼地方可以幫我買斷和這孩子的親子關係,多少錢我都願意出,妳幫幫我,不要再讓我見到這孩子,直到他死了再通知道我就好了。
這在當下是多麼讓我震驚和無法理解、不能接受呀 !!是什麼樣的心情和煎熬讓父母狠下心放棄自己血濃於水的孩子??當你親眼看到這群重度身心障礙的朋友們有多麼的弱勢,生活在社會的最邊緣時,那種心痛和不能接受眼前看到的事實,緊緊的糾結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
回家的路上,看著眼前繁華又匆忙的擁擠人群,想著庇護工場那群被大部份社會刻意選擇遺忘的身心障礙朋友們,實在無法將這樣兩個落差懸殊的景象拼湊於共存的同一個社會中。剛開始心中氣憤難平,不懂親生父母怎麼忍心在自己孩子最需要幫助和扶持的時候棄而不顧。但當我靜下來想了很多事之後,漸漸有點了解為什麼會有父母親做這樣的決定。當家裡有一個這樣狀況的孩子,對整個家庭的負擔會有多重,不論是金錢或精神上,都會將一整個家庭導向心力交悴的絕境,更何況當家庭本身就處於經濟上不寬裕甚至是中低下階層的家庭狀況時,更容易父母選擇犧牲這樣的孩子。這樣殘酷但真實的社會悲劇每天都有上演,但我們有曾幾何時去傾聽過這群需要社會伸出援手的聲音 …。
看著一群默默為這群身心障礙朋友們付出的老師們,我真的相信,他們是上天送給世間的禮物,是天使下凡,帶著無比的愛心溫暖這個社會的每一個陰暗角落。
佳珊

- 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 -副執行長 鄒輝堂
1955 年天主教聖母聖心會為培育本土人才,以教育為主,於北區陸續創辦了幼稚園、小學及中學。 1971 年開拓啟智教育及社會福利工作; 1982 年將教育及社福工作轉移地方教會經營; 1988 年成立光仁文教基金會,將教育及社福工作移轉基金會運作; 2001 年成立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以社福工作為主。目前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有 7 個服務身心障礙者的機構,從早期療育到成年的職業訓練、就業輔導、庇護職場等
-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 921 庇護工場主任 朱文洲
1982 年 12 月 1 日患有類風溼關節炎的輪椅作家-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劉俠女士(杏林子),期望為身心障礙朋友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於是捐出多年稿費,並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創造一個屬於他們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從事身心障礙福利服務已屆 23 年從創會當時只有二個半職的工作人員至今,現在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全省已有約 1000 名之工作人員,其中含近四成的身心障礙員工在全省共有 16 縣市 56 個服務據點提供區域化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並且將台灣的經驗傳遞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及吉隆坡成立海外分會。目前每天在伊甸接受服務從兒童到老人超過 5000 人, 21 年來總共有超過四十萬多個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接受了伊甸的服務。 921 庇護工場是為了安置災區的身心障礙朋友及失業單親婦女所設立的職業訓練所,提供他們一個心裡與職業重建永續就業的舞台。
【庇護工場諮詢管道】
-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02-22307715
- 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 02-23317689
- 心路基金會 02-25929778
- 臺北縣喜憨兒庇護工場 02-23257383
- 臺北縣大安庇護工場 02-29899568
- 北縣集賢庇護工場 02-27062628轉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