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廿四集 協助身心障礙者享有藝術資源
很多家長都瞭解藝術的重要性,也都捨得花錢送孩子到音樂、舞蹈教室去接受藝術教育。至於成人呢?身邊的藝術資源更是琳瑯滿目,想要跳跳舞、玩玩樂器、或是演演戲,甚至加入各種表演藝術團體去展現才藝,都很容易。
但是,您有沒有想過,那些肢體不便、或是身心有某種障礙的朋友,社會上到底提供了多少藝術資源給他們?老實說,因為課程的困難度和複雜性增加了,這樣的機會還真的很少。也因此,有許多公益團體為了讓身心障礙的朋友享有同等的藝術資源,正在朝這方面努力。本集將邀請中華生命勵關懷協會、中華民國殘障技能發展協會以及台北市角落關懷協會,到節目中分享他們親身感受到身心障礙朋友的才能,在藝術的天地裡發現希望!

說真的,我不常接觸身心障礙者,當我自己面對他們的時候,常常因為不了解他們、怕傷害到他們,而不知道怎麼去對待。有的只是滿心說不出,卻也不知怎麼表現的關懷與同情。但我現在知道,他們要的不是只有同情,我們能給予的也絕對大過於同情。
當我坐在「角落咖啡館」中,看到挑戰者極為專注,用心的為客人準備餐點、服務的時候,雖然身障者常被置於社會的「角落」,但我一點都不覺得這是個陰暗「角落」,反而是在金字塔頂端,那個幸福的小角落。角落氣氛之合諧,即使和客人沒有太多的互動,但是從留言本裡面,我看到無盡的人情與希望,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暖流。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用在生命勵打擊樂團是再恰當也不過。我也曾經學過音樂,但我從來不曉得,學音樂是這樣的辛苦;我也曾聽過許多演奏會,但我從來不曉得,演奏會可以讓我驚訝的開心這麼久。媽媽們陪著小朋友從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唱,然後一個一個的背,再一個一個的敲打,一直到現在,無論是小朋友還是媽媽,都成了打擊樂的高手。在我聽到他們合奏演出的時候,我真的是 ….. 傻眼!除了傻眼我還想不到別的形容詞。站在台下的我,眼睛嘴巴都張的好大,「天啊,怎麼可以這麼好聽!」真的!演奏的曲目,都是耳熟能詳的旋律,所以我更加確定,是他們的付出、他們一直以來的堅持,給予音樂這般的感染力。
小可樂果團員演戲時候的自信心,是平常不易外顯的;大可樂果劇團的專業魅力,因自信而展現。他們共同的特徵,不是身心上的缺陷,而是自信在他們身上揮發,所帶給他們的堅定眼神。大可樂果的團員們,真的好專業,光聽他們對台詞,我就被那氣勢?嚇著了!
身心障礙者接受老天爺給他們的挑戰,就已經比我們都要來的勇敢。一般人的學習方式,未必適合他們,學習的過程,更比一般人要來的辛苦,要克服的障礙也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這次我看到的身心障礙者,經過了藝術的激發,展現了他們獨特的生命力。我看到了用生命力灌溉而開的花,所以更要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因為部分的缺陷,而否定了他們的全部,我們能做的就是,相信他們做的到,既使他們學習的時間比一般人多上好幾倍,也要給他們機會,然後一起等待,看他們用專業的自信,結出驚人的漂亮果實。
珮瑄

- 中華生命勵關懷協會 -宋立蓉 總幹事
民國 87 年,一群身心障礙者自立勵人,相互扶持成立「勵殘福利促進協會」,結合志工的力量,默默傳達生命的啟發與熱能。並於 93 年更名為「生命勵關懷協會」以更健康、積極的名稱,展現活力。
精神:相互鼓勵,生命無殘。
宗旨:為身心障礙者及家人創造更優質的生活;促進特殊教育學生零拒絕,無障礙教育環境之實現;促進身心障礙者職訓及就業 … 等。
音樂教育:民國 91 年,由「何鴻棋副團長率領朱宗慶打擊樂團」,於北市立文山特殊教育學校為 170 位跨障別身心障礙學生,舉辦「 2002 鼓動心靈天籟特教研習營」打擊樂活動。此次活動大受肯定,因此思考打擊樂對身心障礙者的正面功效,包含音樂治療、感覺統合、律動治療,並藉由打擊樂的學習培養第二專長。
- 中華民國殘障技能發展協會-王美珠 秘書長
- 中華民國殘障技能發展協會-張凱傑 副秘書長(愛不累顛欣靈樂團團長)
協會於民國 80 年成立,成立的目的是要幫助身心障礙朋友,從心理的建設到學習一技之長,走出自我的禁錮奔向陽光,找回自我的尊嚴。
從心靈成長講座到電話行銷、花藝、押花、美語、日語、電腦排版、基板維修、配音、美容、素描、書法、歌唱、編織、錄音工程製作、多媒體製作、電訊維修、網際網路等林林總總職業訓練,豐富了許許多多的身心障礙朋友的生活視野,除了能習得一技之長外,更多了一個可以讓疲憊身心尋得一個憩息的好處所。
民國 85 年,協會成立「可樂果劇團」 ( 肢體殘障 ) ,乃全國第一個由殘障人士所組成的專業戲劇團體。之後陸續成立「同心合唱團」、小可樂果劇團 ( 腦性麻痺學童 ) 、「愛不累?欣靈樂團」。
- 台北市角落關懷協會-連美滿 理事長(角落工作文化表演團團長)
【 1997 年】:首先成立「角落劇團」,早期由創團團長連美滿與一群長期參與社運及劇場工作夥伴們所組成,致力於關心邊緣社會議題與行動參與。 1999 年結合「角落咖啡劇場」的身心挑戰青年夥伴們為表演主體,融合一般劇場工作者共同實踐「生命無障礙」的平權理念。
【 1998 年】:打造「角落咖啡劇場」,在大稻埕「打鐵仔街」這個老舊社區實踐「生命無障礙」落實平等權、工作權,回歸人性尊嚴的理想。這裡到處都能夠表演,演出隨時在周遭開始。
【 1999 年】:化「障礙」為「挑戰」的願景實踐團體,希望透過對弱勢族群議題的反省,打破因不了解而產生的隔閡與誤解,共同體驗無障礙的精神,喚起社區與社會對身心挑戰者的重視與覺醒。讓身心挑戰者的能力得到平等的發揮空間、受到尊重的對待與尊嚴的肯定。
【身心障礙者藝術資源諮詢管道】
- 中華生命勵關懷協會 02-27270907
- 中華民國殘障技能發展協會 02-23627497
- 台北市角落關懷協會 02-25994235
- 中華民國截肢青少年輔健勵進會 02-23894832
-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 02-27512099
- 中華民國殘障才藝發展協會 02-25792331
- 視障音樂基金會 02-25234444
- 台灣新寶島視障藝文協會 02-25861630
- 勁草文化藝術協會 02-55884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