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禹
.現任:氣象主播 

端午習俗掛菖蒲 家戶驅邪求平安

【黃文垚/新竹新埔】

再過兩天就是端午節了,除了划龍舟、吃粽子外,還有在住家門口掛菖蒲,這個習俗,相傳約在1100年前的唐朝末期,鄉民為了躲避黃巢之亂的災難,延伸至今成為避邪的民間習俗,而在新竹新埔鎮五埔里的劉邦仁,是新竹地區,唯一種植菖蒲的老農民,每年提供北部地區大量的節慶需求。

每年接近端午節時,新埔五埔里民劉邦仁,就會邀請附近鄰居的婆婆媽媽們,一同趕工製作避邪掛飾,先將田裡採收回來的菖蒲,用清水洗淨,再和艾草榕樹葉,一起綑綁集結成束,已種植菖蒲35年的劉邦仁表示,隨著年齡漸增,在有限的體力下,已經無法負荷大量的生產。

種植菖蒲農民 劉邦仁:「這菖蒲以前很好種,1年3、4萬束都能採收,現在比較少,因為老了沒辦法做,產量儘量減少大約1萬多束。」

而據傳每年端午節,在住家門口掛菖蒲的習俗,是在唐代末年黃巢之亂開始,黃巢部眾沿路燒殺,沿途百姓無不聞風避難,過程中,黃巢發現一位婦女,身上背著死去大伯的孤兒,手裡則牽著自己年幼的小孩,而這一幕感動了黃巢,為了免除當地百姓,遭受戰火的蹂躪,於是要求百姓們,在門口插上東西作為記號。

文史工作者 黃有福:「拿菖蒲艾草石榴花插在門口,我們黃巢部隊士兵就不會進去,因此村莊非常平安,所以之後,大家就在端午節的時候掛東西。」

文史工作者表示,客家人從廣東來到台灣300多年,隨著地理環境的植相變化,每年端午節掛在門口的植物,已經與中國廣東有所不同。

文史工作者 黃有福:「客家人來台灣之後,沒有石榴花台灣沒種植,但是種植很多香茅,因此端午節的時候,就插上艾草菖蒲香茅在門口,與大陸就不太一樣了。」

隨著時代變遷,門口掛東西,已經由避災變為習俗,菖蒲在端午節時買氣上揚,不過利潤卻是相當少,年輕人大多也不願意接手做,避邪菖蒲除了反映民間習俗外,卻也見證了夕陽產業的沒落。  (2010-06-15)

 

27票過半反對 鄭榮興續任失利
金爵冠軍李羿翰 回母校期勉畢業生
帳篷當禮堂 隆華畢典百感交集
88風災受創 大甲溪堤防修復完成
試辦3個月 竹縣愛心公車今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