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精華往週精華節目簡介

《原住民新聞雜誌》第142集

 

【頭條新聞】

砲台山原住民北上陳情

四月十七號,就在宜蘭縣政府強制拆除令到期的前一天,蘇澳砲台大安段及三星紅柴林段的八十一戶原住民臨時住戶,在台灣原住民黨的協助下,特別從全省各地動員了將近兩百名的聲援部隊,分別前往總統府、民進黨中央黨部、以及行政院原民會,尋求行政支援,希望能暫緩18號到20號的拆除行動。
因為事先沒有協調聯繫,他們不但見不到總統,民進黨中央黨部也一頭霧水,行政院原民會更是堅守『協調單位』的角色。在經過冗長的討論與研商對策之後,事實上,到最後沒有任何人提出具體保證,到底會不會暫緩拆除。
採訪:白芷
攝影:武洛

宜縣府執行公權力 紅柴林違建遭拆除

原訂三月三十一號拆除的宜蘭三星鄉紅柴林違建,拖了三個星期,十八號上午,宜蘭縣政府在沒有得到中央任何暫緩拆除的命令以後,決定執行公權力,派了拆除大隊和大批警力拆除蘭陽溪畔的阿美族聚落。
儘管遭到激烈的抗爭,警方和拆除大隊還是在混亂的情況下,拆除了沒水沒電在這裡定居了一年多的阿美族人所搭蓋的違建屋,事實上,在這之前,居民曾經多次陳情,希望劃編保留地讓他們安置不過,並沒有得到政府的回應二十多戶簡陋的木造屋被夷為平地,不久以後,這裡將會再度回復它原本荒蕪的面貌,然而哭泣的孩子和茫然的大人,卻不知該到那裡去重建家園?
採訪:哈露谷
攝影:仙米希法

砲台山原住民無家可歸 原民會未出面

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園,十九號上午,大約一百多位原住民手牽著手圍起一座人牆,用車輛分別擋住砲台山兩個路口,企圖阻擋怪手和兩百多位支援的警方進入部落拆除房子,警方在九點半發動第一波行動,和原住民發生了激烈的推擠。同一個時間,在另一個路口,吊車已經悄悄的把怪手送到部落,開始了拆除的行動。眼看著還不及搬走的家具隨著房子一起毀掉,屋主禁不住哭了起來。
抵擋不住警方優勢的警力,砲台山的原住民,在立法委員楊仁福,頭目和縣府人員的協商之下,終於無奈的妥協,同意三天之內自己自動拆除違建。直到最後一刻,他們還是在等待原民會的安置計畫,不過不管是三星鄉紅柴林或是砲台山,整個拆除的過程,原民會的官員都沒有出面,剩下的只有不知何去何從的原住民。

採訪:哈露谷
攝影:仙米希法

【焦點話題】

原民會召開座談會 研討教審會定位

為了研商「原住民民族教育審議委員會」的設置辦法,行政院原民會在這星期二的下午,召開一場內部座談會。座談會最主要的討論焦點,在於原住民教審會的定位。
原住民教審會的設置,是根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第五條的規定,也就是中央原住民主管機關,應設立原住民民族教育審議委員會,負責規劃、審議及監督原住民民族教育政策。不過,原住民族教育法從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公布施行以來,已經快滿三年,有關原住民教審會的設置工作卻遲遲沒有完成,這項缺失正是民間教改團體,抨擊原民會沒有依法行政的原因。可是目前原民會和民間團體最大的歧見,在於雙方對於教審會的定位,有不同的看法。原民會方面認為,原住民教審會應該是原民會之下的任務編組,但是民間團體卻主張原住民教審會應該是獨立的專責機構。
在這場沒有民間團體參與的座談會,原民會的意見理所當然地成為最後的決議。雖然法律條文的內容不適合擴張解釋,可是從民間團體的立場來看,原民會的決議,等於把原住民民族教育審議委員會的功能,從主動積極的角色,自我設限成被動的諮詢委員會了。

採訪:娃郁
攝影:達卡爾

 

原教法座談會 無民間聲音

這場行政院原民會,針對原住民教育審議委員會的設置爭議而召集的座談會,最讓民間教改團體感到不滿的,就是除了特定的學者以及相關部會官員受到邀請以外,來自民間的聲音可以說完全被排除掉。
事實上,三年前「原住民族教育法」的制訂,就是在回應民間教育改革運動,要求鬆綁教育權力,由人民直接參與的理念。特別是過去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制訂,完全是採取由政府從上而下統一規劃的模式,忽略了原住民族的特殊性,進而造成傳統語言文化的沒落和消失。
至於如何讓各族群的聲音,順利進入政策制訂的過程,原民會主管教育行政事務的部門,實在有必要廣開大門,積極建立政府和民間溝通對話的管道,讓百年大計的教育工程,可以在公共化、透明化和民主化的原則下進行。

採訪:娃郁
攝影:達卡爾

 

               【焦點新聞】

布農族拒當代罪羔羊 召開記者會說明

南投信義鄉丹大林區的動物屠殺行為,部份媒體影射是當地布農族人作的,警方也連續將查緝的對象鎖定為當地的布農族人,引起族人相當大的反彈,在元兇還沒有找到的情況下,潭南、地利、人和、雙龍的四個部落的布農族,首次打破沉默的態度,特別在四月十六號這一天,召開記者說明會。
林務局要將丹大林區設立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構想,當地的布農族人是持贊同的態度,不過條件是必須由布農族人來管理。另外,為了確保布農族人的權益問題不再受到忽略,他們也要求森林保育的規則按照布農族人的傳統觀念來訂定。而這次的記者會,除了希望還原事實的真象,也希望讓外界瞭解到丹大林區真正的主人是當地的布農族人。
採訪:伊書兒
攝影:武洛

初選弊端 兩造人馬於中央黨部對質

民進黨全國不分區原住民立委的黨內初選,到底有沒有偽造文書和賄選的弊端發生。四月十九號中午,民進黨查賄小組特別邀請自救聯盟和花蓮縣黨部的代表,到黨中央進行各自陳述,同時提出相關的人證、物證。對於自救聯盟發言人宋友宜舉發花蓮縣黨部竄改黨員入黨日期的指控,縣黨部提出反駁的證人,竟然是當初和宋友宜一起進行吸收黨員工作的麗依京、尤瑪。
針對麗依京的說法,宋友宜特別拿出麗依京、尤瑪親手寫下的黨員入黨清冊影印本來反駁。對於自救聯盟的控告,民進黨副秘書長許陽明表示,如果調查結果證明完全是自救聯盟捏造的話,黨中央將會以黨紀嚴厲處分這些原住民黨員。當初自救聯盟成員憑著一股熱情加入民進黨時,絕對沒有想到居然會有這一天,他們必須站出來,用微薄的力量,來對抗龐大的黨機器。而目前他們能夠依賴的,除了個人的信念以外,也只有期待司法的正義了。
採訪:娃郁
攝影:達卡爾

原住民就業代金

為了解決不斷升高的失業率,同時刺激國內經濟景氣復甦,行政院和相關部門,最近不斷提出各種改善方案,連帶地也讓存放在行政院原民會的原住民就業代金的運用,受到媒體的注意。
原住民就業代金的來源,是根據政府採購法第九十八條的規定,標得公共工程的廠商,國內員工總人數如果超過一百人,應該在履約期間至少僱用百分之二比例的殘障人士及原住民,否則必須繳納雇用名額不足部分的代金。從民國八十八年六月採購法原住民就業代金近兩億原民會動不得正式施行到現在,原住民就業代金已經累積到一億七千八百多萬元的數目,可是原民會卻一直沒有動用這些錢,主要的原因在於相關部門還在協調這筆代金的定位。
事實上,就算經過就業代金管理方式原民會亟需法源協調而決定原住民就業代金屬於原民會的保管款,這筆代金的運用還是必須要有法源依據,而這卻是原民會目前所缺乏的。原住民社會失業率一向是平地社會七、八倍以上,提振原住民就業機會原民會責無旁貸,雖然一億七千多萬的原住民就業代金,並不是改善原住民失業問題的萬靈丹,可是身為主管機關的原民會,還是有責任盡力為原住民勞工,爭取更多的資源。
採訪:娃郁
攝影:嘎歷

布農族王宏恩 飛魚雲豹 雙雙入圍金曲獎

繼去年的陳建年和紀曉君等歌手之後,今年金曲獎的入圍名單,原住民歌手再一次讓人有眼睛一亮的表現,其中,布農族籍的王宏恩,入圍方言最佳男演唱人,而飛魚雲豹音樂工作團所製作發行的第三張專輯『生命之歌』,更入圍了兩個獎項,分別是最佳民族音樂專輯和最佳音樂製作人。
沒有複雜的配樂,也不使用花俏的唱腔,王宏恩只是簡單直接的唱出他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自己文化的執著難捨。生命之歌,不僅是飛魚雲豹音樂工作團用生命灌溉的結晶,更是來自原住民文化生命最深層的吶喊。
金曲獎雖然不是他們在音樂界奮鬥的最終目標,然而,被肯定卻是一種最直接也是最大的鼓勵,我們預祝他們順利得獎。

採訪:娃郁
攝影:達卡爾

北市原民會新增福利政策

台北市的原住民又多了一些新的福利。為了提昇都市原住民的學習能力,改善他們就學的環境與機會,台北市原民會今年推出了新的福利政策。事實上,台北市原民會也為來自外縣市的原住民,提供親切的協助,如果您想享受這種短期的住宿服務,請在每週一到週五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向台北市原民會申請填表,例假日及國定加日不受理申請。
採訪:白芷
攝影:武洛

籌措原住民教育基金

為了籌募新竹縣尖石鄉的原住民青少年教育基金,歌手曾淑勤和至善協會共同籌畫,將在728號,舉辦一場音樂演唱會。
身為排灣族的曾淑勤,也曾經深刻體驗過原住民的求學困境,因此,在得知這樣一個有意義的音樂演唱會之後,就義不容辭的全心投入。演唱會的票價分六級,從600元到3600元不等,四月分開始以八折預售,六月分打九折,到七月份就以原價出售,名額只有3000人,因此,有愛心的朋友,行動要快,否則越難買到喔。
採訪:白芷
攝影:武洛

秀林媽媽葬身火窟 三智障兒子無人照顧

他們是四月九號,秀林崇德部落火災,死者林清香的孩子,為了讓他們在生活上得到更好的照顧,崇德村長帶著他們來到花蓮省立醫院辦理心智障礙的鑑定,不要看他們已經是超過三十歲的人,實際上他們和大哥一樣,都是患有心智障礙的大孩子,母親過世以後,現在他們的生活起居都是由鄰居和村長來處理崇德在秀林鄉是個經濟環境比較差的部落,這幾年來失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大部份的人生活都有很大的壓力,部落族人或許可以在短期內給於三兄弟協助,可是那總不是一輩子,村長擔憂有心智障礙的三兄弟往後的生活。
村長說三兄弟只是擁有大人身材的大孩子,希望外界能夠伸出援手來幫助他們!
如果您要捐款,幫助他們,可以匯款到:
秀林鄉太魯閣郵局
 帳號:005200-3
 局號:009103-4
 戶名:林明勇
採訪:哈露谷
攝影:仙米希法

搶救花蓮港口部落遺址

為了搶救花蓮港口部落的文化遺址,不被台十一線道路的拓寬工程給破壞殆盡,上個星期五在立法院的一場協調會,考古學者要求交通部公路局以及相關單位,能夠暫緩目前正在進行的道路工程。
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考古小組」在今年二月進行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的遺址調查和試掘時,發現台十一線公路的拓寬工程預定路段,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物,其中至少包含麒麟文化和靜浦文化兩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層,而這項試掘工程將持續到四月底。
對於考古學者要求在試掘評估報告出爐前應該暫停道路拓寬工程,公路局對此不敢斷然答應。不過這一場協調會的主席,還是做出了以下決定。遺址保護與工程開發的爭議,在原住民地區不斷上演,如何在其中找到適當的折衷點,相關單位對於類似的工程規畫應該能有更審慎的考慮。
採訪:荻蔀絲
攝影:比佑

影像民族誌研討會 

什麼是原住民觀點?沒有一個定論,但是誰能夠先掌握記錄,誰就有詮釋歷史的權力。因此,針對原住民影像工作者所拍攝的幾部影片的表現,四月十四號在中研院舉行的民族誌研討會,參予的學者試著用學術性的觀點解析背後所要表達的涵意。
對於有愈來愈多的原住民投入影像工作,在影像的表達是否會扭曲歷史原本的真象
?原住民學者表示不擔心。原住民拍攝自己族群的紀錄片,雖然能夠表現出不一樣的觀點,但是,如何深化,並且藉著影片所表達的涵意,能夠對原住民社會和文化產生正面的影響,相信才是一部成功的記錄影像。

採訪:伊書兒
攝影:仙米希法

賽夏族祈天祭

賽夏族人傳統的「祈天祭」四月十七號起一連三天在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村舉行,雖然不是假期,又是雨天,部落族人還是放下手邊的工作,主動參與三天的儀式。「祈天祭」是賽夏族全族性祭典,與矮人祭同年舉行小祭,今年是大祭。在過去,有關天氣的祭典是分開的,分別是「祈晴祭」、「祈雨祭」、「鎮風祭」和「驅疫祭」,現在則合而為一,稱為「祈天祭」。
賽夏族的祭典具有不同氏族分別司祭的特色。今年的「祈天祭」是由潘姓司祭。儀式第一天在河邊召開會議、第二天殺豬獻祭祖靈、第三天在祈天祭場主祭家獻祭,整個儀式期間對水的使用及植物新芽的摘砍都有嚴格的禁忌。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祭典也面臨考驗,除了祭典的功能性漸漸消失以外,祭典中部份使用的器具或象徵物早晚也會被替代。文化傳承的危機也慢慢浮現出來。
連續三天的「祈天祭」,除了仍維持賽夏族傳統信仰中有關農事、天候相關祭典性質外,也是賽夏族延續傳統文化、凝聚族群意識的傳統儀式。

採訪:婀麼
攝影:嘎歷

【專題報導】

七十年蘭花緣

1928年日本學者瀨川孝吉為了採集蘭花標本第一次來到台灣他幾乎走遍了台灣的每一座高山和離島,跟原住民結下了不解之緣。
往後的十二年當中,他陸續拍攝了一萬多張原住民生活照片
詳實記錄了當時的原住民生活真貌。在七十年後的今天,這些照片仍然完整的保存並且遵照瀨川生前的委託由湯淺浩史整理以台灣原住民族影像誌作系列性出版,其中中文版的第一部--『鄒族篇』,在日本守谷商會的協助下今年三月二十號由南天書局出版發行
七十年前,鄒族人口大約只有一千兩百人,台灣原住民族影像誌鄒族篇,卻收錄了690張當時的生活照片而其中98%從來沒有發表過
頭目家中牆壁上
懸掛滿滿的獸骨獸皮做成的皮衣、皮帽、皮鞋在其他的族群很少見
為了讓更多的人
分享這珍貴的文化資產這次發行的-一萬五千五百冊鄒族篇全部捐贈給海內外相關人士及各單位並在三月二十八號由鄒族族人贈送給各單位代表、教育部。
影像雖然不是歷史的全部
可是對那一段沒有文字記載的原住民歷史來說這些照片是還原歷史記憶的最佳橋樑。採訪:白芷
攝影:達卡爾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c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