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精華往週精華節目簡介

《原住民新聞雜誌》第143集

 

【頭條新聞】

阿美族警員單獨值勤被槍擊奪槍

三棧派出所阿美族警員李建南,四月二十三號深夜單獨值班,遭到歹徒以土製鋼管槍枝槍殺,配槍和子彈被奪走的案件,二十五號上午花蓮警察局長刁建生重申破案的決心,同時表示如果落實派出所駐在化的新措施,李建南事件的遺憾就不會發生。花蓮縣警察局從去年九月開始試辦偏遠地區派出所駐在化,集中警力合署辦公,以維護社區的治安,不過,原住民認為這項新措施是把警力撤出部落,遭到強烈的抗爭,有些部落已經因此停止試辦,李建南槍擊案,讓派出所駐在化的計畫再度引起外界的爭論。內政部長張博雅已經表示將會全力支持計畫,不過,李建南槍擊案已經造成三棧社區內人心惶惶,擔心沒有警察的部落會形成治安的死角,派出所駐在化實施以後,如何消除民眾對治安的隱憂,或許是警方破案的決心之外,另一個值得省思的課題。
採訪/哈露谷
攝影/比佑

弱勢失業勞工行政院前記者會

台灣失業率節節高升,可是經濟成長率卻不斷下滑。這星期三上午,在全國產業總工會的召集下,二十多位原住民勞工、身心障礙者以及年過六十的老人,在行政院大門口發表「弱勢者行動連線」共同宣言。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漲的時候,原住民勞工又比一般勞工面臨更大的壓力,新政府去年上台以後,曾經鼓勵高鐵工程優先雇用原住民,可是許多有工作意願,正值青壯年的原住民還是找不到工作。
事實上,只要政府繼續引進外勞,成本低配合度高的外勞,還是企業的最愛,這可以從去年公共工程雇用本國勞工的比例偏低看得出來。除了要求禁止雇用外勞以外,原住民團體更進一步提出重大公共工程應該保障百分之三十,原住民勞工的雇用名額。五月一號勞動節當天,他們也將加入全國勞工補網大遊行的活動,要求政府「建立社會安全網」。
採訪/娃郁
攝影/仙米希法

原住民族自治法分區座談會

為了徵詢原住民對「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的意見,行政院原民會特別在全省各地舉辦十個場次的分區座談會,第五場次四月二十六號在台北縣文化局舉行。 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擬定的原則,除了考量族群和區域的分布之外,更兼顧到跨族群的共同需求。經過與會原住民代表熱烈的討論後,雖然沒有具體的共識,但是等到五月份,十個場次的分區座談完成之後,或許就可以為台灣原住民的自治理想,建構比較完整的藍圖。

新路變電所土地價購案

這是位在屏東獅子鄉境內的新路變電所,佔地面積將近四公頃左右,民國六十八年,台電公司以興建變電所為理由,強行徵收原住民的保留地,經過二十年的時間,當地的居民一直沒有得到土地應有的補償費用,台電公司也以地主產權不清為理由,一直沒有辦理土地價購的手續。
而地主們則認為,台電公司強行使用土地在先,使得他們的權益受損多年,他們希望台電公司以每平方公尺三仟塊錢的價格,價購變電所用地,已經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這次由立法委員曾華德主導下,做出以下結論,台電公司應該以專案處理價購變電所用地的方式,在六月底完成撥款程序,如果台電公司再次延宕,地主將會同立法委員,看當時的狀況,循法律途徑,要求政府自行拆除變電所,把土地歸還給原來的使用人。

原住民土地權益協調會

原住民的土地問題,經常引發許多的抗議行動。而這次由瓦歷斯貝林在原民會中部辦公室召開的土地協調會,也針對國防部在和平鄉承租的南勢段、麗陽段的山地保留地,在民國八十三年、八十四陸續撤走之後,引發土地重新分配造成的問題,希望原民會能夠說明原因。從國防部接收的土地,存在重新分配的問題,根據原住民保留地管理辦法規定,跟這塊土地有地緣關係的原住民,來作為優先順序的分配標準,並且已經有他項權利的所有人,不需要在重新分配,但是,土地權狀仍然需要土審會來審查。

紀政為古金水聲援連署

為立榮爆炸案判決的過程有許多的瑕疵,法官在沒有直接的證據和找不出犯案動機的情況下判決重刑,對古金水不公平,因此挺身站出來,在古金水的故鄉花蓮和他發跡的中學運動會上,呼籲體育界大家庭一起來搶救古金水。這是紀政發起古金水後援會的第一波行動,後援會也已經成立網站把古金水的判決書放在網路上,希望法界人士能提供專業的意見,協助找出爆炸案真正的原因,為古金水平反。
採訪/哈露谷
攝影/威弓

原住民納保率偏低

為了確實掌握原住民健康保險納保的情形,健保局和原民會最近進行了一項全面性的清查工作。到今年三月底為止,原住民的納保率是百分之九十二,和一般民眾的投保率有百分之四的落差。以縣市來區分,原住民的投保率有相當大的差距,其中以嘉義縣市的百分之九十七最高,桃園縣則不到百分之九十。為了讓所有的原住民都能享受健保的福利,原民會和健保局計劃以三個月的時間,透過民政和教會等體系,加強輔導目前還沒參加健保的原住民,盡快加保。
採訪/白芷
攝影/達卡爾

【焦點話題】

宜蘭違建戶拆遷後續報導

四月二十三號晚上,二十一戶三星鄉紅柴林違建戶,因為找不到棲身的地方,還是沒有離開紅柴林,就在堤防道路上用帆布搭起簡單的搭麓岸,房屋拆除以後,無視於惡劣的生活環境,這就是他們目前的家。
第二天清晨,三星鄉公所委託清運垃圾的卡車陸續載走拆除違建以後留下的廢棄物,居民只有無奈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另一邊,蘇花公路旁的砲台山居民,沒有多少好運,大約七十戶的房屋全部被拆的乾乾淨淨,連居民共同出資二十多萬元引水的水管都被摧毀,政府展現了徹底執行公權力的決心,部份砲台山的居民四處分散,但是還是有一些對這塊土地已經有了感情的老人不願意離去。
拆除違建以後已過了一個星期,宜蘭縣政府和行政院原民會還在為如何安置這些無家可歸的居民僵持不下,沒有共識,而不願意領取三萬元搬遷費的居民,等待的還是政府善意的安置計畫。
採訪/哈露谷
攝影/比佑

砲台山紅柴林安置措施協調會

被強制拆除的宜蘭縣砲台山和紅柴林的原住民居住戶代表,分別在4月23號和24號,前往立法院和行政院原民會陳請。他們認為政府在執行公權力的過程中,對待他們比對待流浪狗還不如,事到如今,行政院原民會竟然還提不出一個具體的安置措施。而經過協調,行政院原民會做出的結論,除了發放三萬元生活救助金以及相關的社會福利措施之外,對於迫在眉睫的安置計畫,原民會能作的還是只有溝通協商。
但是,如果短時間內找不到集合式的住宅,居民該何去何從,對此,行政院原民會沒有答案,而事後再多的溝通協商,對於家園已經被拆毀的居民來說,一切都太慢了。

部落人士看宜蘭紅柴林與砲台山

這裡是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是蘇澳砲台山部份違建戶的故鄉,看著電視播出族人的房子被拆除,每一位老人顯得都很沈重。
故鄉的老人不知道,每一年豐年祭都風風光光回到故鄉的族人,在都市裡住的房子是臨時的搭麓岸,居住的地方是河川地,對故鄉的人來說,他們是失去了根的族人。
七0年代開始,都市違建的聚落不斷的形成,引起許多人的反彈,對於在都市生存不易卻又無法回到原鄉的族人來說,違建的背後有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循花東新村的模式安置,是族人錯誤的期待,還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政府是否也該拿出道德勇氣告訴流浪的族人?
採訪/哈露谷
攝影/比佑

蘭嶼現代衝擊 現代文明漸取代傳統文化

每年三月到七月,是蘭嶼雅美族的飛魚季,在當地的海洋生活中最具特色。不過,近幾年也面臨現代化的衝擊,傳統文化因為捕魚方法和現代魚具的改變,影響原來的生活模式。這似乎,已是不能避免的!
雖然飛魚祭期間的禁忌,現在還能發揮一些功效。不過因為時代的轉變,部份飛魚文化的規範,已無法約束外來文明帶來的破壞行為。
人口外流的現象,使島上祭典活動更少有年輕人參加,這樣,慢慢削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文化傳承也面臨困境:面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衝突,部份雅美族人透過文字記載及影像的記錄,提醒危機的存在。
近年來,機動船捕捉飛魚的方式漁獲量很高,也逐漸取現代傳統拼板舟的捕魚方式,在這樣的環境下,族人也開始擔心,雅美族飛魚文化及島上的各種生態風貌、人文現況會因為現代文明的入侵,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
採訪/婀麼
攝影 剪輯/仙米希法

蘭嶼精神病患 身心障礙高達台灣四倍

衛生署立台東醫院和高雄醫學院,目前針對蘭嶼雅美族的精神病患做調查。根據過去的記錄,雅美族有三千三百個人口,精神病患高達40幾位,這樣的盛行率,比台灣或離島地區還要高出四倍。
現階段在蘭嶼實際接觸病患的公衛護士,只有一位,醫護人員不足、交通匱乏又不穩定;醫療單位契約式的合作,並不能帶給病患安定的醫療照護。
「身心障礙者」在醫療過程中,不但需要藥物治療外,心理諮商及復健也不能忽略。透過部落生活互動的力量,讓患者在居家生活中,得到適當的休閒活動,並慢慢的被部落族人所接受。
台東醫院即將成立的特別治療病房,治療過程從觀察到藥物治療,醫藥費用也希望中央補助,讓身心障礙者得到「人」應有的尊重,並逐漸恢復「重,並逐漸恢復「穩定」的狀態。
採訪/婀麼
攝影/仙米希法

童春發受聘為外交部無任所大使

總統府在四月中旬公佈了我國十二位無任所大使的名單,玉山神學院童春發院長在各界推薦之下,被聘為原住民領域的無任所大使。無任所大使指的是沒有特定地區或國家出使對象,以功能為考量,沒有特定住所,也就是說他是屬於榮譽性質無給職的頭銜,過去只有三位,不過,今年政府大幅提高無任所大使的名額,讓婦女醫療人權和原住民領域的民間人士參與國際外交的活動。這是第一次有原住民被政府聘任無任所大使,玉山神學院童院長希望,這是長期以來在外交領域上缺席的原住民的開始。
採訪/哈露谷
攝影/仙米希法

第一屆原住民天籟獎頒獎

上週六,受邀擔任第一屆天籟獎頒獎人的副總統呂秀蓮,在聽了參賽者的歌聲後,講了這樣的話。來自屏東排灣胡東華,以一首張惠妹的聽海以及排灣傳統古謠,贏得了冠軍頭銜,和一台轎車。就和許多原住民一樣,對於自己的歌唱表現,胡東華自信滿滿。第一屆原住民天籟獎從300多位的競爭者中,選出了五位優勝的個人組演唱者,和團體組的前三名,他們都有機會成為呂副總統口中的天籟天使,到世界各地用歌聲介紹台灣的文化。

 

賽夏族擬統一漢字音譯

苗栗縣南庄鄉賽夏族不少中生代族人,因為發現傳統姓名取漢姓的時候分成多姓,而由漢姓回復傳統姓名的時候,又因為翻譯不同而雜亂無章,擔心後代子孫不瞭解會造成家族分裂,而且名字漢譯不同也產生許多的問題,連在傳統祭祀上也出現不少困擾!
所以,目前正在整理傳統姓名的漢譯,將報請賽夏族長老統一認定。只依原音翻譯,也造成不同的傳統姓氏,目前的族人還可以分辨,但後代子孫不瞭解,將來可能發生文化傳承的問題。現階段提出「漢譯統一」的理念,也是過渡時期的非常手段。使用漢姓、中文名長期慣用漢名字時間太久,也習慣了,所以到目前還不能接受使用傳統姓名的大有人在,這也是台灣原住民在推行回復傳統姓名困難的地方。不只是賽夏族,其他族群也有同樣的現象。而賽夏族積極的作法,也值得其他族群借鏡。
採訪/婀麼
攝影/嘎歷

【深度報導】

誰是山林守護者

這一次的丹大水鹿墳場事件,雖然主兇還未抓到,但是,當地的布農族人,因為地緣關係,以及長久以來的狩獵文化,讓外界將獵殺動物的矛頭對準原住民,並且質疑, 原住民狩獵的行為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研究生物多年的學者王穎認為,禁獵是一個超高的道德標準,站在原住民的文化傳統部份,禁獵也等於是讓原住民喪失對文化的自我認同感。因為丹大動物事件,行政院農委想要將十一萬公頃的丹大林場設立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對於生活在丹大林區周圍的布農族人,野生動物保護區,他們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保育團體和學者的態度都傾向於,由原住民主導管理當地的資源是最好不過的事。
布農族長久以來所以能夠跟山林的動物、一草一木,維持合諧的相處模式,來自於布農族嚴謹的傳統禁忌,對森林、溪流、動物,不能夠開玩笑,要抱著感謝的態度,廣大的山林,是應該要被保護,生存在這片山林的原住民,他們的權益,又該由誰去保護和關心?除考量之外,尊重在地的原住民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相信才是解決問題和衝突的根本之道。
採訪/伊書兒
攝影/嘎歷

【專題報導】

 

上山•下海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c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