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精華往週精華節目簡介

《原住民新聞雜誌》第144集

 

【頭條新聞】

 

五一勞工補破網大遊行

五月一號下午,在全國產業總工會所發動的「全國勞工補破網大遊行」行列中,由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所帶領的原住民代表,雖然只有三十幾位,卻成為遊行行列中最醒目的隊伍。目前,全國勞工失業率正逼近百分之四,而原住民的失業率卻始終是停o模糊。長期關懷原住民事務的韋薇修女,除了訴請政府正視原住民的就業困境,也期盼原住民能勇敢的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從中正紀念堂出發,一路走過總統府,立法院,到行政院,目的只是要求保障一份工作機會。行政院雖然回應了這次的遊行訴求,但是,原住民工作權益和就業機會,又有誰真正回應過呢?
採訪
/白芷
攝影
/剪輯:威弓

白案嫌犯游純瑜至法務部陳情

四年前,被白小燕命案主嫌陳進興入侵住屋、並且被強制性侵害的原住民少女游純瑜,今年三月底在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後,原本預定五月二號執行入獄,但是當天在辯護律師以及原住民立委的陪同下,決定轉往法務部陳情,希暫緩執行入獄面對最高法院駁回上訴,並且以「藏匿盜匪罪刑」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的判決,游純瑜表示當初幫陳進興租房子、租車,是在被脅迫的狀?出於不得已,並不是她自願的行為對於原住民人權經常在法律訴訟的過程中被忽略,出面聲援游純瑜的立委巴燕達魯,只能無奈的呼籲原住民的人權應該被重視在立委巴燕達魯和律師的陪同下,游純瑜和家屬,轉往法務部陳情。法務部次長林錫堯在出面接見時表示,法務部本於監督立法職責,在律師提供書面資料後,研究是否可以根據請願訴訟法提起最高上訴
採訪:馬紹
攝影
/剪輯:陳柏諭

「刑法第二十四條」小檔案

刑法第二十四條,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罰。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從游純瑜案談原民會法律救援

林憲同律師,在白曉燕命案當中,義務擔任被告游純瑜的辯護律師。因為不服高等法院二審的判決,他繼續為游純瑜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但最後還是被駁回除了游純瑜的案例,最近屏東縣的排灣族頭目被控誣告,以及立榮爆炸案的被告古金水,在訴訟的過程中,似乎也不清楚原民會到底能不能提沍0K律的服務雖然行政院原民會與北、高兩市原住民委員會都有制訂法律服務作業要點,並且聘請專業法律顧問提供服務,但真正碰到法律問題,原住民還是很少被主動關心站在保障原住民人權的立場,強化司?法對原住民權益的保障,目前也是行政院原民會積極努力的方向目前原民會除了跟司法院研究設立「原住民土地法庭」來解決土地問題,未來再規畫設立「原住民法庭」進一步保障原住民的司法權益
採訪
:馬紹
攝影
:陳柏諭、威弓

宜蘭縣府公佈拆遷互不動產資料

為了替宜蘭三星鄉紅柴林和蘇澳砲台山違建拆遷戶找尋積極的安置辦法,宜蘭縣長劉守成五月二號,再度邀請原民會相關單位和三位花東籍的原住民立法委員,在立法院召開協調會,同時還公佈了一份原本就擁有不動產的部份拆遷戶背景根據宜蘭縣政府的調查,紅柴林十九戶拆遷戶,其中四戶名下有房屋,三戶名下有土地,砲台山的四十三戶拆遷戶則有高達二十戶是擁有自己的房屋,十四戶名下有土地宜蘭縣政府希望透過這些數據,讓外界瞭解違建戶背後的真相,立法委員說這是政府放任事情擴大的惡果。參加協調會的官員砲口一致,希望原民會出面協調安置計畫,不過因為原民會出席代表層級太低,無法提出任何承諾,阿美族的立法委員蔡中涵認為,這樣的會議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白忙一場,因此抗議離席!
採訪:哈露谷
攝影:仙米希法

西林村抗爭財團盜採河床砂石

花蓮萬榮鄉西林村的太魯閣族人,因為壽豐溪的河床高漲到已經和部落一般高,為了不讓這種現象繼續下去,西林村的村民,五月二號的下午來到管制哨,決定用封閉道路的方式,不要讓礦場公司繼續在壽豐溪的上游盜採砂石。為了實際瞭解河床高漲的原因,我們來到了壽豐溪上游,根據當地居民表示,造成下遊河床瘀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上游的大石頭都被開挖、掏空,遇到颱風、翡,泥砂就會直接沖刷到下游。讓當地原住民質疑的是,政府一昧的任意開放民間採礦,根本都沒有顧慮到直接受害的西林村村民,這樣的作法,間接也造成國家與部落的衝突,擺盪在利益和人權之中,政府是否應該拿出魄力,讓當地的原住民,擺脫生活在擔心受怕的日子才是。
採訪
:伊書
攝影
/剪輯:武洛

港口遺址

花東海線道路施工期間,因為發現大量的阿美族靜浦文化遺址,立法院決議台十一縣的道路拓寬工程暫停施工,並且由蔡中涵立委組成的內政部問政委員會,在五月三號,來到現場實際勘查,針對遺址的價值作進一步的評估。公路局委託史前博物館來作遺址完整性的檢測工作,史博館認為遺址沒有被破壞的說法,造成學術界提出不同的看法。內政部委員會,針對道路拓寬都市計劃案,造成港口遺址的損害,當天也在靜浦國小召開協調會,聽聽部落的意見。繼續開挖道路,勢必會對遺址造成破壞,為了能夠將遺址完整保存下來,當地的阿美族人希望能夠成立文化城,而施工單位公路局是否會繼續動工?必須要等到五月底史前博物館的檢測報告出來,才會有進一步的配套措失。
採訪
:伊書
攝影
/剪輯:武洛

IDS醫療

目前執行中的健保局14項醫療效益提升計畫中,有11項是原住民地區。也因為IDS醫療整合計畫剛起步,現階段所呈現的困難與問題正面臨考驗。但是有部份的計畫,當地既有的醫療院所,並沒有被納入醫療資源內。在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偏遠部落,引起當地醫師反彈。因為溝通協調不足與觀念認知的落差,所以在推動IDS醫療整合計畫,造成地方原有醫療生態的衝擊。針對健保費用的問題及醫師診察費是否調漲,衛生署已提案到健保小組,希望IDS監督小組確實發揮功能。健保局在今年七月份即將實施「基層醫療總和制度」,將提供固定的百分比金額並限定用在原住民鄉的醫療費用上。提供這樣的誘因,就是鼓勵醫師們到偏遠地區執業。
採訪/婀麼
攝影剪輯/比佑

【焦點話題】

高鐵工程大量引用外勞排斥原勞

根據政府採購法第九十八條的的規定,公共工程的得標廠商,國內員工人數只要超過一百人,應該在履約期間僱用殘障人士及原住民,人數不得低於總人數的百分之二,僱用不足者,應繳納代金。但是,很顯然的,大部分的廠商寧願繳納代金,而不願意僱用殘障人士和原住民。布農族籍的杜英香,曾經四度帶領總共四百多位原住民勞工應徵高鐵的工程,最後卻只錄取八十七個。立法委員林正二在媒介原住民應徵的過程中,也認為其中有很多弊端。面對原住民的高失業率,勞委會再一次重申落實照顧原住民勞工的誠意。雖然政府一再保證願意照顧原住民的就業權益,也確實訂定了不少相關的法令,可是,這種畫餅充飢式的法案,在廠商的眼中,只是一張虛有其表的令牌,原住民在公共工程的失業率,依然是百分之八十。
採訪
:白芷
攝影
/剪輯:威弓

九二一災民就業重建工程成效

前年的九二一地震,造成災區的原住民,在經濟、教育上都產生問題。失業率節節高升的狀況下,災區的原住民就業情形,比都市的原住民[0K多少,因為政府提供災區部落的原住民---造林、作房子、掃街的就業機會,讓都市的原住民選擇寧願回來部落工作,但是因為名額有限,也造成人人擠破頭爭工作雖然災區營建工程的工資微薄,但是,有工作可以作,對部落的人來講,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災區的營建工程,提供當地原住民就業機會,薪水雖然不高,但是,離家近,又可以就近照顧家庭,讓人不僅憂心的是,工程一旦結束,災區的原住民,下一個工作機會又在哪裡?
採訪:伊書
攝影
/剪輯:達卡兒

失業勞工回流部落問題叢生

因為收入不穩定、找不到工作,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失業勞工回流部落。以花蓮縣秀林鄉為例,根據當地民眾反應,因為在都市生活太久,不太習慣部落的生活型式,加上部落資訊欠缺,日常生活除了無聊以外,找工作更不容易。部落失業人口年輕化,也是普遍的現象。失業帶來的問題及衍生的犯罪行為,使部落的?型態慢慢轉變。以秀林鄉實際情況來看,在部落地區附近工程或工業區,並沒有就近雇用當地勞工?各村的勞動人口幾乎是過著「等待」工作的日子!即使是臨時工的工作,他們也還是被動的「等」待機會!部落勞工找不到工作,家庭生計不穩定、孩子的教育問題也面臨困難;部落的生活型態也深受影響。相關單位應該動腦規畫地方就業機會,爭取地方自然資源與土地權,讓部落回流的勞工有機會、有意願留在部落。
採訪/婀麼
攝影剪輯/比佑

考取技職證照不能保證就業

像尤哈尼這樣參加勞委會、原民會舉辦就業職業訓練的原住民不在少數,尤哈尼從去年十月開始考到土木證照以後,到現在還是找不到工作,政府的職業訓練,目的是希望幫助原住民比較好找工作,但是,有丙級、乙級土木模版證照的尤哈尼,找工作有沒有證照根本沒有差別。既然工作那麼難找,待在山上找臨時工來作,成為原住民暫時溫飽肚子的方法之一。有了證照,並不保證就業,根據統計原住民從事營造業的比率為百分之十六點五六,但是,營造業的年平均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四以上,因?,有許多的原住民像尤哈尼一樣,只好暫時去山上打梅子,或作臨時工,雖然失業率是全球性的問題,但是,如何降低原住民的失業率,相信也再再考驗政府的施政能力。
採訪
:伊書
攝影
/剪輯:達卡兒

電視培訓班學員至霧台部落實習

30位來自不同族群的學員,在主辦單位精心安排,學員來到三地門鄉參觀地方文化產業化,見識琉璃珠、陶壺及木雕的製作,並與工作室負責人面對面互動。加深學員對排灣族群的認識。而第一次下部落參觀的平埔族學員,對於部落豐富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內涵,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地門鄉、霧台鄉,是指標型的原住民部落,鄉內文化產業運作,完全是自發性的。而這種模式,對別的族群及部落,具有積極性的示範作用除了對自己族群文化的認知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外,開拓更寬廣的視野是這次下部落活動的目的。總策畫虞戡平希望學員在面對原住民問題時,能夠站在自己族群的角度去思考、去製作。

採訪/攝影剪輯:比佑

第一屆原住民紀錄片比賽揭曉

由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主辦的第一屆原住民影像競賽,經過四個月的徵片,總共有十二部影片參選,評審的結果五月一號公佈,並舉行頒獎典禮。這次得獎的影片分別是布農族的莎瓏所拍攝的誰來陪我一段,阿美族比佑邢幸的原住民人民的聲音,阿美族黃金成山海子民的生命史,另外是佳作一名,阿美族的陳龍男所製作的尋找鹽巴。第一次舉辦原住民影像競賽,雖然不一定讓所有人認同,對原住民影像紀錄來說,卻是珍貴的第一步,主辦單位和參賽者都希望,這項競賽今後能持續辦理,讓原住民的影像紀錄又多一處伸展的舞台。
採訪
:白芷
攝影
/剪輯:威弓

陶藝創作

陶藝創作豐富、真實的表情,跳脫原住民傳統藝術的框框,阿東的創作工坊,成功的打入主流社會的市場。因為看了一部以人體骨骼破案的影片,影響阿東在雕塑上也跟著作了仍T度的改變,四月二十八號,阿東受邀在北投民俗文物館教學,來參加的學員,有的抱著好玩的心態,有的卻是原住民藝術的忠實擁護者。常常有人說,藝術是一項難以溫飽的行業,想要在藝術殺出一條生路,創意雖然重要,但是,也要有企業經營的頭腦才行。生動活潑的作品,除了原住民傳統的元素還存在之外,加上現代雕塑的具體感,也讓大眾輕易能夠接受,如何將原住民的藝術行銷出去,阿東藝術創意工作坊的理念,也可以拿來當作一項參考。
採訪
:伊書
攝影
/剪輯:達卡兒

打耳祭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打耳祭,大部份都是在廣場上舉行,很難展現出布農族傳統的狩獵精神,以最近在南投縣中正村難得舉辦的卓社群打耳祭,族人就認為缺乏祭典的實質內涵。打耳祭會演變到今天這樣的形式,除了是政府有限度的禁止狩獵政策以外,族人過度仰賴政府單位的經費補助,也是原因之一。怎樣還原打耳祭的原始風貌,讓新一代的族人,能夠尋著祖先的腳步,真正體會布農族傳統的狩獵精神,也許需要族人好好的去想一想了。
整理報導
:米將

【專題報導】

天外之音

由中華汽車原住民文教基金會主辦的第一屆原住民天籟獎,四月初在全省各地進行初賽選拔,一共選出了二十七隊個人組,以及十七隊的重唱組進入複賽。除了必需具備原住民身份,參加天籟獎的比賽,還需要演唱原住民的母語歌謠。這也是主辦單位,希望藉由歌唱比賽,來傳承原住民文化的用心安排。雖然有人說,歌唱比賽應該是現代年輕人的專屬活動,但是這一屆的原住民天籟獎卻出現一隊平均年齡五十七歲的重唱隊伍,他們是來自花蓮縣吉安鄉的耀原文化藝術團。跟其他十六隊的年輕人一樣,他們也順利晉入了複賽。天籟獎複賽結束的第三天,耀原文化藝術團的成員跟平常一樣,在阿季飯店的大廳集合,好像早就知道不會晉入決賽一樣,他們都很有默契的毫不感到失望。其中一位媽媽甚至說,有生之年能夠到攝影棚唱歌,同時還看到像胡瓜這樣的大明星,她就滿足了。只是因為再過三天,還要參加全中運的開幕表演,所以即使天空下著雨,他們還是決定要繼續排練。談到參加歌唱八的經歷,這一群年齡總共五百多歲的國寶級天籟,雖然累積了至少上百場的表演經驗,但是和年輕人進攝影棚比賽唱歌,對他們來說,都是第一次的嘗試,雖然唱母語歌謠,絕對充滿自信,但是指定曲必需唱國語流行歌曲,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有點困難了。雖然抱著觀摩的心態參賽,但是和現代的年輕人同台競爭,讓這些長輩們,還是不得不承認,時代真的變了。四十多年前,曾經在台北參加正聲電廣播台歌唱比賽,得到第一名的謝玉妹,她就覺得現在的歌唱比賽,越來越開放了。陳美正是台東的卑南族人,她在花蓮南華國小教書,平常也指導合唱團練唱原住民的歌謠,也許是家族遺傳,她的音樂細胞,跟北原山貓的弟弟陳明仁一樣豐富,所以多年來,她也一直負責耀原文化藝術團的演出指導。當然也包括參加這一次的天籟獎比賽。經歷全省的初賽、複賽,一直到最後的總決賽,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天籟獎,不僅發掘許多優秀的演唱者…重要的是,透過指定演唱母語歌謠的安排,也讓過去的傳統文化,能夠再度延續,不論是否能夠得獎,至少已經達到了傳承文化的目的。原住民的音樂天賦,是上天的恩賜,不論快樂或是傷心,原住民都能透過歌聲彼此分享,而祖先傳唱的歌謠,不僅承載過去的文化,同時也記錄了歷史的脈絡,母語歌謠不僅不能忘記,原住民的青年與長輩們,更應該時時刻刻地傳唱下去
採訪
:馬紹
攝影
/剪輯:威弓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c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