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精華往週精華節目簡介

《原住民新聞雜誌》第148集

 

【頭條新聞】

烏來社區巴士正式啟用

清朝中葉,泰雅族人來到了現在的台北縣烏來鄉境內。當時有一位頭目:亞維布那,從桃園一帶率領族人游獵到福山村附近,發現這裡的溪水豐沛、魚群密佈,所以就決定來到福山定居。經歷世代的交替,這個位在南勢溪上游的深山部落,卻依然還保留著當時的面貌。民國十七年,日本的三井合名株式會社鋪設了一條輕便軌道,作為運輸木材和雜貨的通道。直到民國六十四年,福山村才正式對外通車。但是一直到現在,這裡仍然沒有公車行駛,居民出入,大都還是以機車和自用車代步。今年四月,烏來鄉公所正式啟用了鄉內的第一輛社區巴士,對於長期沒有公車行駛的福山村來說,終於解決了居民上班、上學的交通困境。但是談到過去的交通狀況,部落的長老還是很難忘懷:烏來鄉公所的社區巴士,主要是從台北水源特定區提撥的水源協建經費,也就是居民稱的回饋金,來提供鄉民這項交通服務。從四月底開始,只要是烏來鄉民,在往返烏來和福山之間的路上,隨手招呼就可以免費搭乘社區巴士。當然享有便利的服務,烏來鄉民還是犧牲了一些權益。社區巴士雖然每天只有五個班次,但是對福山村的居民來說,卻也在生活上帶來了很多差別,特別是對上班的部落婦女來說:而在過去沒有社區巴士的情況下,大部份從福山國小畢業的學生,都有一種特別的經驗,那就是騎摩托車到烏來上中學。幸運的是,自從有了社區巴士,今年福山國小的四位畢業生,就不用擔心到烏來國中上課的交通問題了,雖然他們的騎車技術真的都很厲害:從福山到烏來只有十八公里,對住在福山村的學生來說,以前騎機車上學實在是不得已的方法,但是現在搭乘社區巴士上下學,相對地,也減少了學生的交通意外事故:順著南勢溪畔的公路往下游前進,烏來鄉的社區巴士,行駛在一片原始森林當中,像是一匹白色的駿馬,一趟又一趟的承載著深山部落居民的生活所需。沿途的高山峽谷和懸崖峭壁,雖然減緩了現代經濟開發的腳步,卻也保留了山林的原始風貌和居民的純樸個性:從民國十七年日本人開闢了第一條輕便軌道,經歷了七十三年的歲月,烏來的福山村,終於再度擁有了更現代的大眾運輸工具。從運輸木材的台車到日本原裝進口的社區巴士,雖然只是一個回饋金的福利措施,但是對福山村來說,卻是一項重要的部落發展歷史。

原住民母語教學九十學年上路

經過緊鑼密鼓、邊籌畫、邊執行的族語認證作業,行政院原民會終於在五月28號的試務工作研商會議中,針對族語師資認證方式,做出階段性的結論。認證試務根據當天討論的結果,原住民族語言認證工作,預備在六月上旬公告、七月下旬筆試、口試.。考試時間:採同一天舉行筆試、口試,考場由各族群認證小組來決定。原民會在推動族語認證的過程上,可以感受到這個關係著全體原住民權益的政策進行的急迫性,很難得的是,原民會在這件工作上也一直扮演積極主導的角色。全國鄉土教學師資認證的工作,閩南話、客家話的部份由教育部主導,原住民的部份,委託行政院原民會來全權處理。原住民族語老師希望教育部積極提供專業協助,共同參與及關注原住民族語的推動。一樣是推動母語教學,台北市原民會正積極推廣的「語言巢」母語教學,就是針對台北市實際情況設計出,比較機動且彈性的機制。讓分佈在台北市十二個區域的各族群原住民學童,不但在學校也學得到母語,連下課後也有機會和爸爸媽媽透過「語言巢」的模式,自然習慣說母語的學習環境。而家長和老師一起規畫純母語環境的教學課程,更是一大特色。喊了多年的「母語教學」,終於在今年有所突破!儘管相關法令到目前還未確定,我們卻看到整個團隊在緊迫的時間內,為了創造更好的母語學習成效,「不做不行」的決心,與不受侷限的格局,這樣的責任感和勇氣,在原住民的政策生態,幾乎是少見的!

採訪/婀麼攝影剪輯/達卡爾

《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發表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排灣傳統藝術口鼻笛套書出版籌備處,昨天下午在台北市誠品書局敦南店,舉辦九十年度第三次新書發表會,發表書籍分別是有關排灣族音樂、漢族木雕與彩繪三項民間藝術的專書。中央研究院的胡台麗教授,從民國八十三年就開始進行排灣族鼻笛與口笛藝術文化的研究調查,透過「排灣族鼻笛與口笛套書」新書的出版,這項研究計劃算是正式告一段落。不過,胡台麗教授表示,她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把排灣族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不管是在漢人還是原住民社會,鄉土文化長期都受到忽視,文建會在民國八十六成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開始針對民間傳統藝術,積極進行保存、發揚及教育普及的工作。畢竟,在從事傳承教育以前還是有必要先做好傳統技藝整理保存的工作。

採訪/攝影娃郁/仙米希法

學界盼文資法擴充廣度和深度

沿用了二十年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在多位立委的主導下,首次結構性翻修。不過修法的內容著重在規範修復過程中必要的評鑑與維護管理。不少學者批評,古建築和歷史建築相關領域獨大。目前,修正版本已根據座談會的意見,做適度的修正,並已送交立法院。針對外界的質疑,立委朱惠良解釋現階段修法,必須針對「較具急迫性的部份」先行修法,至於其他領域未來將逐一討論。由於文化資產保存法是以古蹟建築物為主要立法對象,因此對於傳統聚落、史前的考古遺址、舊社遺址,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跡的保存並不適用。另外立辦法,其實還是有缺憾!針對早期傳統的執法過程裡面,「民族藝師」就是指漢人的藝師,並沒有把「法不分族群」的觀念用上。所以,過去從來沒有原住民獲得「民族藝師」的榮銜。怎樣讓文資法修到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且適用於任何族群的法令,有關單位恐怕要找齊各領域的學者參與討論。

採訪/婀麼 攝影剪接/仙米希法

原住民新聞雜誌新布景

在開始進行原住民新聞雜誌新布景的設計工作時,張鶴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拋開所有科班訓練的背景,讓自己回歸到像素人藝術家一樣,最自然、原始的心境。在新的布景當中,張鶴金還是保留原住民傳統雕刻的元素,不過在應用上,則加上環境劇場的概念。至於大型屏風的彩繪創作,張鶴金則大膽使用紅、黑、黃、綠各種原色系。透過可移動式的概念,原住民新聞雜誌的新布景,已經跳脫單純的新聞道具的角色,反而像一組有無限可能性的裝置藝術。

採訪/攝影娃郁/達卡爾

馬偕珍藏特展

這場由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策劃主辦的,馬偕博士珍藏台灣原住民文物特展,讓沈睡異國一百多年的台灣原住民文物,終於再次回到自己的土地。馬偕博士在西元1872年來到台灣,在往後二十九年的時間,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台灣這塊島嶼。這次特展主要是馬偕博士在一九八三年,第二度返回加拿大時,親自帶回去珍藏的文物。而順益博物館展出其中的192件,包括北台灣泰雅族、賽夏族以及平埔生活器物。特別在平埔族部分,馬偕的收藏讓台灣學術界,第一次有機會透過實際的物品,來印證文獻上相關的紀錄。今天剛好是馬偕博士逝世一百週年紀念日,從馬偕博士的生平事蹟,我們看到他在台灣醫療、宗教、教育以及農業發展上,留下深刻的影響。事實上,透過馬偕當年珍藏的這批原住民文物,也讓人類學界在台灣原住民文化的研究上,重新開啟另一個新的調查領域和方向。

採訪/攝影娃郁/武洛仙米希法

原住民青年求職宣導活動

又到了畢業的季節。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又不斷高昇的情況下,許多大學生一旦畢業,其實也開始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尷尬處境。為了幫助即將畢業的原住民大專生順利就業,由楊仁福立法委員和中華民國原住民青年發展協會合辦的,第一屆原住民青年求職宣傳活動,這星期三在輔仁大學,舉行第四場座談會。雖然政府已經提出各種促進原住民就業的措施,可是還是有高達八成以上的原住民,並不知道如何掌握和利用現有的就業管道。經濟不景氣增加了找工作的困難度,有些就算短時間內,還不會面臨就業問題的原住民學生,也願意來參加這場座談會。過去大學文憑曾經是找工作的保證書,可是在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經濟又不景氣的情形下,想要找一份工作並順利就業,絕對有必要在求學期間提早準備並裝備好自己的就業能力。

採訪/攝影娃郁/達卡爾

台中市第一屆母語演講比賽

母語說的好不好,雖然不是一場演講比賽就可以決定的。但是,這也是一種強迫小朋友學習母語的方式之一。台中市政府主辦的第一屆都市原住民小朋友母語演講比賽,五月二十七號在婦幼館舉行,擔任評審的原民會企劃處處長-鄭天財,也勉勵在場的原住民家長,應該要在家裡跟小朋友--多多說母語。穿著各族群服飾的原住民小朋友,緊張的看著寫滿注音符號的演講稿,上了台之後,有的忘詞兒有的乾脆大方的把演講稿拿出來看,還有的參賽者年齡只有五歲,但是,在爸爸的帶領下,還是上了台秀了一段母語,表現了父子情深的一面。這一場有笑、有淚的演講比賽,雖然少了平常比賽的嚴肅畫面,反而像是一場家庭聯誼會,但是,真實呈現出來的情感,和對母語的執著和認同,其實也間接影響了小朋友要把母語學好的動機。

採訪/伊書兒 攝影/嘎歷剪輯/威弓

高縣忠孝國小少棒隊進軍世界

高雄鳳山忠孝國小棒球隊,在勇奪謝國城盃少棒賽冠軍後,七月分將代表我國前往日本,參加第九屆世界軟式少棒賽,尋求衛冕,為了讓球技維持一定的水準,目前他們正加緊訓練中。三十一位球員中,有八位原住民學童,他們加入球隊的理由很簡單。教練黃瑞昌,雖然不是棒球明星,確是天生的明星教練。環境和資源的拮据,造就了他們堅毅的性格,也激起了致勝的士氣,我們預祝他們七月的日本之行,能成功的為國家爭取最大的光榮。

採訪白芷 攝影威弓

國民黨智庫召開原自治法公聽會

五月二十六號上午,國民黨智庫的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內政組,第一次針對行政院原民會提出的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召開公聽會。透過與會學者專家和各級代表提供的寶貴意見,未來將整合國民黨版本的原住民自治法,以表達實質對原住民事務的關心與參與。雖然這場公聽會是由國民黨智庫主辦,可是當天卻不見國民黨的原住民立委出席。事實上,一個法案能不能順利提出來,真正的決策、角力地點還是在立法院。各政黨提出攸關原住民族權益相關提案或版本,除了提供執政黨參考外,身為最大在野黨的原住民立委,應該拿出更積極的態度來關心。

採訪/婀麼影剪接/達卡爾

槍砲彈藥除罪條文二讀通過

獵槍,對於有狩獵行為的原住民男人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卻常常受到目前現行法律的限制和規範,立法委員瓦歷斯。貝林提出的原住民槍炮彈藥除罪化第二十條修正條文,五月二號在立法院已經二讀通過,也就是說,將來就算原住民的獵槍、漁槍沒有去派出所辦理登記手續不用負刑事上的責任,改由行政處罰辦理。針對這項條文通過之後,部落的人對於槍炮彈藥除罪化的看法是理所當然。不久之後,原住民持有獵槍、漁槍沒有辦理登記雖然不用負刑事責任,但是,部落的人表示現在就算要去派出所辦理獵槍登記手續,派出所卻不願理槍炮彈藥除罪化雖然多少保障了原住民的傳統生活習慣不被迫害,但是,對於前往林班地狩獵必須事先向警察局辦理登記手續的作法,原住民認為這樣的限制還是不太合理,所以如何在原住民的傳統生活習慣,和現行的政策法令之間取得平衡?多一點人性化的管理,相信能夠減低兩者之間的矛盾和對立的關係。

採訪/伊書兒攝影/嘎歷剪輯/威弓.武洛

原住民姓名條例修正案一讀通過

原住民權益又有一大突破!在原住民立委瓦歷斯貝林、蔡中涵及楊仁福等人的努力下,五月二十四號,立法院內政及民族委員會完成姓名條例修正草案一讀。未來,原住民身分證的姓名欄中,可以用羅馬拼音來登記。原住民傳統姓名及漢名可以並列,身分證的格式也將因此有新的變動。原住民傳統姓名的表達,是一種權益更代表個人、家庭及民族的文化意涵。雖然姓名條例在民國八十四年就已經通過讓原住民得以恢復傳統姓名。不過,因為沒有相關配套措施,加上承辦手續繁複、耗時,使得大多數的原住民想要恢復傳統姓名的意願很低。姓名條例雖已通過初審,立委及原民會還是戰戰兢兢。六月初,立院休會之前,姓名條例如果能列為朝野協商的範圍,也許在二讀、三讀的時候只要宣讀就會通過。但是,因為下個會期是以預算審查為主,所以,拖過這個會期,恐怕又要等很久了!

採訪/婀麼攝影剪接/達卡爾

南投仁愛鄉新生部落重建困難

南投仁愛鄉眉原部落後面的這一片山壁,在九二一地震期間並沒有造成多大的災害,不過,去年二月中旬的一場豪雨,引發大量的土石流入侵到部落,在當時造成眉原部落的一陣恐慌土石流災情發生之後,眉原部落被判定為是必須遷村的部落,雖然政府已經規劃目前安置地震災民的組合屋為遷村的預定地,不過,條件是必須要以地換地,對於受災戶來講,本來一百多坪的土地交換四五十坪的現有房子讓他們覺得划不來,所以,眉原部落的居民大部份還是寧願選擇原地重建家園。南投原民局、仁愛鄉公所已經在籌備規劃遷村的相關業務,可是眉原部落有許多的居民都已經回到部落重建家園,所以,能不能順利遷村還是個問題。而部落的人希望在部落的後方興建擋土牆阻 擋土石流的想法,是否就是一種最好}的辦法,仍不得而知。

採訪/伊書兒攝影/嘎歷 剪輯/威弓

搬遷期限過 居民恐遭縣府控告

距離五月三十一號,宜蘭縣政府要求蘇澳砲台山拆遷戶搬遷,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的最後期限,只剩下兩天,不過,拆遷戶卻完全不為縣政府的強硬態度所影響,依舊樂天的過著正常的生活步調。日前,拆遷戶代表,立法委員楊仁福和原民會代表曾經達成縣政府發放二萬,原民會三萬元搬遷費,原民會補貼一年房屋租金,和提供就業輔導等協議,不過,拆遷戶卻說他們需要的是興建部落的土地,拒絕了原先協議的結果。五月二十九號晚上,台灣原住民民主黨主席以掃魯道展示在砲台山打造原住民文化原區理想國的規畫草土,讓拆遷戶對砲台山的未來充滿無限的想像空間,然而,如何面對縣政府可能採取的法律行動,也許才是拆遷戶眼前最大的問題。

採訪哈露谷 攝影仙米西法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c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