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archives.gif (241 bytes)

《原住民新聞雜誌》第一季第二集

八十七年七月十日晚上九點首播

【一週新聞掃瞄】

1.原住民民主黨 花蓮縣黨部成立

台灣原住民民主黨,是目前唯一以原住民為招募對象的黨派。七月六號,他們在花蓮縣吉安鄉成立了第一個原住民民主黨的黨部。

 

2.鹽寮土地放領 疑圖利財團

世代耕作使用的土地,在爭取放領而沒有結果後,房子變成違章建築,使用者也突然變成佔用土地者,這對與世無爭的原住民來說,情何以堪。

 

3.土地放領問題多 原住民赴縣府抗議

為了瞭解政府放領土地的過程,台灣原住民民主黨成立花蓮縣黨部的第一次出擊,就是帶領花蓮地區的原住民,到花蓮縣政府,請政府單位說明行政的過程。但很顯然的,他們的疑惑,並沒有獲得明確的回覆。

 

4.澳洲通過原住民土地法案

接下來,是一則全球原住民矚目的新聞焦點,同樣是跟土地有關的報導澳洲的參議院在七月八號通過了一項縮減原住民土地權益的法令,這一項的法案通過可以避免提前舉行全國大選,不過自覺權力受到侵害的原住民憤怒地指出,這項法案讓澳洲的原住民政策倒退了二百年。

 

5.遠距醫療視訊網啟用

76日來自苗栗縣泰安鄉的報導.原住民部落醫療資源的缺乏,除了民間團體的義診,所提供的協助,政府單位,對於硬體資源的補助,也在逐漸改善這樣的困境,最近中央健保局在泰安鄉,設置了第一套遠距醫療視訊網.

 

6.三地門雕刻班 成效卓著

原住民的木雕,因為它特殊的文化風貌,而有別於一般人熟悉的雕刻藝術。也基於這樣的因素,而成為市面上炙手可熱的藝術商品。為了輔導原住民傳承傳統技藝,並兼顧生計,各級政府都積極輔導當地原住民技藝訓練。三地門的木雕訓練班就是其中之一。

 

7.文化薪傳

如何安排孩子們的暑假活動,是很多父母共同的煩惱。很多的才藝班,讓人無從選擇,比較起來,原住民的兒童,好像幸福多了。因為他們的暑期才藝班,還俱備有學習傳統技藝的功能。

 

8.資金募集 南島時報再出發

「原住民除了需要媒體作為時政監督批判的力量外。在資訊爆炸的今日,傳播媒體更是原住民跟得上時代最重要的憑藉」。這是南島時報社長對原住民傳播以及自我的期許。但是,南島時報,卻在競爭激烈的媒體領空下,一度沒落過,而今已整軍重組,重新出擊。

 

980710-2.jpg (9496 bytes)【深度報導之一】

《水沙連之歌》

採訪剪接:米將(李秀妹)

攝影:嘎歷•嘎辣嘿(高維光)

水沙連是日月潭的舊名,清朝時期居住在這裡的邵族,被稱為水沙連化蕃,傳說中他們的祖先是從阿里山追逐一隻白鹿,來到了今天的日月潭,所以一般人以為邵族是鄒族的一支。但是邵族的語言跟文化迴異於其它的族群,在官方族群的認定上,邵族是不屬於台灣原住民族群裡頭。

從日據時期日月潭就是一處頗富盛名的觀光勝地,從國民政府執政到今天,邵族歷經五十年被觀光化的歲月,整個族群即將面臨消失的命運,目前邵族人口數大約兩佰人左右,會講邵族語言的耆老也祇剩下四個了。

目前發展部落觀光呈現兩極化的觀點,有人認為在還沒有良好的觀光政策及原住民的主體性還未建立前,邵族走過五十年的觀光經驗值得其它原住民引為借鏡。

 

980710-1.jpg (9990 bytes)【深度報導之二】

《重建公界》

採訪報導攝影:木枝•籠爻(潘朝成)

一般人以為花蓮的原住民族有太魯閣族、阿美族、布農族以及噶瑪蘭族;但是很少人知道花東縱谷平原南方及東海岸還有一些原住民族,那就是平埔族群西拉雅族、大滿族、馬卡道族。

他們的祖先是在清朝道光初年,因為土地被漢族人侵佔而從台灣西部、南部搬遷到後山建立大莊部落(現為花蓮縣玉里鎮東里)。

這部影片是描述失去母語的大庄人,他們公界祭典的興旺、失落、重建以及認同的故事。

 

回首頁節目簡介往週精華

意見交流全球連線原住民資料庫

E-Mail:abori@mail.pts.org.tw
電話:(02)26338033傳真:(02)26338022
北市康寧路3段75巷70號—公共電視台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