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共電視─面對國家

美國牛肉 安不安全
日 期: 2005-07-02
時 間:每週六晚間八點至九點 製作人:黃明明
主持人:謝金河



面對國家第103集 來賓陳陸宏、賴秀穗
   
   謝金河:各位觀眾大家晚安,我是謝金河,歡迎再度收看公共電視為您製播的面對國家,最近這個禮拜當中,全國大家最關心的一個話題,是美國牛肉的進口,從四月中旬,台灣正式宣布再一次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之後,最近又發現美國出現第二例的狂牛病的案例,我們有關單位在經過非常慎重思考之後,決定再度停止對美國牛肉的進口,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又牽涉到非常多的政治的角力,包括陳總統認為美國牛肉應該進口,到包道格先生出來為美國牛肉喊話,到五位立法委員他們聯名控告衛生署侯署長,向法院遞狀控告,也掀起一大堆政治的風暴,我們今天在一個小時的節目當中,要非常慎重來跟大家探討,什麼是狂牛病、美國牛肉到底可不可以吃,我想今天兩位專家,都是在業界當中受到大家非常尊敬的專家,第一位跟大家介紹的是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的處長,陳陸宏 陳博士。
   
   陳陸宏:陳博士好,主持人好,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
   
   謝金河:最近他在美國牛肉進口當中,他是親自上火線,很多立法委員都追著他跑,我想他是受到壓力最大的,今天應該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跟我們全國觀眾朋友,把這個事情來龍去脈比較深入來講清楚。第二位是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微生物學博士,動物的病理專家,現在是台灣大學的獸醫系的教授,賴秀穗 賴教授,賴教授好。
   
   賴秀穗:主持人您好,各位觀眾大家好。
   
   謝金河:現在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到底什麼是狂牛病,這個狂牛病到底怎麼來,我們先看看一段VCR。
   
   (VCR-1)
   英國牧場裡的這隻乳牛,後腳幾乎已經無法施力,跑著跑著就攤倒在地,還有牛隻像發了狂一樣,變得神經質,這些牛都得了狂牛症,這個病,1986年在英國被診斷出來,牛隻發病半年內就會死亡,而傳染的元兇,就是死羊肉做成的飼料,狂牛症1993年在英國達到顛峰,一個星期就有一千個新病例,隨後法國、日本、加拿大都不能倖免,美國也出現一個案例,這些病牛的腦切片,沉澱大量的蛋白質,像海綿一樣布滿空洞,而就在狂牛症出現的十年後,人類的腦,也出現這樣的空洞化病例。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陳威宏)
   出現一些精神的異常,那可能有點精神的錯亂、人格的改變、智力的減退,出現一些不理不聞,最後四肢無力到臥床。
   
   狂牛症感染到人身上,稱為新型庫賈氏症,英國有143件確定病例,法國、愛爾蘭、義大利、加拿大、美國以及日本加起來,總共有154人,因為這個病而死亡,新型庫賈氏症潛伏期長達十年,臨床追蹤發現,他們都是因為吃了病牛而感染,為了杜絕這種致命傳染病,世界各國都已經禁用肉骨粉餵食牛隻,但到現在為止,還有二十六國被世界動物組織列為疫區,病牛無法在生前篩檢,更找不到藥物治療,面對狂牛症,人類只能從食用的牛肉產品中把關,公視新聞林珍汝、王興中、陳保羅採訪報導。
   
   謝金河:剛才從這段VCR當中,可以看到狂牛症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病,我們一開始先請教我們賴教授,從你的專業的研究領域當中,來跟我們觀眾朋友解釋一下,什麼叫狂牛病?到底影響有多大?
   
   賴秀穗:好的,事實上,狂牛病它是在1985年的時候在英國發現,他的乳牛有133頭的乳牛,感染了這個病,那時候這些乳牛,觸覺非常敏感、情緒非常不穩,也會攻擊人,一發病的時候,牠變成動作不能協調,然後就後肢無力倒地,就死了,這些病呢,後來是在1986年,英國就宣布說,牠感染了狂牛病,因為這些病牛,牠們經過解剖的結果發現,這些病牛的腦部都有呈空泡狀,像海綿一樣,所以把它定做牛的海綿狀腦病,所以狂牛病是這樣發現的,當時發現的時候呢,他們認為這個狂牛病的發生,是跟一種叫羊的搔癢症有關係,因為過去呢,英國養很多羊,綿羊,這個羊死掉了,或是得到搔癢症死掉的羊,都去做成肉骨粉,去餵飼這些乳牛,特別是餵飼乳牛,因為乳牛呢,牠需要比較多的蛋白質來源,所以有這個…,可以增加乳的產量,所以得到狂牛病的這些牛隻,以乳牛為主,狂牛病是這樣發現的。
   
   謝金河:好,另外一個庫賈氏病,這種狂牛病,跟人類新型有關的庫賈氏病,現在大家也在看,到底這是什麼一種病。
   
   賴秀穗:庫賈氏病是這樣子,我們庫賈氏病有一種很早就…在1920年的時候,在德國發現庫賈氏病,庫賈氏病是發生在…一般是比較老年人,就是老年痴呆,65歲左右,事實上50歲以上,一般發生在65歲是平均年齡,發生的時候,就有漸進性的腦痴呆症,就是失憶症,然後也有抽搐神經的症狀,最後也是沒有力量、運動不協調,然後病發以後,差不多四、五個月就死亡。為什麼庫賈氏病會扯上狂牛病呢,事實上庫賈氏病,每年,每一百萬人就有一個病例,這是根據世界統計,所以每年世界上差不多有六千人的一個病例,世界全球有六千個病例,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也有差不多每年有二十個病例,為什麼庫賈氏病扯上狂牛病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1994年到1995年的時候,英國發生了十個病例,年輕的病例從20歲到40歲,他就發現到,他也得到很類似的庫賈氏病,過去的庫賈氏病的發生,都是他有家族性、有遺傳、家族遺傳,他有接受器官移植,或者是說他有輸血,或者是施打荷爾蒙,這些人都比較容易得到,可是這批…這十個人,他在20歲到40歲,年齡上也發生得比較輕,他也沒有家族的病史,沒有這種病的歷史,也沒有接受這些器官移植、輸血、荷爾蒙的注射等,但他得到了,最重要的是這些病患,他的腦的病理切片組織的病狀,非常像狂牛病的一個腦的病變,所以英國他們認為說,這跟狂牛病是有關係的。在1997年又發生了六例,英國有五例,法國有一例,所以他們非常緊張同樣的一個事情發生,所以在1990年,有成立一個牛海綿狀腦病的一個委員會,英國這個委員會就決定了說,這個新型的庫賈氏病,是跟吃牛肉有關係、跟狂牛病有關係,他們毅然決然地宣布說,吃牛肉可能會引起新型的庫賈氏病,這個一宣布是非常嚴重的,整個影響到英國的牛的產業,但是呢,他們也害怕說,如果他們不這麼做,可能將來子子孫孫的遺害,他們要負這種責任,所以他們就宣布了這樣的一個事情,事實上,狂牛症跟人類感染的新型庫賈氏病,它現在的關係,就是從流行病學,還有從這些病例,很年輕發現的這些,來證明它,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說吃牛肉和新型的庫賈氏病,就是狂牛病的感染,還沒有直接證據,現在只是說,它的可能性非常非常高。
   
   謝金河:剛剛賴教授幫我們,把狂牛病所有感染各種可能的途徑,我們等於是上了一堂入門課,現在我們來請教陳處長進口美國牛肉的事,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我相信你是站在第一個火線上,所有立法委員好像都對著你,這個事件,我們現在從幾個角度來講,第一個就是說,我們國人到底怎麼正確來面對進口美國牛肉,這次有關的面對狂牛病的問題?第二個就是說,衛生署對美國牛肉開放了進口,在這個過程,很多人都扯上這種政治陰謀論,在美國壓力下,有人說抱美國大腿啦,站在衛生署的立場來講,你到底怎麼公平客觀公正來處理這個事情?
   
   陳陸宏:是,謝謝主持人,我們認為食品安不安全,它其實是非常專業,像剛才賴教授從狂牛病症來講,他的專業,我們覺得沒有任何疑問,有時候食品好不好吃,是一個感覺,但是安不安全,有時候也會變成一個感覺,可是我們一直覺得食品的安全與否,還要從專業來討論,一定會有人贊成,也有人不贊成的,假設有這些比較內行的人坐下來談,就科學的立場來看說,為什麼它安全?為什麼它不安全?它有多大的風險等等?這樣的話,再把這個翻譯成一般的語言,因為很多科學語言是另外一回事,翻譯成一般語言以後,讓消費者了解,那這是應該要這樣做的。至於有沒有扯到政治的東西,坦白講,美國是一個霸權主義,我們完全沒有疑問,但是這個事情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確想用一些壓力,是有這樣的,可是就我剛剛講的安不安全,是要從專業的考量,所以整個安不安全的東西,當我把專業放在前面的時候,我們會透過科學的審查,美國就沒有再施壓力了,因為科學的東西沒有什麼好去施壓的,所以大家把它認為是一個政治的問題或什麼,我個人在這一年多、兩年的,參與這個事件裡面,沒有所謂的政治壓力不政治壓力的,沒有。現在大概有三個條件,衛生署原來在講,去年美國牛肉要求解禁的時候,專家委員會有三個條件,第一個就是說,美國必須對狂牛病的病牛案例,做完整的調查,然後確認沒有擴散之虞,第二個就是說,必須全面監測牛隻,然後確定沒有其他的病牛,第三個是要落實屠宰規定,移除牛隻最可能帶病原的部位,那就是說,我們現在已經限制在三十個月以下的牛,然後是不帶骨的牛肉,最近因為重新發現第二起的病例,所以衛生署決定停止進口,這個大致上是,我們原來的三個條件。
   
   謝金河:整個發展到現在為止,你認為我們應該怎麼重新來評估進口美國牛肉的事?
   
   陳陸宏:是,這裡面消費者會有疑慮,他說如果它是安全的,我們為什麼要把門再關起來?如果是關起來、如果是不安全,為什麼不要下架?的確消費者會有這樣的疑慮,那我們都可以了解。我就舉個例子,假如說我們到區公所去申請戶口謄本,這時候需要帶印章,那我就說,對不起,我沒有帶印章,他說,對不起,你印章沒有帶,所以不能夠申請,我不能接受你的申請,這個叫程序問題,那我跟他講說,你看我這個臉,我就長得一副好人的樣子,你讓我申請嘛,他說這個兩回事情,所以我的個人的好壞,是一個安全的問題,但是沒有帶印章,是一個程序的問題。當時我們跟美國在談的時候,好,現在準備開放,將來如果再有一個案例,我就會把門關起來,是因為程序上的問題,那為什麼要停呢?是因為發生案例的那個case,比方說這頭牛牠的兄弟姊妹,或者牠當時吃的飼料等等,牠的兄弟姊妹,有沒有到哪裡去了,類似這樣的東西,叫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這個要提供給我們,我們才會再開門,那也提到說,要確實落實地去除所謂的特定危險物質,剛才賴教授也特別提到,那個特定危險物質是在腦或者神經等等,因此在屠宰的過程中,這個都要好好把它拿掉,這種東西,假如說能夠落實執行的話,安全上是沒有疑慮的,因此我們說,目前在市面上這些東西,沒有安全上的疑慮的原因,是因為它前面都按照這個來做,所以的確消費者會覺得很奇怪,這個事情,我們在這幾天檢討起來,確實,我們對於所謂的風險的溝通沒有做好。
   
   謝金河:很多立法委員質疑食品衛生處草菅人命,有這麼嚴重嗎?
   
   陳陸宏:我們是覺得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也特別聘請了十幾位專家,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專家,大家都在裡面,都經過科學的討論,所以我是覺得,起碼我們很認真在做事,一定會把食品衛生的考量當做第一個優先來做考量。
   
   賴秀穗:這個我來補充一下,因為有很多人對這方面確實不很了解,特別是說,為什麼三十月齡屠宰的就安全?事實上,依照我們的動物傳染病條例,或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規定,如果一個疫區要解除變成非疫區的話,需要七年,為什麼要七年?因為狂牛病的潛伏期很長,一般發生的牛隻都是在五歲,所以它用七年,如果發現這個病例,七年以後,這個中間都沒有病例的話,那你就會解除這個疫區,至於這個貿易,是國家與國家可以來對談。
   
   謝金河:現在一般人關切的,來自疫區的牛肉,真的是不能吃嗎?
   
   賴秀穗:是,那就是在這個三十月齡,我來解釋一下,因為這個三十月齡,它們是有科學依據的,並不是說隨便亂訂,最重要的,它們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發生,牛的狂牛病的發生,臨床症狀都是平均在五歲,在五年的時候,那最近有個病例,最年輕的也是三十九個月,他們做了一個實驗,事實上狂牛病發生以後,在1991年,英國就開始做動物感染實驗,他們把狂牛病的腦的組織非常高量的,用100公克,去餵飼四個月的牛隻,這四個月的牛隻餵飼了以後,他們兩個月屠宰幾頭,後來四個月,四個月一直屠宰下去,結果餵飼以後呢,他們發現到六個月的時候,六個月到十八個月的時候,餵飼了以後,因為這個狂牛病的病原,我們現在說一個Prion就在腸裡面吸收,在六個月的時候,就發現腸道的迴腸的下端,已經有Prion這種病原存在,六個月到十八個月,但是呢,牠的腦部的神經,是要到三十個月以後才發現,才有這個病變,但是這些牛在感染以後,從三十五個月開始發病,三十五個月到四十個月,開始發病,所以病變出現後三個月,才開始有臨床症狀,所以這些科學的依據,他們把三十九個月,最年輕的牛發生的,然後再減掉三個月,因為這個牛發生了臨床症狀以後,三個月才會出現這個病變,腦神經有病變,剛好三年,剛好三年,然後再把它減掉六個月,為了安全起見,又把它縮短了六個月,所以說三十個月以下的牛隻來屠宰,去骨,不要有神經方面的一個污染,還有腸、內臟不要吃的話,那就絕對安全了。另外他們更考慮到,屠宰的方法也改變,過去是用空氣槍,很高的壓力,從腦這個地方打下去,那個一打下去的時候,腦的組織馬上爆破,爆破,但心臟還在跳,跳個幾十秒或幾分鐘,那個組織就馬上跑到肺部,跑到肌肉組織方面,這種屠宰法也改變了,馬上改變另外一個方法,電的,電昏的,牛一旦擊昏了以後,馬上把頭割掉,然後呢,屠宰牛的方式也改變了,馬上對剖以後,把脊髓方面容易污染的,非常小心地把它移除掉,所以從屠宰方法來改變腦組織污染途徑,另外就是從實驗的依據認為,三十月齡以下的牛,去骨、不要吃內臟,即使來自疫區,只要三十個月以下也沒有關係,這個是有所謂實驗科學的依據來訂的一個規定。
   
   謝金河:好,剛才我們看到,像賴教授剛剛提到的,在全球疫區當中,好像英國最嚴重,現在發生狂牛病這樣案例,好像154例,我剛才看到90%好像都在英國,英國現在,我們來看目前世界上的狂牛病整個分布的情況,英國那個牛肉有人進口嗎?
   
   賴秀穗:有啊,英國在1986年宣布狂牛病以後,歐洲國家他們就禁止它進口,後來他們也病例一直多一直多,但事實上1988年就已經禁止,用肉骨粉去餵飼反芻獸,就是牛隻嘛,那個時候之後,他的狂牛病的病例是有逐漸減少,但是最高峰,是在1992、1993年這幾年,但是到現在,英國還是也有病例,2005年還有66例,所以英國在1996年的時候,就感覺到事態嚴重,他們就開始撲殺,三十月齡以上的牛隻,撲殺了將近488萬頭,連那個小牛,也將近有500萬頭,所以撲殺了這些老牛以後,歐盟就同意英國的牛肉出口到歐盟各個國家,當然到現在他們還是接受的。當然它是有條件的,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三十月齡以下的這些小牛,去骨的,內臟是不能夠包含,要廢棄的,這樣的話,他們還是接受這樣的一個進口。
   
   謝金河:好,現在要請教處長了,來自疫區的牛肉,國際組織有什麼樣的規範?世界各國的進口的政策到底是怎麼樣?我們要來比較一下,現在很多人在質疑台灣,我看最近陳總統也講說美國牛肉,世界上有六十幾個國家還有進口,所以我們來看看全世界對疫區牛肉的進口,到底我們怎麼規範?
   
   陳陸宏:有人提到說七年以上才能進出口,其實那是不對,那就是以訛傳訛,還有賴教授提到說,七年是疫區的免除,疫區指的是動物疾病的疫區,是動物疾病的疫區,而不是人的疫區,這是第一個點。第二個,世界動物組織目前規定,牛肉如果經過前面處理,剛才所提到的,比方說去除所謂特定危險物質,在屠宰過程當中,做像槍擊法的改變等等,那些都弄好了以後,牛肉本來就可以自由貿易的,可是前提一定要做到這裡,我在這裡順便提到,人家提到說,日本每一頭都做檢查,我們為什麼不進口日本的?美國的並不是每一頭都做檢查,有人說美國是抽檢,其實美國也不是抽檢,美國是針對高危險群去做檢驗,這是不太一樣,那為什麼我們不進口日本的,這是因為日本的飼料禁令,剛才賴教授提到,那個傳染途徑,最主要是來自於飼料,美國的飼料禁令,肉骨粉不可以做飼料,那個簡稱叫飼料禁令,它是在1997年,我們自己國家也是1997年,日本的是2001年,我們今年2005年,假設從1997年到2005年來看,已經過了八年的時間了,日本從2001年到現在才過了四年的時間,那個小牛是三十月齡,三十月齡就是兩歲半,可是目前實際上在貿易的,大約都是兩歲左右,二十個月左右的比較多,沒有養到那麼多的,大概二十多一點點,這樣的話,假設兩歲當作一個循環,1997年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個循環了,兩歲是一個循環,現在已經過八年,日本只過兩個循環,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是一樣,今天開始說肉骨粉不可以作為飼料的話,那剩下的肉骨粉有沒有拿去丟掉?所以一定會有一個過渡期,美國當然已經過了八年了,日本只有四年,所以寧可…因為它是從飼料傳染,因此我寧願進口美國的,因為那八年的時間一定被消耗掉、一定被吃掉了,那我們今天所進口的都是新的,三十月齡,兩歲左右,牠是2003年出生的牛,那起碼比較安全一點,假設我們也開放日本的2003年到2001年的,只有一個循環而已,所以我個人推測是認為,因為日本的飼料禁令下得晚,所以一定在短期,在幾年之內,三、兩年之內,還會陸陸續續找到新的案例。
   
   謝金河:現在我們比較關切的,台灣現在進口美國牛肉,我們的條件,有比別的國家還要鬆嗎?
   
   陳陸宏:沒有。
   
   謝金河:有什麼優惠嗎?
   
   陳陸宏:沒有,因為這裡面其實…,剛剛提到三十月齡,它代表很多風險減低的一個過程,三十月齡啦、去骨頭的啦,內臟都不包括在裡面,這個其實每個階段,都把所有的風險都盡量排除掉了,那我剛剛提到日本,我自己認為日本現在還在…三、兩年內一定還是找得到,而且每頭都做,其實我個人也許講這些話不是很適當,但我覺得他是在付出2001年才下禁令的那個代價。
   
   謝金河:但我們在台灣,經常吃到松阪牛肉,松阪牛肉。
   
   陳陸宏:我們曾經到衛生局去查,它說是沒有…
   
   謝金河:現在講說是澳洲的。
   
   陳陸宏:不是,本來都說澳洲的,那前兩天走私,發現有三百多公斤,所以我推測,走私可能也有少量的,這個反而是危險的,理論上應該是吃不到日本的進口牛肉。
   
   謝金河:現在如果到餐廳,講日本牛肉,好像都有啊。
   
   賴秀穗:那是不應該有的,事實上日本沒有辦法進口…他是也要進口美國牛肉,但是他是條件要求說,每一頭都要檢驗,那每一頭檢驗的話,那是很耗時的,而且屠宰了以後再經過檢驗,那要很長的時間,日本本身國內就要求每一頭上市的牛,必須要逐頭檢驗,那當然他要求自己了,美國要進口,當然也要要求同樣的,美國做不到的話,那就沒辦法進口了。事實上,日本的這些牛肉的危險性,如果用這樣的標準去做的話,也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危險,所以我是認為各國的進口政策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剛才講過說,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雖然這樣規定,但是貿易,是國與國之間可以對談的,自己的防疫還有自己的安全考量,還是可以進口的。日本目前飼養了差不多270萬頭的肉牛,所以他們需要進口很大量的牛肉,事實上,美國的進口牛肉在亞洲,日本是最多的嘛,其次是韓國,韓國本身也飼養了190萬多頭的牛,所以他們本身也有他們的一個牛的產業,那些人也會希望反對進口,因為既然有這樣政治的,一個疫區的規定,這個產業,這些地方產業的人會有壓力,不能進口,當然對他們自己的產業也會有幫忙,不從美國進口的話,從紐澳進口的話,這個價錢就很貴了,譬如說以前,我也很喜歡吃牛肉…
   
   謝金河:現在看起來,澳洲牛肉好像比較便宜。
   
   賴秀穗:我每個月到賣場去買,一次三塊牛排,從美國進口的也才七百多塊,非常漂亮的牛排,美國牛肉進口以後,紐澳的進來了,這些牛肉三塊,同樣的,而且品質又比較差,它要一千兩百多塊,貴了那麼多,後來我就不吃了,反正因為太貴了嘛,所以這個牛肉的進口,剛才我們處長講的,安全性如果夠的話,消費者事實上,如果讓它進口,對消費者還是有幫忙的。
   
   謝金河:我看到美國牛肉停止進口之後,很多的超商變成大搶購,這個等一下我們要進一步來探討,到底我們應不應該再繼續來吃美國牛肉,我們下個單元再繼續來討論。
   
   (第二段)
   
   謝金河:歡迎大家再度回到現場,剛才我們陳處長講到,我們對美國牛肉的開放進口,條件並沒有比別的國家來得鬆,他也做了說明,在這個單元當中,我們來看一下,美國對狂牛症的檢疫制度,到底可不可靠,公共電視有一段VCR,請大家稍微看一下。
   
   (VCR-2)
   廣闊的牧場上牛仔肆意奔馳,美國牛肉產業的發展,超過一個世紀,全世界人口吃的牛肉,有四分之一來自美國,而就在2003年聖誕節前夕,第一起狂牛症病例,打破了這個牛肉王國的美夢。
   
   (美國前農業部部長,安•薇妮曼)
   以下措施立即生效,美國農業部,將禁止病牛屠體進入食品市場,調查人員比對DNA後發現,這隻引起軒然大波的病牛,是由加拿大移入,而為了挽救衰退的市場,美國展開,一連串的狂牛監測行動。
   
   依照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建議,狂牛疫區必須篩檢年齡超過30個月的牛隻,依照飼養頭數有不同抽檢量,美國飼養牛隻大約3500萬頭,至少必須抽檢433頭,而到今年六月份為止,美國抽驗牛隻超過38萬隻,占總數的1%。
   
   (美國牛肉出口協會全球總裁 菲利浦•宋特)
   我們的標準,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要求的高得多,我們檢驗的標準程度,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建議的高出六倍,我們也去除SRM,就是所謂的特定風險物質,這些正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要求的。
   
   憑著對牛肉安全的自信,美國政府不曾停止遊說各國解除禁令,日本曾經是美國牛肉第一大出口國,但面對美國國務卿萊斯親口要求,日本官員也斷然拒絕,即使是日本民眾,對於美國牛肉的安全性,也有疑問。
   
   (日本環境省諮商員 長本政子)
   對於一般主婦來說,國產牛的詳細檢查,讓她們覺得比較安心,比較放心。
   
   即使美方一再強調牛肉安全,先進國家解禁的還是有限,如今美國又爆發第二起狂牛病例,距離以往牛肉出口的風光,美國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公視新聞林珍汝、王興中採訪報導。
   
   謝金河:在先前衛生署停止美國牛肉進口,我們大概在停止進口一年四個月之後,重新又開放進口,重新開放進口,到目前來看大概不到三個月,馬上又有新的病例出來了,所以現在又停止進口,所以民眾當然現在要問的,這個當時為什麼要開?現在為什麼要禁?這個因為時間很短,這個整個決策過程,是不是請處長來幫我們把衛生署在做開放跟停止美國牛的進口之中,產生決策的一個考量,正式來向我們國人稍微解釋一下好不好?
   
   陳陸宏:當時為什麼要開放又關,是因為基本上來講,我們認為第一個傳播的途徑來自於飼料,所以源頭管理的概念,假如飼料的管理做得好的話,後面就比較好處理了,因此從源頭管理概念,飼料,在1997年有個飼料禁令,我們不能再把它當做原料,這是飼料的部分,然後呢,後面所做了一連串的措施,包括比方說把這個骨頭去除,把特定危險物質、特定風險物質去除等,這些都做得好以後,整個肉就沒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也下了一個結論,肌肉,就是…不是chicken,是muscle,那個肌肉是不具有感染力的,這在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下了這樣的結論,當然前提還是有前面所做的,去除SRM那些動作,或者是飼料禁令等,我們到三月份的時候就宣布我們準備從四月份開放,那個時候是評估這樣子以後,就開放,安全上沒有什麼顧慮。另外為什麼又關起來?剛才提到程序上的問題,是因為在開放的時候,就跟他講說,如果開放以後,又有一個案子產生,我就先把門關起來,幹什麼呢?就是把那個特定的案子把它釐清了以後,我們再來做考量,所以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東西,原來決策過程是這樣子來的,那我剛才也還是提到日本的例子,日本是2001年才開始做飼料禁令的規定,美國是到1997年,這個之間太近了,坦白講,我反而對日本比較不放心,是因為太靠近我們那個飼料有沒有用完的那個過程。
   
   謝金河:站在學術界的立場來講,請賴教授來評鑑一下,這次整個衛生署的開放,跟停止進口美國牛肉的決策,你的看法。
   
   賴秀穗:我剛才已經提過,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所規定的這個衛生法典,它是七年的規定,這是法,是解除疫區,但是國與國之間可以透過談判,考量到防疫的安全還有食物的安全,可以來協商,看怎麼樣來進口。衛生署做了這個決定,也是因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訂了一個法,在疫區的這些牛隻,如果在三十月齡把牠屠宰,屠宰的方法不要去污染到,符合這個標準,然後去骨這樣的一個條件之下,來進口的話,是絕對是安全的,因為它們已經做過牛隻的感染實驗,一直都沒有辦法在牛肉監測到病原的存在,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應該說它可以進口,是沒有問題的,這是從疫區,去內臟、去骨、去神經組織,那就沒有問題,所以我認為衛生署做這樣的一個檢討,事實上是對於我們消費者,是一種很有幫忙的,對於可以吃到美國比較鮮美的牛肉,價格比較便宜,美國牛肉跟澳洲的牛肉,又有不太一樣。
   
   謝金河:有人喜歡吃美國牛肉。
   
   賴秀穗:不是,因為美國的牛肉,肥育期是用榖類來養的,也就是用玉米,澳洲的牛肉,牠是放牧的,吃草,所以他的牛肉…牛的肉都比較硬,我們那個牛排,就是要吃它有一些油脂的,美國牛肉吃榖類的,所以它的味道比較鮮美,比較鮮美,又好吃又價廉,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進口是安全的話,為什麼我們不進口呢?即使現在美國發現了新的病例,這頭牛也是八歲老的,是在1997年,禁止飼料餵飼牛隻的時候所出生的,這樣的一個情況,老實講,這是因為衛生署礙於法令,所以我們禁止它進來。事實上,如果現在再進來的牛肉也是安全的,如果說按照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規定來屠宰的話,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所以這點,我想消費者應該要去了解,更重要的是說,我們台灣不是疫區,我們台灣的牛肉,或者非疫區進口的牛肉,內臟、神經都可以吃,並不是不能吃,只是從疫區進口的,我們最好是不要吃。
   
   謝金河:問題是現在我們很難判定說,哪些吃到的牛肉是台灣的、澳洲或是美國的,這個上面沒寫名字,尤其台灣本地。
   
   陳陸宏:如果我們去超市看,它倒是都有標示,因為每個國家,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產品都覺得很驕傲,所以你可以看到,這是澳洲牛肉、紐西蘭的、美國的,都有這個,但是只有哪裡沒有呢?去吃牛肉麵的時候,因為牛肉麵本來就沒有標示,不過起碼大家可以放心,在台灣市面上出現的牛肉,應該都沒有問題,走私,那當然是另外的事情,其他應該都沒有問題。
   
   謝金河:現在我們來看一段就是,公視的記者最近發現,在政府宣布停止美國牛進口的前一周,我們赫然發現在基隆港進口的牛肉數量,比先前多了一倍,我們先看這段VCR。
   
   (VCR-3)
   爬上爬下,搬進搬出,防檢局的檢驗人員,忙著查驗剛進口的美國牛肉,拿著檢驗單逐一查核美國開出的檢疫代號,還要看看是否違規連帶骨頭輸入,這幾天暴增的貨櫃量讓他們忙碌不少。
   
   (防檢局檢疫官,施維祥)我們收的單件來講,最近這幾天的,美國牛肉申請的案件,有略為增加一點。以前一天可能三、四件,現在一天可能會有五、六件,從三、四個貨櫃,增加到五、六個貨櫃,每個貨櫃的牛肉,都有一千多箱,光是基隆港,一天輸入的美國牛肉,就多了四、五萬公斤。
   
   謝金河:好,我們現在看到,在停止進口美國牛肉之前,我相信市面上已經囤積了相當數量的美國牛肉,現在一般民眾當然要問說,如果這個牛肉沒問題,為什麼要禁呢?如果說這個有問題,現在已經上架的,為什麼不讓它下架?這個對民眾的權益保障來講,有人會用這個來質疑衛生署的決定,最近我們看到很多的超市、賣場,很多民眾要搶購美國牛肉了,這個就是說,如果真的沒問題,是不是我們更進一步的來跟民眾來解釋這個決策?
   
   陳陸宏:是的,的確剛才提到說,大家都會有點矛盾,我剛才解釋說,把門關起來是因為程序上,因為你沒有帶印章嘛,所以不讓你申請戶口謄本,另外,我個人的好壞,我來想辦法證明,我是好人的角度來看。所以我們整個在這個事件,我們檢討的過程當中,的確我們沒有做好所謂的風險溝通的概念,沒有把我們這個訊息讓消費大眾知道,因此從今天開始,陸陸續續我們會有一連串的…也不叫宣導,就是一連串的說明,讓大家知道說,起碼目前,我們同意美國進來的這批,都是沒有問題,台灣是第一個,因為美國檢驗陽性以後…
   
   謝金河:再把門關起來的?
   
   陳陸宏:沒有,我剛剛才聽到說,好像有另外一個國家,我要回去再查證一下,但是目前是沒有的,所以這裡面,我們還要再準備另外一份資料,去告訴美國說,為什麼我關門,如果你們認為它是安全的,這是另外一個談論的問題。可是我們因為一開始認為,在市面上這些牛肉是安全的,所以不需要下架,觀點是說因為它是安全的,那為什麼是安全的?就是剛剛所提到包括飼料禁令,1997年的飼料禁令,包括去除SRM,包括它的屠宰方式等等,這裡面都是總體的評估,結果認為它是安全的,所以這兩個看起來是矛盾。可是其實它是兩件事情,一個就是說,因為你沒有帶印章,所以不給你申請戶口謄本,類似這個意思,那個是程序問題,一個就是說我們評估的結果,它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現在民眾當然也在疑慮美國到底給我們有多大的壓力,所以最近當然有人質疑陳總統對美國屈服,然後謝院長也在講,他美國都不能去,所以他不必抱美國大腿。
   
   謝金河:所以現在看起來,美國在政治上的壓力還是很大,衛生署到目前,有沒有感受到這個壓力?
   
   陳陸宏:因為我們一開始,把它界定是科學,食品的安全是要透過科學的驗證,或者是一些科學的討論,是一種科學的評斷,所以在這個部分不會有問題,因為科學只要拿出來,無從施壓的。坦白講,原來人家也在問說,你們那些審查的人,這個我從來沒有講過,就是人家AIT曾經問過我們說,你們那些審查的人夠不夠資格?我說我們裡面很多美國的博士,你對美國的教育沒有信心是不是?那這個就句點,就結束了。所以他們的確…美國一直很希望在各個地方是給很多的這種…也許叫做施壓、也許叫做關說,各種名詞都沒有關係,但是假設我們立場自己站得穩,像我們一開始,就界定它是科學的東西,所以他們沒有什麼機會,然後這裡面也提到說,是不是因為來自於上頭的壓力?我們從92年12月底開始關門,然後93年開始組一些委員會,然後美國在三月底送件進來,中間經過三次的會議,所以在裡面都可以發現,是我們自己在做一些科學上的評估工作,然後呢,好像大家也提到說,陳總統在美商的忘年會有宣布,那個已經到後期的事情,不瞞大家說,其實這種資訊,我們審查的結果資訊一定是…報給行政院知道,我們審查結果是不是這個地方,他知道我們的審查結果可能沒有問題,所以他講出一個期待,我不曉得,但起碼對我們來講,沒有什麼壓力,是因為本來就是按照這樣做的。
   
   謝金河:好,再請教賴教授了,這個美國牛肉安全不安全?
   
   賴秀穗:我做一個比喻,日本人最喜歡吃那個河豚,河豚是有毒的,你不懂得吃,你就會中毒,但是把它的毒去掉以後,非常安全,何況美國的牛肉,它並沒有帶毒在裡面,美國每年飼養將近一億頭的肉牛,屠宰三千多萬頭,每年…今年現在他做了這些這麼嚴格的一個監控,事實上是1%,已經滿多的,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規定是萬分之一,所以已經相當高的一個篩選、一個監測的數量,請大家不要恐慌,就一頭,在美國當地本身對牛肉的消費並沒有減少,他們減少的只是輸出的牛肉,減少到將近百分之四十幾,所以並不是說,他們美國人自己對牛肉的消費有恐慌,一點都沒有。
   
   謝金河:現在,我們拿到民生消費議題來講,我們現在一般人喜歡…比方說我吃牛雜湯,剛才賴教授也提到說,有些帶骨的不能吃,但是我們現在很多業者,比方說我們熬那個牛骨,現在英國非常有名的是吃牛舌,這些都跟牛的內臟有關,一般生活當中,我們也會經常面對,我們吃到這個牛的內臟的時候,我們到底有沒有風險上的顧慮?
   
   賴秀穗:這個要分清楚,一個疫區跟非疫區,非疫區來的這些牛,牠的腦、牠的內臟、牠的腸都可以吃,但是從疫區來的,我們是建議說,你不能吃牠的內臟、不能用骨來熬、腦更不能吃,有關舌頭,這個最好是不能吃,可是在英國,因為洋人對牛的舌頭非常有好感,所以他們對這方面也經過了很多的評估,因為舌頭是在頭部嘛,還有牽涉到扁桃腺的問題,從扁桃腺也有偵測到病原,所以他們考慮到舌頭也是滿危險的,從疫區來的要特別評估。英國本身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疫區,但是現在吃牛肉的,還是照樣在吃,世界流行病學專家也有評估,如果全球的人,跑到英國去吃一塊牛排的話,還沒有感染的機會,要吃兩塊牛排,才有一個人會感染,它的感染機率差不多是一百億分之一,所以這樣的一個風險,你說你要不要吃牛肉,這是一點,在疫區,何況是沒有疫區,那我們知道,從1986年宣布狂牛症以後,到現在二十年間,才一百多個…154個病例,那你看我們…我從流行病學來講,美國一年死於流行性感冒的人,有兩萬人,有將近二十萬人,因為流行性感冒住院,你看愛滋病,現在整個全世界將近有五千萬人感染,這個很多其他的…還有食物的污染,那個比這個更嚴重,這個要不要吃牛肉,你可以自己去評斷。
   
   謝金河:好,我想今天我們非常感謝我們處長跟賴教授,在一個小時的節目當中,他們非常完整把從美國牛肉的開放進口到管制進口,我們在面對美國牛肉所產生的狂牛病的相關的知識,做了一個非常深入的討論,我們希望大家在吃牛肉的時候,一方面建立風險意識,能夠確保自己身體健康,但是也不必過度恐慌,認為說像剛才我們賴教授提到,在開放牛肉進口到現在,整個人類有154個病例,我想也不必太過度恐慌,我們希望衛生署也能夠建立一個把關的好的制度,我們希望這個風波很快就過去,今天謝謝大家收看,下禮拜見,謝謝兩位。
   
 

回到新聞網    相關討論       


面對國家精華
2005-12-31 (128) '05大事 '06大勢
2005-12-24 (127) 自由化巨浪 淹沒農業?
2005-12-17 (126) 搶救卡奴大作戰
2005-12-10 (125) 拼觀光 台灣美在哪裡?
2005-11-26 (124) 經貿路前多挑戰
2005-11-19 (123) 為房市量體溫
2005-11-12 (122) 經濟加溫 寄望明春
2005-11-05 (121) 禽流感發威 經濟打寒顫?
2005-10-29 (120) 拼奧運 台灣憑什麼?
2005-10-22 (119) 二次金改 如何改?
2005-10-15 (118) 王建民點燃棒球熱
2005-10-08 (117) 全球防堵禽流感
2005-10-01 (116) 金改推手看二次金改
2005-09-24 (115) 司法改革 首重風紀
2005-09-17 (114) 存款保險有撇步
2005-09-10 (113) 物價蠢動 中油苦撐
2005-09-03 (112) 台灣人 你快樂嗎?
2005-08-27 (111) 看看南韓 想想台灣
2005-08-20 (110) 頭上腳下 全鬆綁
2005-08-13 (109) 油價狂飆 電價喊漲
2005-08-06 (108) 一流大學 = 一流教育? 
2005-07-30 (107) 人民幣升值 走勢與衝擊
2005-07-23 (106) 兩會與兩岸 回顧與前瞻
2005-07-16 (105) 消費金融面面觀
2005-07-09 (104) 以債養債 ”卡”危險
2005-07-02 (103) 美國牛肉 安不安全
2005-06-25 (102) 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
2005-06-18 (101) 報完稅 又要加稅?
2005-06-11 (100) 認識腸病毒 有備無患
2005-06-04 (99) 房市景氣 霧裡看花
2005-05-28 (98) 兩岸搭橋 先談經濟
2005-05-21 (97) 中國旅客 台灣歡不歡迎?
2005-05-14 (96) 報稅季節 抗稅聲浪
2005-05-07 (95) 連宋訪中 誰得利?
2005-04-30 (94) 五一專訪陳菊主委
2005-04-23 (93) 嚴法重刑救治安
2005-04-16 (92) 官民圍堵黑心貨
2005-04-09 (91) 新聞局長看新聞
2005-04-02 (90) 勞工退休金 新舊比一比
2005-03-26 (89) 反分裂法下的兩岸經貿
2005-03-12 (88) 反分裂?反和平?
2005-03-05 (87) 捉小偷辦大案
2005-02-26 (86) 二二八的昨日與明天
2005-02-19 (85) 專訪 行政院長謝長廷
2005-02-05 (84) 邱小妹事件:制度面與人性面
2005-01-29 (83) 兩岸包機起飛
2005-01-22 (82) 土增稅調降 誰有利?
2005-01-15 (81) 聲援台灣米-政府因應
2005-01-08 (80) 浩劫後-南亞救災與省思
2005-01-01 (79) 聲援台灣米--農民心情
2004-12-25 (78) 專訪研考會主委 葉俊榮
2004-12-18 (77) 藍綠放兩邊 經濟擺中間
2004-12-04 (76) 金馬之夜 國片等待曙光
2004-11-27 (75) 原湯加工 溫泉走味?
2004-11-20 (74) 用匯率看景氣
2004-11-13 (73) 從美國大選看台灣
2004-11-06 (72) 健保 要三贏或全輸?
2004-10-30 (71) 第一名的競爭力
2004-10-23 (70) 台灣媒體大未來
2004-10-16 (69) 兩岸直航 飛回原點?
2004-10-09 (68) 胡錦濤時代 兩岸走向
2004-10-02 (67) 地雷連環爆 股市心慌慌
2004-09-25 (66) 教改路 通向何方
2004-09-18 (65) 金融改革在台灣
2004-09-11 (64) 桃園停水十五天
2004-09-04 (63) 擋不住的土石流?
2004-08-28 (62) 綠色宜蘭 金色前景
2004-08-21 (61) 台南人的光榮感
2004-08-14 (60) 尋找台灣新文化
2004-08-07 (59) 金管局 管什麼?
2004-07-31 (58) 新舊勞退金 算盤撥清楚
2004-07-24 (57) 專訪副總統呂秀蓮
2004-07-17 (56) 傾聽大自然的怒吼
2004-07-10 (55) 兩岸方程式 有解? 無解?
2004-07-03 (54) 景氣紅燈 憂喜參半
2004-06-26 (53) 專訪考試院長 姚嘉文
2004-06-19 (52) 新生代 新客家
2004-06-12 (51) 小小指紋 大有學問
2004-06-05 (50) 外資心聲 說給總統聽
2004-05-29 (49) 從伊拉克看台美中
2004-05-22 (48) 科技產業向南走
2004-05-15 (47) 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2004-05-08 (46) 景氣春光 烏雲浮現?
2004-05-01 (45) 詐財電話 嘜擱咔啦
2004-04-24 (44) 部長夫人也被搶
2004-04-17 (43) 教鞭下的孩子
2004-04-10 (42) 激情過後 療傷止痛
2004-04-03 (41) 藍綠之外 第三勢力
2004-03-27 (40) 選後重整新財經
2004-03-13 (39) 鋼價上漲面面觀
2004-03-06 (38) 三二○的三張票
2004-02-28 (37) 經濟回春看今年?
2004-02-21 (36) 面對病毒大反撲
2004-02-14 (35) 禽流感 雞飛鴨跳
2004-02-07 (34) 司法改革向前行
2004-01-31 (33) 消費者 別當受氣包
2004-01-17 (32) 兩岸外交 隨大選起舞
2004-01-10 (31) 公投 投出變化球
2004-01-03 (30) 兩岸半導體大戰
2003-12-27 (29) 高科技帶動臺灣起飛
2003-12-20 (28) 是「客」人 也是頭家
2003-12-13 (27) 臺灣爭出頭 外貿打前鋒
2003-12-06 (26) 經濟冬盡 景氣回春
2003-11-29 (25) 當文化遇見創意
2003-11-22 (24) 大選最前線
2003-11-15 (23) 論文生波 夫子生氣
2003-11-08 (22) 北電子 南電信
2003-11-01 (21) 外交突圍 任重道遠
2003-10-25 (20) 偽卡「盜」走金融秩序
2003-10-18 (19) 金融版圖 合縱連橫
2003-10-11 (18) 基測組距 進退兩難
2003-10-04 (17) 港都躍升南方之星
2003-09-27 (16) 專訪 副總統呂秀蓮
2003-09-13 (15) 化科技為商機
2003-09-06 (14) 人氣市長拼政績
2003-08-30 (13) 體檢台灣經濟體質
2003-08-23 (12) 富人繳稅 窮人翻身?
2003-08-16 (11) 搶救飯碗大作戰
2003-08-09 (10) 新台幣與人民幣
2003-08-02 (9) 後山選戰 前線交火
2003-07-26 (8) 谷地景氣 曙光乍現
2003-07-19 (7) 教改路迢迢 師生心茫茫
2003-07-12 (6) 金融改革救台灣
2003-07-05 (5) 政治放兩旁 經濟擺中間
2003-06-28 (4) 景氣燕子 何時飛來?
2003-06-21 (3) SARS冷卻 大陸熱?
2003-06-14 (2) 好日子還要等多久
2003-06-07 (1) 拼完SARS 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