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共電視─面對國家

拼奧運 台灣憑什麼?
日 期: 2005-10-29
時 間:每週六晚間八點至九點 製作人:黃明明
主持人:謝金河



面對國家第120集 來賓陳全壽
   
   (第一段)
   
   謝金河:各位觀眾大家晚安,我是謝金河,歡迎再度收看公共電視為您製播的面對國家,今天要跟大家談一談國內的體育活動,現在開始到2008年,我們所面對的各種挑戰,職棒的熱潮在這個禮拜為止,美國職棒在太空人隊以0比4輸給白襪隊之後,美國總冠軍賽已經告一段落了。在日本,羅德隊也打敗了阪神隊,登上日本整個職業冠軍的寶座,台灣現在正在進行當中,也接近尾聲,從這次的棒球熱,一直到我們台灣的職業運動,來談到2008年。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體委會主委陳全壽 陳主委來到節目當中,我們陳主委是台灣到目前為止,國內體育的主管,他是運動員出身,也跟大家介紹,他曾經出賽過兩次亞洲盃的比賽,也是國內奧運的選手,到現在為止,他的十項最高紀錄,達到六千九百多分,也是國內十項運動,最早啟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運動員,台灣在早期的運動項目當中,我們陳主委在運動場上,也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勇將,今天他擔任體委會主委,陳主委是日本杏林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博士,從運動員出身,到出國去深造,現在是體委會主委,主委好。
   
   陳全壽:金河兄你好,大家好。
   
   謝金河:我們先來談談,從這次王建民的現象…以國內整個職棒的發展來講,棒球幾乎是台灣的國球,因為我們很多選手都有國際級的水準,這次王建民代表洋基隊,最少拿下八勝五敗的佳績,現在看起來,包括曹錦輝、包括郭泓志,在明年來講,都可能在美國的職棒大聯盟占有一席之地,這個現象,對整個國內的棒球運動發展看起來是有正面的、推波助瀾的效應,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台灣在未來要面對2008年的棒球奧運…因為中國大陸,已經確定是主辦國家,所以中國一定是有一席之地,台灣如果在日本跟韓國的強敵壓迫當中,我們最少能夠擠進前兩名,這是未來體委會非常重要的責任,我們如果來看從棒球的熱潮,讓台灣的棒球運動在未來整個奧運開打之前,能夠挺到…最少亞洲前兩名的一個席次,這點主委怎麼看?
   
   陳全壽:事實上,我們對台灣的棒球相當有信心,從亞洲盃、從世錦賽,一直到我去年在雅典看他們比賽,就是奧林匹克,我看到我們的選手,事實上是充滿了潛力,比我們想像的實力好一點,但是,我是認為…雅典我看完之後認為說,因為職棒季節很長,比賽完倉促成軍,然後把這個隊帶到雅典去比賽,有很多地方,是沒有辦法做得非常好的,譬如說它的team work,整個團隊激戰的時候,沒有辦法發揮,我們現在是用我們國家的力量,培養一隊很強的、業餘的國家代表隊,以這個當作主體,然後再加上國內的強打跟國外的強投,在美國的好的投手,如果能夠組成這樣的夢幻隊伍,我是認為說,我們在2008年的北京奧林匹克,很有可能創出佳績。當然主辦國占了一隊,剩下七隊,我們最少在亞洲,事實上就是要打贏日、韓,這個難度非常高,但是我是認為說,我們台灣棒球選手的潛力,很雄厚,這部分還是相當有希望的。
   
   謝金河:現在大家比較關切的,萬一如果在亞洲盃,沒有辦法拿到前兩名,台灣就在亞洲的晉級賽當中,我們就出局的話,這可能會有什麼結果呢?可能台灣會有很多運動員,被中國大陸網羅,如果台灣很多運動員個人身分,加入中國大陸棒球隊的話,這個將來體委會有什麼立場?
   
   陳全壽:我是認為,這種事情大概不會發生,我相信國內的很多好手,如果說,我們萬一不能參加奧林匹克,不能進入八隊裡頭,因為中國的職棒還沒有發展起來,他們如果是國內的好手,不是去日本,就是去美國,也不會說跳槽到大陸去,為他們打一場球,我是認為,這種情況大概不會發生,將來體委會會不會嚴格禁止,他們如果是職業選手的話,有他們的球團,政府的立場是不樂見這個,我們現在還沒有可以限制他們的機制,因為也是市場原理,職業選手,人家高薪聘請他去的話,說不定他們有這個潛力可以去,現在我們如果以棒球情況來講,棒球這種職業化…已經是在奧運的比賽裡面,職業選手都可以參加了,所以職業選手,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陳全壽:我們現在大概可以看到,如果以棒球來講,台灣能夠到外國打球的球星,他身價是越來越高,所以現在來講,王建民大概領三十萬美金的薪水,但是他今年投得很好,明年大概就有比較大的加薪空間,另外一部分,台灣有一些還打得不錯的,就變成到日本,去打日本的職棒,從最近的張誌家,還在嘛,你看到最近的陽氏兄弟,陽仲壽也在日本簽約了,這個情況來講,台灣好的選手,基本上美國也挖角,日本也在挖角,對台灣的棒球運動,真正留下來的,我們會不會擔心說,現在當然也在外面找一些洋將,但是真正來講,我們一些球技跟外國比起來,還是有一段差距,這樣的發展,大家對整個棒球運動,我們好手被挖角,體委會對這樣的一個態勢,將來是有什麼樣的看法?
   
   陳全壽:這個問題是有不同的看法,等於是有不同的解讀,我是認為說,假如我們有像王建民這樣的好手,現在國內也沒有那個環境,包括訓練跟比賽來栽培他的話,我是鼓勵他們到國外去發揮,是不是這些好手會流失,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果,負面的效果主要是說,台灣被稱為國球的職棒發展受到影響,棒球受到影響,我認為不會這個樣子,鼓勵的作用遠大於此。像王建民,他在美國這一季的成就,說不定就鼓勵了很多有潛力的年輕小孩子,所以這個我是認為,應該是非常正面的。
   
   謝金河:這個叫國際化現象。
   
   陳全壽:對對對,而且他們回饋回來的東西,比我們好手流失的價值更大,有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讓選手來奮鬥,也是一個好現象。
   
   謝金河:現在就是說,棒球大家看得到,它有很大的獎金或薪水的誘因,我們一般在田徑選手的部分,一般來看,一方面現在這種訓練環境,比較像過去那種…因為家庭很窮,我好好在運動場上發憤圖強,可能就有一席之地,現在一般來講,很少的家庭會鼓勵小孩子去從事運動活動,除了自己健身之外,把它當職業的比較少,所以變成這幾年,有一些斷層現象。比方說主委有一個十項運動,你當時是非常優秀的選手,後來我記得,到李福恩跟古金水那個時代,李福恩創下七千七百多分的記錄,後來停了將近二十年,就沒有辦法再更上一層樓,這幾年這樣看,斷層太久了,過去主委跑過一百公尺十秒六,到了蘇文和時代十秒四,但是十秒四,我看很久…現在好像有到十秒三五了,好像年輕一代,理論上來講,他們現在發育更好,但是台灣有非常多的田徑單項紀錄,好像很多年都沒有人破了,比方說楊傳廣的紀錄、紀政留下來女子的紀錄,好像都很久沒破了,這個是不是我們在未來的體育發展上…像現在來講,我們看區運會剛剛辦完,很多選手代表縣政府去參加,他拿一塊金牌,可能就三十萬、五十萬,個別獎賞,這種現象會形成運動員只是為了獎金去賣命,但是中間好像缺乏長期培養的計畫。像現在中國大陸為了2008年,他是主辦國,不斷在練兵,這個練兵,他有一個機制叫做「舉國運動」,他是把運動員集合在一起,然後由國家來培訓,這個培訓大概從1959年,蘇聯開始的一個制度,蘇聯、東歐以前都這樣弄,所以他的金牌項目非常多,現在全世界看起來,只有中國大陸還貫徹這個機制,這個對台灣來講,我們因為國家比較小,每一次…以前靠蔡溫義的舉重、靠棒球,現在靠跆拳,我們好像可以的大概就這幾項,田徑,我們基本上預賽就淘汰了,所以將來這個部分…因為主委是田徑出身,我們回來看看就是,台灣在田徑場上,我們到底有沒有一席之地?這個如果說,現在有一些我們不夠的地方,將來怎麼補強,能夠到2008年奧運會在舉辦的時候,台灣的選手,也可以在中國大陸的體育場,我們真的出類拔萃?
   
   陳全壽:非常謝謝,主持人對我的紀錄滾瓜爛熟,這個非常不簡單。以前我們的時代確實是…講清楚就是土法煉鋼啦,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誘因,就是喜歡,像我是從小就是興趣,一直這樣子拼。
   
   謝金河:所以我小時候很崇拜主委,因為比十項的時候,第一名陳全壽。
   
   陳全壽:現在的小孩子,要承受十項運動的訓練,那麼辛苦,因為它有十個項目,訓練時間很長,比賽是整整兩天,所以說是非常辛苦,從李福恩之後,確實斷層了十六年整整,這段期間我是認為說,我們以前沒有獎勵制度,我自己沒有拿過一塊錢的獎金。現在我們有很多獎勵制度,包括剛才主持人提到,全國運動會有幾十萬幾十萬,冠軍這次還有一百七十八萬,連續冠軍的話,可以拿到一百多萬,這個鼓勵也滿大的,像中國大陸…據說啦,冠軍大概是二十萬,到五十萬人民幣,有時候又加上一棟房子等等,那獎勵更大。有一位體操選手叫李寧,李寧退休之後,他自己開了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現在在香港上市,他的資產超過台幣一百億,所以他是大陸非常成功的例子,田徑運動是不是說,我們比較沒有希望,事實上,楊傳廣、紀政,當然身材都不錯,也不是那麼特別,大陸最近也有劉翔的高欄,拿了奧運冠軍,還有馬拉松,日、韓跟中國都非常強,當然我們是選項,像投擲,我們就不大行,短跑、跳遠,事實上都可以,十項也有潛力,我是認為說,雖然斷層了將近二十年,我們還是有希望。
   
   謝金河:現在就是說,這些優秀選手,我們在台灣,大致上就是變成土法煉鋼,我曾經在想,有一次我碰到…以前棒球協會的理事長是陳盛沺先生,參加亞洲盃的時候,我曾建議他說,不如把台灣的棒球選手,大家集合起來,送到古巴去特訓個半年,好好去操一操,回來就直接上戰場去打,我們現在棒球要比賽的時候,比方說世界盃啦、亞洲盃啦,大概要比賽的時候,我們把所有的選手,大家召集在一起,然後把全世界號召過來,他們就打球那幾天過來一下,打一打後,就一哄而散。這樣倉促成軍,通常來講要靠運氣,他們如果發揮的很好,很有默契,我們就名次好一點,像這次世界盃,前八強,台灣都沒進去,難免會給大家一些傷害,台灣棒球實力原本很強,這次連前八強我們都打不進去,當然它也是從全世界各自徵召,各自徵召有很大的風險,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有沒有比較好的一個培養人才的計畫?包括田徑選手,他如果非常有潛力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讓他到全世界參與比賽,不斷地在實戰當中來培養實力,這個可能會比在台灣土法煉鋼,說不定效果好一點,體委會有沒有這樣的計畫?
   
   陳全壽:有,這次世界盃我們三勝五敗,沒有進入前八,事實上,這次的世界盃,平均年齡22歲,都是大學選手為主力,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我們將來要挑戰2008年的主要構想,是今年就開始,所以以往我們是職棒的選手為主力,這次派出去的是業餘的大學生為主力,但每一個選手身材都非常好,我跟幾個人,包括跟林華韋、跟葉志仙、楊賢明他們幾個人談,我們認為說這一隊,輸了的這一隊,事實上就是我們將來的希望,對這個隊我不會太悲觀。現在已經不是土法煉鋼了,現在國家…我們訂了一個黃金計畫,黃金計畫主要就是,要挑戰2008年的奧林匹克,我們現在分成兩組人,一組就是特別的菁英選手,這個名額大概有二十個人,現在我們一個月給他三萬塊錢,一直到2008年,讓他生活上沒有憂慮,然後可以有一些營養費用等等,另外,有六百個人,是經過科學選才,經過選才,選出來的,我們就是透過科學的訓練方法,一直要把他…這六百個就是質優的,好的選進來,壞的淘汰出去,我們目標是七塊金牌,希望從二十個,特別菁英選手當中,會出現幾面牌子,六百個當中也會出現…
   
   謝金河:我們現在模擬一下,這是陳總統的目標,陳總統希望在2008年北京奧運,台灣最少有七面金牌,這七面金牌我們現在可能…我們稍微來沙盤推演,模擬一下。
   
   陳全壽:到底哪七項會脫穎而出,本來就是一些原理、原則,體重分級的,這個我們比較…不是說他們高大就好了,體重分級的,傳統的強項,適合我們台灣選手的運動種類,從這幾個條件來看,我們最有希望的是射箭,上次拿到銅牌,上次拿到銅牌和銀牌,這個是競技運動裡頭最客觀的一個項目,我們很短的時間裡頭,我們確實是只有一年多的,最後的拼命只有一年多,用各種很多科學方法,把他們帶到這個程度,所以進步的幅度來看,我認為是可能一到兩塊金牌,跆拳道可能也有一塊金牌,舉重我們也希望有一塊金牌,羽球、桌球、射擊,我們都希望會有,甚至於棒球,我跟很多棒球界的朋友在談,我最想要的其實是棒球這塊金牌,所以這樣分析,七塊金牌雖然是難度很高,因為像雅典…
   
   謝金河:這個難度高,跟主委報告就是說,我們如果像棒球來講,主委雖然希望棒球拿到冠軍,現在以細膩度來講,日本是非常強的,比方說我們現在台灣的選手到日本去打職棒,真的脫穎而出的大概都是投手,你看曹錦輝或是王建民,他們都是投手,日本到美國打職棒,除了投手之外,他的野手跟打擊是非常驚人的,你看鈴木一朗在水手隊,我看他站在那邊,所有美國的投手單單要投他都傷腦筋,為什麼?那個虎虎生威的樣子,這次你看到白襪的井口資仁,其實每一個…像紅雀的田口壯,日本的打擊手,其實表現都非常好,所以日本這一關,我們看起來不好過。南韓去年我們贏他,上一次我們贏南韓有點運氣,未來如果講實力的話,你看這次李承燁在羅德隊,他是非常重要的攻擊手,韓國有幾個在美國的職棒,其實都表現非常好,如果說他們把在外面的大軍全部都徵召回去,當然我們可以把王建民、曹錦輝跟郭泓志,都集合在一起,這一比的話,台灣基本上,實力來講,我想我們還是稍微弱一點,所以這個如果想拿冠軍,沒有一些再另外的加乘效果,看起來是有很高的難度,主委,這七面金牌來講,我想多少…像現在羽毛球來講,我們的鄭韶婕是打到銅牌了,她將來面對大陸選手,有沒有辦法更上一層樓?還有跆拳理論上我們應該更強,但是這幾年我感覺好像有走下坡的跡象,我們怎麼把它穩住,在上一次的奧運會裡面,台灣基本上是靠跆拳打出一片天,原來我們應該兩面,現在如果一面,也代表有比較大的逆轉,所以現在來講,我們的強項如果繼續維持,弱項能趕上來,這個主委有什麼看法?
   
   陳全壽:事實上我是保守估計說,跆拳道可能只有一面金牌,我們也看好朱木炎,他還是會繼續拼到那個…像一些好手,像吳燕妮身材也很好,這次世界大型運動會也拿到金牌,事實上是有希望,那棒球呢,如果說以總體的力量來看,我們跟日本、跟韓國比起來都要差一點,不過這個並不是打一整個季節,日本的選手好的就是說,他是全方位的,是全能選手,守、投、打、跑,什麼都好,確實我們在國外好的,就是投,像陳金鋒算是條件非常好,也沒有打出來。不過國際賽,這樣大家碰面,碰幾場,這種情況,台灣經常發揮出很好的成績,而且如果在北京打,在中國打的時候,我們的選手,心理上的壓力會少一點,而且責任感會重一點,當然這個難度非常高,大家都曉得,我希望在很多不可能當中去創造一個可能。現在除了日本以外,還有一個古巴,古巴更強,美國很難搞,所以這樣的話,七面看起來,這個如果沒有更大的意志力跟魄力來突破的話,我覺得難度還是非常高,雅典主辦奧林匹克,這個國家也只拿了七面金牌,所以知道說,我們當然不是主辦國,是深入敵陣,七面事實上是相當困難的,不過這個目標是總統的宣示,我體育界的人,尤其我是科班出身的,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謝金河:請問一下主委,你是田徑場上的老將,我們國內的田徑場上,在這幾年當中,有沒有看到一些年輕的新彗星,將來有希望的?
   
   陳全壽:這次全國運動會,我們已經很久…破全國紀錄的很少,今年破了十八種全國紀錄,有八十幾個種類是破大會紀錄,剛才講到十項,我們有一個蕭賜斌,今年他是跑了七千六百六十幾分,他中間又參加接力,跑來跑去地弄得很累,事實上他的實力已經接近八千了,另外一個好手是輔仁大學三年級的孟祥祖,蕭賜斌身高188cm,孟祥祖是186cm,身材都不錯,條件也不錯,我想這兩個選手遲早會破八千分,楊傳廣的紀錄是八千零九分,現在我們還沒有破世界記錄破九千。不過我是認為說,選手就是一種心理障礙,譬如說王建民,在美國表現很好,他鼓勵出很多選手,尤其現在在美國的投手,可能忽然間會變好,他把這種心理上的一些負擔給它解除掉,如果說我們有…像一百公尺的選手劉元凱,十秒三五,有一次是跑十秒二九,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風速是二點二米超過了,這一次是預賽的時候跑出來的,所以我是認為說有希望,田徑這個東西,要在奧林匹克拿一塊牌子,這個真的是…像我們期待楊傳廣期待得那麼殷切,也拿不到。
   
   謝金河:所以田徑實在是難度太高,如果以東方人身材來講,我們在長跑項目,比方說像馬拉松或這種三千、五千這種,比較沒有受體型限制,現在中國大陸在這個部分,慢慢也趕上了,因為每次看到,奧運的馬拉松比賽,除了非洲以外,像日本很強,尤其在女子項目,台灣有沒有辦法在這個部分,可以稍微趕上來一點?
   
   陳全壽:馬拉松事實上,世界最強的當然是非洲,非洲,尤其是東非肯亞,東非這個地方是最強,有一個地方的一族人,現在世界上馬拉松好手,百分之七、八十都有這一族人的血緣,中國也很強,日本、韓國都很強,如果從人種來看,我們應該也可以強,但台灣是高溫多濕,馬拉松的訓練量很大,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達到那麼大的訓練量,產生所謂早期疲勞,因為流汗、高溫多濕,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達到那個訓練量,一年最少要跑八千多公里,不是慢跑,就是要消化那麼大的訓練量,所以我們如果要訓練出好的馬拉松選手,事實上,要挑選好的選手,送到國外去,譬如說到高地,到國外天氣比較爽涼的地方,訓練,除此之外,在台灣的訓練,長跑不大可能,因為我們受到氣候限制,現在像林義傑這樣,只能跑到外面,林義傑就跑到全世界去,他也不是馬拉松,如果他跑馬拉松…他是毅力超強,真正說競技…他跑馬拉松沒有辦法,沒有辦法。
   
   謝金河:我們在這個單元稍微休息一下,下個單元,我們繼續來看看台灣的整個職業運動跟職業運動項目,在2008年,我們到底如何脫穎而出,休息一下。
   
 

回到新聞網    相關討論       


面對國家精華
2005-12-31 (128) '05大事 '06大勢
2005-12-24 (127) 自由化巨浪 淹沒農業?
2005-12-17 (126) 搶救卡奴大作戰
2005-12-10 (125) 拼觀光 台灣美在哪裡?
2005-11-26 (124) 經貿路前多挑戰
2005-11-19 (123) 為房市量體溫
2005-11-12 (122) 經濟加溫 寄望明春
2005-11-05 (121) 禽流感發威 經濟打寒顫?
2005-10-29 (120) 拼奧運 台灣憑什麼?
2005-10-22 (119) 二次金改 如何改?
2005-10-15 (118) 王建民點燃棒球熱
2005-10-08 (117) 全球防堵禽流感
2005-10-01 (116) 金改推手看二次金改
2005-09-24 (115) 司法改革 首重風紀
2005-09-17 (114) 存款保險有撇步
2005-09-10 (113) 物價蠢動 中油苦撐
2005-09-03 (112) 台灣人 你快樂嗎?
2005-08-27 (111) 看看南韓 想想台灣
2005-08-20 (110) 頭上腳下 全鬆綁
2005-08-13 (109) 油價狂飆 電價喊漲
2005-08-06 (108) 一流大學 = 一流教育? 
2005-07-30 (107) 人民幣升值 走勢與衝擊
2005-07-23 (106) 兩會與兩岸 回顧與前瞻
2005-07-16 (105) 消費金融面面觀
2005-07-09 (104) 以債養債 ”卡”危險
2005-07-02 (103) 美國牛肉 安不安全
2005-06-25 (102) 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
2005-06-18 (101) 報完稅 又要加稅?
2005-06-11 (100) 認識腸病毒 有備無患
2005-06-04 (99) 房市景氣 霧裡看花
2005-05-28 (98) 兩岸搭橋 先談經濟
2005-05-21 (97) 中國旅客 台灣歡不歡迎?
2005-05-14 (96) 報稅季節 抗稅聲浪
2005-05-07 (95) 連宋訪中 誰得利?
2005-04-30 (94) 五一專訪陳菊主委
2005-04-23 (93) 嚴法重刑救治安
2005-04-16 (92) 官民圍堵黑心貨
2005-04-09 (91) 新聞局長看新聞
2005-04-02 (90) 勞工退休金 新舊比一比
2005-03-26 (89) 反分裂法下的兩岸經貿
2005-03-12 (88) 反分裂?反和平?
2005-03-05 (87) 捉小偷辦大案
2005-02-26 (86) 二二八的昨日與明天
2005-02-19 (85) 專訪 行政院長謝長廷
2005-02-05 (84) 邱小妹事件:制度面與人性面
2005-01-29 (83) 兩岸包機起飛
2005-01-22 (82) 土增稅調降 誰有利?
2005-01-15 (81) 聲援台灣米-政府因應
2005-01-08 (80) 浩劫後-南亞救災與省思
2005-01-01 (79) 聲援台灣米--農民心情
2004-12-25 (78) 專訪研考會主委 葉俊榮
2004-12-18 (77) 藍綠放兩邊 經濟擺中間
2004-12-04 (76) 金馬之夜 國片等待曙光
2004-11-27 (75) 原湯加工 溫泉走味?
2004-11-20 (74) 用匯率看景氣
2004-11-13 (73) 從美國大選看台灣
2004-11-06 (72) 健保 要三贏或全輸?
2004-10-30 (71) 第一名的競爭力
2004-10-23 (70) 台灣媒體大未來
2004-10-16 (69) 兩岸直航 飛回原點?
2004-10-09 (68) 胡錦濤時代 兩岸走向
2004-10-02 (67) 地雷連環爆 股市心慌慌
2004-09-25 (66) 教改路 通向何方
2004-09-18 (65) 金融改革在台灣
2004-09-11 (64) 桃園停水十五天
2004-09-04 (63) 擋不住的土石流?
2004-08-28 (62) 綠色宜蘭 金色前景
2004-08-21 (61) 台南人的光榮感
2004-08-14 (60) 尋找台灣新文化
2004-08-07 (59) 金管局 管什麼?
2004-07-31 (58) 新舊勞退金 算盤撥清楚
2004-07-24 (57) 專訪副總統呂秀蓮
2004-07-17 (56) 傾聽大自然的怒吼
2004-07-10 (55) 兩岸方程式 有解? 無解?
2004-07-03 (54) 景氣紅燈 憂喜參半
2004-06-26 (53) 專訪考試院長 姚嘉文
2004-06-19 (52) 新生代 新客家
2004-06-12 (51) 小小指紋 大有學問
2004-06-05 (50) 外資心聲 說給總統聽
2004-05-29 (49) 從伊拉克看台美中
2004-05-22 (48) 科技產業向南走
2004-05-15 (47) 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2004-05-08 (46) 景氣春光 烏雲浮現?
2004-05-01 (45) 詐財電話 嘜擱咔啦
2004-04-24 (44) 部長夫人也被搶
2004-04-17 (43) 教鞭下的孩子
2004-04-10 (42) 激情過後 療傷止痛
2004-04-03 (41) 藍綠之外 第三勢力
2004-03-27 (40) 選後重整新財經
2004-03-13 (39) 鋼價上漲面面觀
2004-03-06 (38) 三二○的三張票
2004-02-28 (37) 經濟回春看今年?
2004-02-21 (36) 面對病毒大反撲
2004-02-14 (35) 禽流感 雞飛鴨跳
2004-02-07 (34) 司法改革向前行
2004-01-31 (33) 消費者 別當受氣包
2004-01-17 (32) 兩岸外交 隨大選起舞
2004-01-10 (31) 公投 投出變化球
2004-01-03 (30) 兩岸半導體大戰
2003-12-27 (29) 高科技帶動臺灣起飛
2003-12-20 (28) 是「客」人 也是頭家
2003-12-13 (27) 臺灣爭出頭 外貿打前鋒
2003-12-06 (26) 經濟冬盡 景氣回春
2003-11-29 (25) 當文化遇見創意
2003-11-22 (24) 大選最前線
2003-11-15 (23) 論文生波 夫子生氣
2003-11-08 (22) 北電子 南電信
2003-11-01 (21) 外交突圍 任重道遠
2003-10-25 (20) 偽卡「盜」走金融秩序
2003-10-18 (19) 金融版圖 合縱連橫
2003-10-11 (18) 基測組距 進退兩難
2003-10-04 (17) 港都躍升南方之星
2003-09-27 (16) 專訪 副總統呂秀蓮
2003-09-13 (15) 化科技為商機
2003-09-06 (14) 人氣市長拼政績
2003-08-30 (13) 體檢台灣經濟體質
2003-08-23 (12) 富人繳稅 窮人翻身?
2003-08-16 (11) 搶救飯碗大作戰
2003-08-09 (10) 新台幣與人民幣
2003-08-02 (9) 後山選戰 前線交火
2003-07-26 (8) 谷地景氣 曙光乍現
2003-07-19 (7) 教改路迢迢 師生心茫茫
2003-07-12 (6) 金融改革救台灣
2003-07-05 (5) 政治放兩旁 經濟擺中間
2003-06-28 (4) 景氣燕子 何時飛來?
2003-06-21 (3) SARS冷卻 大陸熱?
2003-06-14 (2) 好日子還要等多久
2003-06-07 (1) 拼完SARS 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