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共電視─面對國家

公投 投出變化球
日 期: 2004-01-10
時 間:每週六晚間八點至九點 製作人:黃明明
主持人:謝金河



面對國家第31集、林佳龍
   
   謝金河:各位觀眾大家晚安,我是謝金河,歡迎再度收看公共電視為您製播的面對國家,總統大選剩下不到70天了,在今年的總統大選當中,大家廣泛注意到一個議題,在陳總統提出防衛性公投之後,引起朝野雙方激烈的對立,在公投還沒有付諸實現之前,我們在國際間也看到,美國最近透過非常多的管道,來表達臺灣不得有改變現狀的任何一個行動,中國大陸現在也是用各種方法來壓制臺灣的行動,今天在節目當中,我們邀請到行政院的發言人,林佳龍博士,我們要針對公投議題、兩岸關係,現在的中美關係的概況來深入探索。
   
   我們今天邀請到了林佳龍發言人,特別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發言人最早是在中正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後來擔任臺灣智庫的董事,出任發言人之前,是擔任國安會的諮詢委員,到去年開始,跳到火線上來擔任,行政院長游錫(方方土),游院長的發言人,他個人是美國耶魯大學的政治學博士,最近也剛剛發表新書,在這個敏感的關鍵時刻,我們非常感謝發言人,能夠到公共電視的節目來,發言人好。
   
   林佳龍:主持人好,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
   
   謝金河:在總統大選之前,國人非常關切一個議題是防衛性公投,它會不會在320的總統大選,大家有這個機會投一次,也就是說,在臺灣這麼多年當中,我們在中國大陸的壓力之下,臺灣從來不敢想像有公投,現在公投法也通過了,現在防衛性公投看起來,好像是欲罷不能,但是現在看起來,這個阻力也是非常大,所以在目前一方面劍拔弩張,一方面各種反制力量不斷湧出的情況之下,阿扁總統或是我們行政院,面對這場壓力,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一個應變對策之道?
   
   林佳龍:好,謝謝,今年的總統大選,同時舉辦第一次的,全國性的公投,也就是防衛性的公投,這個答案是非常確定的,不會有絲毫的變化,我們也應該從正面,來看待這樣一個事情,因為這是喜事,這不是一件…就是不好的事情,當然大家也很關心防衛性公投,可能引發美中台的互動,是不是會影響到臺灣的安全、或我們的外交關係,就這個部份來看,我是覺得看美中台關係,要看基本面,不能夠受單一事件,過度的、誇大的推論,但是比較可惜的是,臺灣部份的在野人士,還有部份的媒體,常常會誇大美中台關係裡面對臺灣比較不利的這個部份,事實上可能會引起沒有必要的誤解跟恐慌。
   
   我舉例子來講,譬如說很多人會覺得說,是不是美國反對臺灣辦公投,或防衛性公投,事實上包括聯合報,在去年秋天的時候,有引述包道格代表,說他反對臺灣的公投,事後他們美國還做澄清,事實上美國也不可能去反對臺灣的公投,還有包括最近在元月一號,美國國務院的發言人有提到說,他們反對改變現狀的動作,包括就是臺灣跟美國都有,包括台灣跟中國都有,包括改變現狀的公投,所以他很清楚的是,重點是在改變現狀,不在公投,可是國內的媒體就擴大報導說,美國進一步又反對我們320辦防衛性公投,事實上我們不管透過外交的管道,或是其他的非正式的一個管道,都可以很清楚的確認,美國是關切臺灣的公投,可不可能引起中國過激的反應,臺灣後續的處理會是什麼,而不是說去反對臺灣來辦公投,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國人要有正確的理解,也要有信心,基本上我的看法是,布希政府在這三四年以來,在處理美中台關係,美台關係是持續有在改善、突破,基本上是一個盟友的關係,我待會會說明,現在美中關係,它經歷了很多的波折,有變跟不變的地方。
   
   謝金河:一般老百姓現在感受比較強烈的就是說,阿扁總統在這次訪美之行,到巴拿馬、出訪美國的過程裡面,美國對陳總統,是非常高規格的接待,這個接待大家覺得美中關係好像…美台關係非常良好,在公投事件之後好像,當然這裡面有暗潮洶湧,一般局外人,好像不太容易看出這裡面,有一個新的究竟…到底美國是贊成還是反對,現在就是說,在野黨的立法委員,在立法院也有很多的砲轟,他好像把中美關係講得非常的嚴重,實質上老百姓也不太容易把這個實質的狀況弄清楚,現在中美關係的狀況,依發言人來看,現在的情況到底怎麼樣?
   
   林佳龍:基本上美國在看待臺灣跟中國,是不一樣的一個角度,美台是盟友的關係,所以這三年多來,我們有很多突破,美國對台軍售質量的提升,雙方面高層次的安全對話,還有元首的過境訪問,以及開始在洽談一些經貿合作,包括自由貿易協定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好朋友之間,有時候會因為有一些事情的溝通協調,而有不一樣的意見,這個層次不是一個立場的矛盾,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一個協調問題,反之美中關係,它具有戰略上的一個根本的衝突,也就是中國崛起之後,軍力擴張,引起了美國在亞太地區安全的一種威脅,另外還有包括像經貿的摩擦,像最近匯率、還有這些投資的問題,以及包括人權、包括西藏跟臺灣問題,這些都是很難解的,只是說因為中共過去長期以來,想把美中台關係,變成一個零和的關係,要求美國如果對中國好,就不能對臺灣好,那麼美國慢慢地,他知道說不能掛勾,他要脫勾。當然不斷地,他也必須要去改善跟中國的關係,尤其在布希上台之後,面對了911的恐怖攻擊事件以後,雖然先前美中有,誤炸南斯拉夫大使館以及EP3撞機事件,所以美國需要來改善跟中國的關係,這個東西我們看到最關鍵是,中國本身他有一個戰略上的調整,他不搞對抗、加強合作,所以應該是說,中國來配合美國大的一個政策,當然美國也會給他面子,因為他自己拿了裡子,至於說中國老是想犧牲臺灣,來搞好中美關係,美國是有給我們不斷的承諾,這是兩件事情,而我們也有這樣的一個信任,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當然…
   
   謝金河:防衛性公投,好像讓人家感覺被連在一起了,我們透過持續的溝通跟說明,事實上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大家了解今年11月,是布希總統要連任,美國總統大選,對臺灣這次公投的決策,會不會產生一些比較突發性的變數?
   
   林佳龍:站在布希政府他現在大選年,有兩個很重要的考量,一個是反恐,一個是經濟,這兩個因素都需要中國一定的配合,所以他要在表面上,會盡量維持好美中的一種和諧的關係,但是不是說反恐真正靠中國,是希望他不要搗蛋,因為不管在阿富汗、伊拉克,或者是在北韓的問題,事實上中國能給美國的幫助,事實上很有限,但是外交上是需要中國這樣的一個配合,經濟上,雖然中美有貿易的摩擦,可是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會影響到整個區域經濟,乃至於美國的經濟,所以他希望這個變數也不要太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是希望盡量淡化中美的衝突。但是對臺灣來講的話,所以他會希望說,臺灣在辦防衛性公投的時候,會不會引起中共過激的反應,可是我們要了解的就是,其實他這個背後的,一個美國的兩岸政策,基本上並沒有變,還是強調三個公報跟臺灣關係法,這個關鍵的前提是和平解決爭議,這個東西是優先於任何其他的主張,這個部份是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也就是和平解決的前提。
   
   謝金河:現在發言人提到中國這次的反應,我們臺灣雖然沒有報導很多,但是我看有一個重要訊號,國台辦的副手周明偉,突然之間下台,周明偉一向被視為是未來主導兩岸關係裡面,非常關鍵的一個明日之星,突然之間他下台,這個是不是代表說,中國對臺灣公投之間的壓力,慢慢有升高的這種跡象,我們怎麼評估?
   
   林佳龍:這個現象是值得注意,但也不必要過度去擴大,因為有些人習慣把中國內部,好像有鴿派跟鷹派,有所謂改革派跟保守派,事實上他們的立場是相當一致的,所以很多人會想說,胡錦濤是不是跟解放軍的立場不一樣,周明偉下來,最主要我們的了解,他對臺灣政治發展的情勢沒有判斷的正確,這個跟先前…就是四年前的總統大選,他們後來也換了很多人,臺灣的政治節奏太快了,對於陳總統他主張一邊一國、主張新憲法、主張公投,這些反應臺灣民主發展的趨勢,他們對台工作人員沒有正確的掌握,或者他們掌握之後呢,有時差,反應上面沒有及時的制止,所以他們內部總是要找一些人來承擔這個責任,比較是屬於一種,就是內部的一種政治的較勁,跟找一個人來承擔責任,不代表說他是派系鬥爭,或對台政策有什麼根本的改變。
   
   謝金河:現在為了要推動公投,我們政府也派出遊說團,到幾個國家去說明,我們這次要辦公投的一些內涵,現在來講,經過他們回來之後,是不是很快會達成共識?
   
   林佳龍:基本上我們要辦防衛性公投的決心,是很堅定的,方向也是很明確的,也就是要跟和平、反戰有關的,所以它不涉及改變現狀,至於說具體的文字,還在研議當中,所以這些所謂公投的宣達團,它本身事實上主要是跟…包括智庫或二軌,或者是說跟社會各界的一種溝通,它並不是說要攜帶一個已經訂好的題目,去尋求他們的同意,反而是說去把他們國際上的反應,把它整理出來,同時也跟他們說明臺灣要辦公投的決心、以及已經確定的方向,這樣才不會引起誤解,好像我們自己辦公投,還要外國人來同意,或者是說我們現在題目還沒有訂,因此還會有被施壓的空間,這樣的一個理解都是錯誤的,事實上我們政府派智庫出國,或者派高層官員出國,是非常頻繁,只是大家最近把焦點放在這裡,會過度的期待這樣一個公投宣達團它的角色。
   
   謝金河:按照發言人的評估就是說,這次的公投好像是非投不可,假如說不投的話,對今年的總統大選,看起來變數當然就大了,所以勢必要克服很多的困難,這個怎麼樣對外界講得比較清楚?比方說我在臺灣的資本市場也看到很多外資,他們對公投是非常害怕的,我解釋好久,他們還是有點恐懼感,你從外國在臺灣的,資本市場的活動來看,未來在總統大選過程當中,我們怎麼樣透過各種關係,把公投對臺灣的必要性,有效地表達給老百姓了解,這個是未來執政團隊,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這個發言人什麼看法?
   
   林佳龍:當然我們要從負面跟正面兩個角度來看,負面,如果我們因為,一些國際的誤解或壓力,就不辦公投,臺灣就變成第二個香港,以後臺灣的內政、民主化任何的一個措施,包括修改或制訂憲法,北京也會說三道四,所以這個是不能夠讓的,很清楚。我們過去衝破了國會改選、總統直選,公投也是臺灣民主發展很自然的一個趨勢,所以這個不能夠窄化成好像陳總統個人的陰謀,說他個人為了選舉的考量,事實上這是一個時代的潮流,如果說如有很多人講的,是總統為了選舉的考量,那很明顯,如果這樣國際的反應,對他選舉可能不利啊,那為什麼他還堅持呢?所以一定是有個人選舉之外的、對臺灣發展的一個使命感,我覺得這一點不能夠輕忽,很多這種錯誤的邏輯,是這樣子講的,陳總統因為治國無方,經濟搞不好,所以想要用兩岸問題來激怒中國,造成中國出兵,臺灣人民就會支持陳總統,來贏得大選,事實上這些論述的前提,跟結論都是錯的,陳總統在他的領導之下,像臺灣,除弊跟興利都在做,臺灣經濟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也慢慢有改善,政治的改革也持續在進行,所以事實上陳總統要當選,不需要藉由公投,尤其是防衛性公投,而是整個時代的發展,他基本上是有這樣的一個使命感。從正面來看,就是我們這一個,臺灣辦公投,讓臺灣的民意在美中台的互動裡面,以後會變成一個關鍵的因素,不然的話,國際勢力就要求我們的民選總統,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所以讓民意出來之後,變成說讓大家都要來了解臺灣的民意,當然民意就會帶有不確定性,現在大家之所以比較憂慮,是因為題目還沒出來,我相信,等題目在幾個禮拜之後公佈了,大家會覺得說,這是非常正當的,中共要因此而犯台還是很難的。
   
   謝金河:我請教發言人就是說,公投突然之間...因為過去我們很少講公投,大概從去年開始,公投才出來了,到底是陳總統個人的想法?還是有經過團隊,大家沙盤推演,大家慎重得出來一個結論?
   
   林佳龍:其實公投的運動,這十幾年來是持續在發展,它有兩個軸線,一個是臺灣的主權運動,另外一個就是基層的環保運動,但是一直突破不了,而在過去這一年來,其實本來也不樂觀的,而是因為泛藍,後來在去年的年終的一個臨時會,大轉向,所以使得這整個政治地盤起了根本的變動,公投取得了正當性之後,就進入立法歷程,立法歷程很攻防,所以最後的條文妥協,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一個公投法,所以他是有持續的民意的支持,也是一個很正當的改革,主要是泛藍的跟進,突破了障礙,這樣的一個公投,事實上在整個執政黨裡面,是想了很久,但是原來沒有預期會這麼快,沒有東風,應該是國親提供了公投,最後臨門的一腳,當然這也必須要…雖然動機可能不是,真的為了公投,但是也必須肯定他們在這個事情上所做的貢獻。
   
   謝金河:我們謝謝發言人,我們在第一個單元當中,大概把公投目前在美中台三地的互動跟狀況,我們稍微沙盤推演了一下,下個單元我們繼續再把公投所產生的,各方較勁的問題,我們深入再來探討。
   
   (第二段)
   
   謝金河:歡迎回到現場,再請教發言人一個問題,我們在報紙上,這兩天看到有關防衛性公投的問題,總統府方面表示,他說文字草案將在一月底之前出爐,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也指出,公投用字將有政策意涵,要請教發言人這政策意涵指的什麼意思?
   
   林佳龍:我稍早有問過邱秘書長,他的意思是,他強調其實我們還有點時間,可以徵詢各界的意見,但公投的這個題目是很明確的,就是臺灣二千三百萬的人民,要和平反戰爭這樣的一個決心,當然各界想,這樣子是一個立場,它的後果是什麼?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中共有善意的回應,譬如說他宣佈撤掉1個飛彈,譬如說不以武力來犯台,或者是他表示他要逐步地撤退飛彈,當然我們也會有相對的,善意的反應,反之呢,如果他繼續加強文攻武嚇、外交的孤立,我們的人民當然也可能透過未來的立法,或未來的一些措施來更具體的呈現這個問題,所以他讓很多人的理解是,防衛性公投好像投一次就沒有了,事實上防衛性公投,未來是可以依據兩岸情勢的發展,然後不斷的來投,這個投就是讓壓力是指向北京,這是戰略上一個很大突破。我們臺灣長期生活在紅色陰影之下,老是問自己有沒有挑釁對方,而且有沒有挑釁的解釋權,還是在北京,所以我們為什麼不讓問題的焦點,變成是北京對我們的文攻武嚇,所以如果你有善意回應,我們也會有善意反應,如果你沒有,甚至更惡意,臺灣人民當然要更清楚的要表達自己的意思,要走自己的路,對他們的這種作為,以更直接的方式來表達反對的意見。所以他在表達其實是這樣的一個互動,假設說我們未來是防衛性公投投了之後,他還是沒有反應,我們可能必須要加強我們自己,這種在兩岸談判上更堅定的立場,或者是說如果他有善意回應、開放的措施,我們可以加速包括通航的問題等等。
   
   謝金河:這次公投所引起的雙方的角力賽,對臺灣來講,從正面來看,公投是臺灣在行使國家主權的認知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大步驟,也是讓臺灣能夠重新引起國際重視的重要手段,現在有人反對說,像立法院的在野的立委,他們認為說,我們政府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尤其中共這麼強大的一個壓力,如果站在你是一個學者的立場,怎麼樣來評估臺灣在總統大選,同時行使防衛性公投,在成本效益上對臺灣的利弊得失,你怎麼評估?
   
   林佳龍:首先就是,我們台灣是希望維持現狀不被改變,防衛性公投也是我們的內政,是民主深化的一部份,這個我想道理上是很清楚,要改變現狀的是中國方面,而且他是每天每年在改變,事實上他的國力強之後,對我們絲毫沒有手軟,這個表現在,他推動漸進式的統一、文攻武嚇、外交孤立、經濟的滲透、政治的分化,這些無一日不在進行,因為國人長期有無力感,好像就默認了,所以這個東西必須講出來,改變現況的是北京當局,不是我們,臺灣因為相對…我們國家比較小,所以我們要在國際上發聲,有時候比較困難,所以透過防衛性公投,一開始國際媒體也許不太適應,但是他會開始去思考,為什麼臺灣要辦這個?就算臺灣辦這個沒什麼好處,但至少也沒什麼壞處,這個時候就會開始去質問北京對我們的打壓,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個門檻,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心防,突破之後,兩岸才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在國際上發聲,然後被平等的看待,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戰略上很大的突破。
   
   謝金河:臺灣向來都存在如族群的對立、或是國家認同的問題,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這次公投,讓大多數的國人,對台灣是一個…老早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大家重新產生一些正面的認知,有沒有幫助?
   
   林佳龍:其實公民投票在臺灣有多重的意義,它有民主深化的意義,也有主權獨立的意義,也有民族認同的意義,基本上,我們抓的一個基調是說,它是民主深化的自然的發展,它當然會有主權的意義,也會有認同的意義,所有臺灣的人民,透過選一樣的總統,投一樣的公投,事實上就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的確認彼此是屬於一個共同的民主的社群,也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就有一個法國的思想家講過,其實民主就是每日的公民投票,我們打開報紙,我們都會有一個隱約的理解,就是我們在跟哪一個社群的人在對話,我們會把大陸的新聞或國際的新聞放在後面,會把台灣的大選跟公投,放在第一版、第二版,時時透過民主政治,事實上不要說去公民投票,事實上我們每一天的討論都是廣義的公民投票,那個都是在確立一個民主的社群,這個社群不是用族群作基礎的,因為每個族群都可以投票,也不是用階級作界線,因為你也不能夠排斥沒有錢的人來參與政治,所以我覺得臺灣基本上透過民主選舉、透過未來的公民投票,它會提供一個良性的循環。我是覺得像一個漩渦,會把台灣人民漩在一起,你喜歡也好,你不喜歡也好,這樣的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已經在出現了,臺灣做為一個民主的國家,有些人希望臺灣不要去挑戰現況,事實上臺灣的民主要發展,就像說一個小孩子,他現在成年了,已經長到18歲,他要有行為能力,他要負法律的責任,這時候你不能夠說我們的友邦或者是說我們的敵人說:不行,你要繼續停留在18歲以前。這個本身會引起很大的問題,所以不是臺灣改變現狀,臺灣的整個民主的發展,就預設台灣事實上本來就是一個國家,才會選總統、才會辦全國性的公投,我們只不過讓本來就存在的前提,透過人民的意志呈現出來。
   
   謝金河:剛才發言人講到這個,其實我一直感覺,我們在表達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主權的過程當中,這幾年其實有很大進步,比方說,我們過去李登輝總統在任的時候,形容台灣是主權國家的時候,他說「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他已經開始表達這個,但是聽起來還是怪怪的,到兩國論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緊張,後來大家也慢慢的習慣了,等到阿扁總統上來之後「一邊一國」也出來了,從去年到現在來講,大家感受更強烈的就是說,一開始從修憲,一直到制憲,然後到公投都出來了,現在國民黨國親聯盟,他也全盤都接收,這好像大家慢慢地…共識更一致了,所以二千三百萬人在追求一個主權獨立的方向,好像這個目標會越來越清楚,在公投事件上,要特別請教發言人,我們看到現在公投這個事情,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是我們也看到前一陣子,外交部簡又新部長好像也提到,他說如果美國不同意的話,我們也會可能改弦易轍,意思好像是這個樣子,會不會有特殊例外,現在好像非投不可,但是如果有其他的壓力,出乎我們想像之大的話呢,會不會說我們暫時休兵?
   
   林佳龍:我為了這個事情曾經跟簡部長聯絡,他告訴我說,他的意思是,他很有信心透過跟美國的溝通,來取得他們的理解,所以320辦公投不會是問題,那是因為晚報,把他的話題把它轉移成說,他要取得美國的理解才辦公投,把它扭曲成說,如果不取得諒解,就不能夠辦公投,這是錯誤的,第二個就是美國這幾天,有一個很重要的新保守主義的理論大師,也是對布希政府很有影響力的,William Kristol,他是美國標準週刊、也是美國新世紀計畫的主持人,他在媒體上公開講,臺灣舉行防衛性公投,不會去挑戰現況,事實上只要臺灣把題目確定了,這個不安全感,這個過度的揣測就會失效,這個時候,包括美國布希總統,他也會回到兩岸政策的基調就是,和平解決爭議,你北京再怎麼不滿意,臺灣畢竟是民主的一部份,所以事實上是這個過程,我們怎麼樣減少這種憂慮,是我們應該去努力的。基本上要辦公投,這個是很自然的,反而是不辦,才要有說服人的一個理由,臺灣的民主已經發展到這個階段,我覺得不是任何一個總統、或一個政黨,個人可以去阻撓或破壞,如果今天公投、新憲,或一邊一國沒有民意的支持,泛藍也大可不必在總統大選,跟進、加碼,所以這個東西呈現了它是有民意基礎的,它是有正當性的,我們也歡迎我剛剛講說這個漩渦理論,選舉像漩渦,把所有的不同族群,跟階級人民漩進去,把不同意識型態的政黨,也漩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的一個發展是有他的歷史的一個動能,所以過度去簡化成陳總統個人的隨性之所至或選舉的陰謀,其實這個東西都是扭曲整個臺灣的大歷史,他只看到一個小事件。
   
   謝金河:現在公投的議題出來之後,我們馬上想到臺灣跟對岸中國大陸的關係,好像關係的緊張度又增高一些,往年來講到春節來的時候,都有春節包機,今年看起來這個就停了,停了以後,我們可以想到在中國投資的台商,在320的總統大選當中,台商所扮演的角色,大家也非常關切,你是不是也了解一下,中國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來影響320的總統大選?未來兩岸關係有沒有可能,有一些豁然開朗的一個走向?
   
   林佳龍:我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基本上是樂觀的,事實上我們從這十幾年來看,臺灣的民主化,讓臺灣的聲音出來、臺灣人民的當家作主之後,其實中國方面一開始,也是反對、打壓,他也不斷在調整、在適應,雖然老是有時差,你看陳總統當選之後,事實上臺灣的在兩岸關係上,談判的籌碼跟空間是增加的,因為我們選出了一個支持台獨的總統,相應於北京是主張統一的,所以中間都成為可能,一加一除以二的話就是維持現狀,反之如果我們選擇,一個支持統一的總統,就是變成兩個的平衡,會變成是被中國統一,所以我是覺得要正確的去理解,陳總統當選、執政,對臺灣的主權,跟安全的戰略上的意義。你看以前北京,不要說特殊國與國關係,連國統綱領、連一中各表都不能接受,現在希望臺灣能夠回到國統綱領,甚至特殊國與國,他們也覺得可以考慮,甚至說為了三通,可以擱置政治分歧,這個就是我們臺灣人民選出了一個堅持臺灣立場的總統之後,所開展的兩岸互動的空間,我覺得這個是要有正確的認識。
   
   第二個我要提的就是,兩岸事實上,很多人說兩岸是僵局,兩岸是動態的平衡,兩岸目前是沒有談判的談判,沒有坐在談判桌上,兩會進行談判,但是兩邊不斷的在試探、摸索、攻防、妥協,所以事實上這三四年來的兩岸關係,是在和平當中,是在一個動態的平衡當中不斷的前進,我們也開展了一些開放的措施,有些速度,雖然讓人民也許不見得很滿意,但是這是在安全跟我們的經濟之間,最好的平衡,而北京方面,他雖然有很多的統戰策略,他最後也不得不來面對陳水扁總統,所以我認為,如果總統大選陳總統連任,北京會非常務實的,如他過去的這個反應一樣,會面對陳總統,他會重新來調整他談判的立場跟策略,這個時候,臺灣的人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最近北京有一個值得觀察,他把台灣問題國際化,以前說美國日本,不能介入兩岸的問題,他現在發現說對臺灣的民主化,他使不上力,他想透過美國日本來關切,事實上這是兩面的刃,表面上好像對我們施壓,事實上也變成臺灣問題國際化了,而事實上,北京還是希望美國來協調兩岸之間的一個爭議,反而是美國說,這是你們兩邊的事情,你們應該直接對話,因為美國不太願意被中共直接捲進,所以我是覺得整個國內外政治,在陳總統當選之後的發展,對我們是非常正面的,我們應該了解這樣的一個進展,而不要妄自菲薄,好像我們臺灣一無是處,只有北京的對台策略,才是有效的,我們都是無能力去處理兩岸關係,這是很大的誤解。
   
   謝金河:我們謝謝發言人,對中台現在的概況有非常詳細的說明,我們在下個單元,要繼續再來討論目前的兩岸未來一些糾葛,到底有沒有找到一個新的突破點,我們下個單元繼續來討論。
   
   (第三段)
   
   謝金河:歡迎再度回到現場,剛才發言人也提到,中國在處理台灣問題上面,比過去有彈性很多,我最近也看到一個個案,像香港這個例子,我最近非常有興趣看香港,我們看到在1997年屆滿六週年的時候,去年的7月1號,溫家寶是坐專機到香港去主持97回歸六週年慶,但是他沒有停留多久,當天就發生50萬人上街頭事件,這個給中國政府非常大的震撼,所以7月1號之後,中國開始給香港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自由行,還送了很多一些優惠的措施,這半年當中,香港的經濟大幅好轉,他的失業率最高8.7%,現在已經降到7.3%,已經有非常明顯的改變,香港股市,股票市場大漲,對中國領導人來講,我已經給你這麼多了,但是最近兩宗個案,對中國大陸領導人來講,都有很大的一個震撼,為什麼呢?第一個,在去年年底香港區議會的選舉,我們都了解民建聯是輸得很慘,反而是要求港人自治的民主派,李柱銘領導的民主派,反而大獲全勝,另外一個,今年年初他們有一個,也是將近10萬人的遊行,他們要求港督要直選,對中國大陸那些領導人來說,他覺得我已經給你這麼多了,香港人總該安定下來了,但是在政治上,雖然香港現在已經納入中國的主權裡面了,但是港人還是很強烈的欲望要求自治,所以從香港這個例子來講,他在處理兩岸關係,可能給中國領導人有一些新的想法,兩岸我一直覺得說,如果中國可以善待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對於主權的認定,有更多的彈性措施,也許兩岸未來的發展,可能會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剛才發言人也提到,對兩岸的關係非常樂觀,這樂觀當中,我們有沒有比較具體的…比方說這次大家覺得春節包機也沒有包成,現在兩岸之間,中國大陸用盡各種辦法,像去年吳儀在WHO(世界衛生組織)講,台灣算什麼,這幾下對台灣人民的感情基本上是有傷害的,林林總總來看就是說,兩岸關係,台灣的老百姓希望追求二千三百萬人的自主獨立的方向,這個理想是不會變的,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將來跟中國之間,我們怎麼樣能夠在中國經濟崛起之後,台灣也可以找到他適當的發揮空間?
   
   林佳龍:首先當然2004年的台灣,不等於1984年的香港,台灣是先有了民主化,台灣人民覺醒了,兩岸才來往,中國方面一定要默認或承認,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政治實體,這樣的兩岸的關係開展,就海闊天空,否則的話,他連我們所謂的投資保障協定也都不願意簽,因為他認為說這個有國家意涵,也阻礙台灣去跟一些國家簽FTA,自由貿易協定,他認為這個有主權意涵,這種過度的政治化,無助於兩岸關係。我們現在就是說,如果我們這個立場一軟,因為中共基本上是很有統戰策略的,講難聽一點就是,他是吃軟不吃硬,他基本上是,我們台語說軟土深掘,所以你一顯示你的弱點給他的時候,他會來攻擊你那個弱點,所以我們的基本立場要站穩,我們不能答應的事情,就是不能答應,這個把它講明了,一切好說,來往才會良性,反之香港其實這個問題,呈現北京這樣一個思維上的困境,就是說他經濟上是越來越有自信,他傾全中國之力來幫助香港,也能夠階段性的來緩和香港的經濟跟失業問題,但是這個代價也是很大,而香港其實在這個情況之下,即使已經被統一了,他都還要求自主自治,這個挑戰到北京心裡面的一個困境就是,其實政治上對民主的恐懼,如果他對香港50萬人上街頭,10萬人上街頭,以及這種不具有改變政權意義的區議會選舉,都會這麼緊張,他其實是涉及到一個政權的合法性,今天除非北京的政權取得更大民意的支持,由下而上,不過他不會有信心,沒有信心,他有時候風吹草動、杯弓蛇影,然後他就會過度解釋。
   
   所以我是覺得台灣跟香港,台灣給香港一種保護,而香港當然也在給台灣一個啟示,所以其實台灣跟香港,可以怎麼樣來…就是說一個務實的來推進,然後確保各自更大的一個利益,至於說有關於像台商的權益,我是覺得說,其實北京他們也在醞釀,他們知道加入WTO之後,以及未來真的要三通,他們也是有信心,經濟上他們會有實力來拉住台灣,既然這個樣子,你就不要把它政治化,過去台灣不是…我們急於談判、急於要三通,讓中共看到這個弱點,他就把它政治化,說你要先答應我一中原則,反而沒有模糊的空間,沒有各自表述,所以我們的立場堅定,只要理直氣和,反而會有助於引導中國朝一個良性的兩岸互動來發展,關鍵在我們國人的共識,以及去協調包括商人跟一般人的利益,我覺得政府的角色,就是在建立這種國人的共識。
   
   謝金河:現在中國給香港的CEPA,這半年來非常有效的在發酵,所以最近他好像透過輾轉的管道,好像台灣可以比照辦理,所以最近有一些工商企業界的人,大家也在談,假如中國也讓台灣加入CEPA的制度的話,台灣會不會接受?我們政府如果面對中國大陸開始對台灣改採和善的臉色的話,我們怎麼因應?
   
   林佳龍:其實兩岸經貿的問題,在於中共設了很多不公平的競爭,包括財稅的手段、包括海關,包括很多行政的檢查,這個東西事實上是不確定性,影響台商的投資,事實上如果中國加入WTO之後,被要求開放市場,其實台灣跟所有的國家有一樣的機會,所以台灣不能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現在只是想建構中華經濟圈,但事實上而不是去促進中國的經濟透明化跟市場化,短期你好像拿到一塊大餅,但這個就像你吃掉一條魚,但是你不是拿到魚竿,所以我覺得,台灣當然也不必去迴避,加強透過香港跟中國的經貿關係,這個也要利用,但是對我們更長遠的利益,就是我們還是要透過全球化,把中國納入到這樣的一個國際分工裡面,至於說中國設了一些政治障礙,對我們會有一些影響。不過我是覺得,其實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其實台商也都是在困難的環境之下發展過來,我們不要只期待那種特權式的,以及那種特殊待遇,我們當然也可以去因應,但是更重要的是,制度化跟透明化,這個需要我們的商人,跟我們的人民,跟我們的政府站在一起,大家弄出一個最好的談判策略,我相信陳總統連任之後,兩岸的關係會有豁然的開展。
   
   謝金河:我們節目剩下三分鐘了,是不是發言人一開始,你原來在國安會,突然之間決定擔任游院長的發言人,發言人的角色當然以前沒有,是新政府成立之後,開始產生一個新的制度,這個職位對你來講,挑戰看起來是很大的,我們也看到,你跟馬英九先生,有兩次很激烈的攻防戰,也跟王金平王院長,也有一些攻防戰,現在這個就是說,我們如果把您到目前為止,個人親身面臨的一些…像黨派對立的問題,立法院的這種混戰,你身為政府發言人,在這一年當中,你個人的感受怎麼樣?
   
   林佳龍:當然這一年是選舉年,我來當這個工作,基本上是跳火線,本來就沒有期待好過,如果要好過,我也不需要來,所以我是可以預期就是說,這種的政治生態,還有這種媒體的一個環境,對政府的發言人是很不利的,但是我基本上是堅持,法理情站得住腳,就事論事、理直氣和,另外就是,我們盡量的就是勤與誠,對媒體對社會大眾就是誠懇,然後勤勞,去把事情做好,某個程度來講,不管是公投的爭議,總預算的爭議,好像您說我跟馬英九、跟王金平之間,事實上那個東西社會大眾,也不太了解真正的內容,但約略感覺是好像打平了,在這種生態之下打平,就已經阿彌陀佛了,所以我是覺得說,我並不求說在媒體上…就是好像要去取得優勢,但是做一個政府的發言人,我也許對這個角色的認定,他不應該只是一個傳真機,他還應該是一個雷達,他要幫政府去搜尋可能的危機,或已經出現的危機之後,做好新聞危機的管理,做好政府跟人民的一個溝通,我學了很多啦,不過這個工作要做到各方都滿意,是相當困難的,我的階段性的任務就是,讓人民感受到政府執政的信心,讓人民了解政府施政的理念,以及我們具體的政績,我想這樣子的話就達到我自己的自我期待。
   
   謝金河:好,我們非常感謝林發言人在一個小時當中,從公投議題到兩岸關係,到他個人生涯的抱負,非常詳細跟我們全國觀眾做了說明,在執政的團隊當中,我們林發言人他形象清新,個人的學養非常豐富,我相信在這一年當中,他可以感受到他扮演政府發言人,是充分盡到這個角色,我們也期待未來的發言人,能夠有更精闢在兩岸關係,在中美台三地關係上,有更好的發展,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告一段落,今天謝謝發言人到我們節目裡來,下禮拜見,謝謝各位觀眾,謝謝發言人,謝謝。
   
 

回到新聞網    相關討論       


面對國家精華
2005-12-31 (128) '05大事 '06大勢
2005-12-24 (127) 自由化巨浪 淹沒農業?
2005-12-17 (126) 搶救卡奴大作戰
2005-12-10 (125) 拼觀光 台灣美在哪裡?
2005-11-26 (124) 經貿路前多挑戰
2005-11-19 (123) 為房市量體溫
2005-11-12 (122) 經濟加溫 寄望明春
2005-11-05 (121) 禽流感發威 經濟打寒顫?
2005-10-29 (120) 拼奧運 台灣憑什麼?
2005-10-22 (119) 二次金改 如何改?
2005-10-15 (118) 王建民點燃棒球熱
2005-10-08 (117) 全球防堵禽流感
2005-10-01 (116) 金改推手看二次金改
2005-09-24 (115) 司法改革 首重風紀
2005-09-17 (114) 存款保險有撇步
2005-09-10 (113) 物價蠢動 中油苦撐
2005-09-03 (112) 台灣人 你快樂嗎?
2005-08-27 (111) 看看南韓 想想台灣
2005-08-20 (110) 頭上腳下 全鬆綁
2005-08-13 (109) 油價狂飆 電價喊漲
2005-08-06 (108) 一流大學 = 一流教育? 
2005-07-30 (107) 人民幣升值 走勢與衝擊
2005-07-23 (106) 兩會與兩岸 回顧與前瞻
2005-07-16 (105) 消費金融面面觀
2005-07-09 (104) 以債養債 ”卡”危險
2005-07-02 (103) 美國牛肉 安不安全
2005-06-25 (102) 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
2005-06-18 (101) 報完稅 又要加稅?
2005-06-11 (100) 認識腸病毒 有備無患
2005-06-04 (99) 房市景氣 霧裡看花
2005-05-28 (98) 兩岸搭橋 先談經濟
2005-05-21 (97) 中國旅客 台灣歡不歡迎?
2005-05-14 (96) 報稅季節 抗稅聲浪
2005-05-07 (95) 連宋訪中 誰得利?
2005-04-30 (94) 五一專訪陳菊主委
2005-04-23 (93) 嚴法重刑救治安
2005-04-16 (92) 官民圍堵黑心貨
2005-04-09 (91) 新聞局長看新聞
2005-04-02 (90) 勞工退休金 新舊比一比
2005-03-26 (89) 反分裂法下的兩岸經貿
2005-03-12 (88) 反分裂?反和平?
2005-03-05 (87) 捉小偷辦大案
2005-02-26 (86) 二二八的昨日與明天
2005-02-19 (85) 專訪 行政院長謝長廷
2005-02-05 (84) 邱小妹事件:制度面與人性面
2005-01-29 (83) 兩岸包機起飛
2005-01-22 (82) 土增稅調降 誰有利?
2005-01-15 (81) 聲援台灣米-政府因應
2005-01-08 (80) 浩劫後-南亞救災與省思
2005-01-01 (79) 聲援台灣米--農民心情
2004-12-25 (78) 專訪研考會主委 葉俊榮
2004-12-18 (77) 藍綠放兩邊 經濟擺中間
2004-12-04 (76) 金馬之夜 國片等待曙光
2004-11-27 (75) 原湯加工 溫泉走味?
2004-11-20 (74) 用匯率看景氣
2004-11-13 (73) 從美國大選看台灣
2004-11-06 (72) 健保 要三贏或全輸?
2004-10-30 (71) 第一名的競爭力
2004-10-23 (70) 台灣媒體大未來
2004-10-16 (69) 兩岸直航 飛回原點?
2004-10-09 (68) 胡錦濤時代 兩岸走向
2004-10-02 (67) 地雷連環爆 股市心慌慌
2004-09-25 (66) 教改路 通向何方
2004-09-18 (65) 金融改革在台灣
2004-09-11 (64) 桃園停水十五天
2004-09-04 (63) 擋不住的土石流?
2004-08-28 (62) 綠色宜蘭 金色前景
2004-08-21 (61) 台南人的光榮感
2004-08-14 (60) 尋找台灣新文化
2004-08-07 (59) 金管局 管什麼?
2004-07-31 (58) 新舊勞退金 算盤撥清楚
2004-07-24 (57) 專訪副總統呂秀蓮
2004-07-17 (56) 傾聽大自然的怒吼
2004-07-10 (55) 兩岸方程式 有解? 無解?
2004-07-03 (54) 景氣紅燈 憂喜參半
2004-06-26 (53) 專訪考試院長 姚嘉文
2004-06-19 (52) 新生代 新客家
2004-06-12 (51) 小小指紋 大有學問
2004-06-05 (50) 外資心聲 說給總統聽
2004-05-29 (49) 從伊拉克看台美中
2004-05-22 (48) 科技產業向南走
2004-05-15 (47) 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2004-05-08 (46) 景氣春光 烏雲浮現?
2004-05-01 (45) 詐財電話 嘜擱咔啦
2004-04-24 (44) 部長夫人也被搶
2004-04-17 (43) 教鞭下的孩子
2004-04-10 (42) 激情過後 療傷止痛
2004-04-03 (41) 藍綠之外 第三勢力
2004-03-27 (40) 選後重整新財經
2004-03-13 (39) 鋼價上漲面面觀
2004-03-06 (38) 三二○的三張票
2004-02-28 (37) 經濟回春看今年?
2004-02-21 (36) 面對病毒大反撲
2004-02-14 (35) 禽流感 雞飛鴨跳
2004-02-07 (34) 司法改革向前行
2004-01-31 (33) 消費者 別當受氣包
2004-01-17 (32) 兩岸外交 隨大選起舞
2004-01-10 (31) 公投 投出變化球
2004-01-03 (30) 兩岸半導體大戰
2003-12-27 (29) 高科技帶動臺灣起飛
2003-12-20 (28) 是「客」人 也是頭家
2003-12-13 (27) 臺灣爭出頭 外貿打前鋒
2003-12-06 (26) 經濟冬盡 景氣回春
2003-11-29 (25) 當文化遇見創意
2003-11-22 (24) 大選最前線
2003-11-15 (23) 論文生波 夫子生氣
2003-11-08 (22) 北電子 南電信
2003-11-01 (21) 外交突圍 任重道遠
2003-10-25 (20) 偽卡「盜」走金融秩序
2003-10-18 (19) 金融版圖 合縱連橫
2003-10-11 (18) 基測組距 進退兩難
2003-10-04 (17) 港都躍升南方之星
2003-09-27 (16) 專訪 副總統呂秀蓮
2003-09-13 (15) 化科技為商機
2003-09-06 (14) 人氣市長拼政績
2003-08-30 (13) 體檢台灣經濟體質
2003-08-23 (12) 富人繳稅 窮人翻身?
2003-08-16 (11) 搶救飯碗大作戰
2003-08-09 (10) 新台幣與人民幣
2003-08-02 (9) 後山選戰 前線交火
2003-07-26 (8) 谷地景氣 曙光乍現
2003-07-19 (7) 教改路迢迢 師生心茫茫
2003-07-12 (6) 金融改革救台灣
2003-07-05 (5) 政治放兩旁 經濟擺中間
2003-06-28 (4) 景氣燕子 何時飛來?
2003-06-21 (3) SARS冷卻 大陸熱?
2003-06-14 (2) 好日子還要等多久
2003-06-07 (1) 拼完SARS 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