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共電視─面對國家

尋找台灣新文化
日 期: 2004-08-14
時 間:每週六晚間八點至九點 製作人:黃明明
主持人:謝金河



面對國家第60集 來賓陳其南
   
   謝金河:各位觀眾大家晚安,我是謝金河,歡迎再度收看公共電視為您製播的面對國家,總統陳水扁先生最近公開談論到,台灣要以文化立國,但是我們都知道,文化在一個國家社會當中,大家都常常…它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掛在嘴邊,但是文化是很難有立竿見影收到的效果,但是我想在未來推動文化大計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在整個產業經濟發展過程裡面,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在喊要拼經濟、要拼外交、要拼選舉,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聽到大家說要拼文化,這個文化的發展,是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裡面,台灣下一個發展,我們過去是以代工的文化為主,我們所有產業都是在做代工,但是從代工產業要走出下一步,我們看到未來很清楚,包括台灣品牌的行銷、技術的發展,甚至於說未來我們怎麼樣能夠把數位內容的產業,能夠真的走出去。最近大家也公開在談論這個文化創意產業,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文建會主任委員陳其南 陳主委,來到我們節目中,我們在一個小時的節目裡面,我們要深入來探討,台灣在整個文化推動過程當中,我們未來著力的方向,在過去四年跟未來的四年,可能在文化創意產業或是其他的、文建會的政策上,跟過去四年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們非常歡迎陳主委來到我們現場,主委好。
   
   陳其南:主持人好,各位觀眾大家好。
   
   謝金河:我們陳主委是美國耶魯大學文化人類學的博士,他長期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在這幾年當中,他是把他的心力完全放在台灣的文化植根的推動上面,一開始要先請教主委就是,我們看到您在接掌文建會之後,積極推動恢復大委員會的位階,總統跟院長也都親自來參與,總統這次宣示台灣要以文化立國,在主委的構想裡面,文化立國的意涵跟它的藍圖,未來可能朝著什麼樣的方向來走?
   
   陳其南:好,謝謝主持人,剛剛談到這個大委員會,這個意思就是說,文化建設委員會它在行政院裡面,其實是由好多個部會的首長組成的,所以這個是我們稱為大委員會的意思,這也是標示著,原來當初我們對於整個國家的文化建設,尤其是以文建會做為一個主要的機構,這樣子的一個構想,換句話說,文化並不是單純一個部會的事,而是行政院所有的部會都應該去推動的。這個意思其實大家很容易理解,譬如說文化藝術的教養,是在教育部,那我們知道公共藝術,其實是現在執行比例最多的、金額最高的,是在交通部,或者是經濟部,因為它每蓋一個公共設施,包括高速公路,它們就要設置公共藝術。所以甚至在早期,國防部是擔任國內文藝政策,包括示範樂隊,包括很多的文化藝術的領域,都是靠軍中來推動,所以我們曉得就是說,整個文化藝術的領域,其實是遍布在每一個部會,這樣子的一個體制,應該行政院它本身就是一個,類似於文化行政的這個體系,這是第一點我們來說明的。第二點就是,所謂的文化立國,這樣子的一個名稱,當然就是談久了就變成一個口號,可是台灣發展到目前,看起來這種文化立國的落實是滿有可能的,那一方面當然也是我們經過民主政治的發展、台灣經濟的起飛,跟我們現代化的告一個段落,其實我們下一個目標,應該就是台灣文化文明的重建,那我們常說政治的發展、或者是經濟的發展,它本身不是目的,其實這些可以說是要促使台灣的文明、文化,或者是整個國民審美水準的提升,這個才是我們在拼經濟跟拼政治最終的目標。所以我們現在其實是在一般的社會,特別是在台北市,在我們一般人的生活裡面,我們也看到文化藝術,以審美做為一個它內涵的一個情況,其實是滲透在我們生活、經濟、都市,還有就是整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所以文化立國並不是一個…已經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
   
   謝金河:另外大家也有點疑慮就是,剛才主委講到文化立國當中,我們看到文化的主體性,民進黨執政到現在為止,很多人都認為它在文化上,有去中國化的這種傾向,未來我們到底怎麼來區隔台灣的文化和中國文化,這個彼此大概都是,其實這個是關連度很高,但是我們現在台灣文化的根基,在建構的過程當中,文建會當然在未來,台灣文化和中國文化當中,這個主體性我們怎麼區分?
   
   陳其南:我覺得在當前這個全球化的脈絡裡面,去談中國化或是台灣化,尤其文化的生活方式,在這樣子的一個思考架構裡面,似乎已經有一點落伍了,那我們曉得,現在台灣在推動的,其實也不見得就是所謂我們一般觀念裡面,跟中國化相對的台灣化,反而我們是在地方化,地方化就是英文裡面叫localization,localization跟全球化globalization,這個是一物的兩面,所以為什麼外國人很快地就創造出一個新的名詞,就把global跟local結合起來,變成「glocal」,所以像最近幾年,剛剛主持人也提到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動,今天我們到台灣去,其實我們並不一定在尋找所謂的、籠統的,台灣的總體的意象,反而我們都是在尋找地方的差異,到每一個小村莊到每一個小部落,然後尋找他們的傳統、尋找他們的創意,所以這樣子的一個情況底下,我們會發現台灣的地方差異、獨特性會越來越多。至於整個台灣他的總體形象是什麼,是要靠每一個部分的組成,在這種情況底下,我們知道,在全球化或者是地方化的脈絡裡面被夾擊的,其實是民主國家,就是傳統的、我們對國家的意識,不管你把台灣當成是一個國家,或者是中國做為一個想像中的國家,這個在最近一、二十年來,面臨滿大的衝擊,像大前研一就寫了一個“民主國家的終結”,要了解這種現象,其實最清楚的就是文化或者是經濟、或者是資訊,知識的生活,所以在這種情況底下,我是覺得現在沒有所謂的去中國化,或者是說那麼本土化這樣子的一個問題,反而是地方化的問題,反而是差異性的提升的問題。
   
   謝金河:好,主委在從文建會擔任副主委階段,剛才主委講過的就是說,你在社區總體營造裡面,是台灣在這幾年當中,其實你的很多的構想都在這裡面落實,所以上次我這樣看過,在台灣的很多地方,其實慢慢已經有總體營造的味道,像宜蘭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代表,我們現在看到冬山河、童玩節,不斷地往外擴散,事實上,也帶來非常多的觀光的人潮,現在在很多客家莊的地方,我們也可以看到,它逐漸已經開始在衍生新的生命力了。我常常舉內灣這個例子,我說,我們假日到內灣去,發現人擠人、車況非常擁擠,內灣是一條鐵路再加上一條溪,它從內灣的火車站,延伸出來一條老街,很多有名地方的名產就在那個老街上,它可以在那邊銷售,但是大家都覺得非常溫馨。包括當地的戲院,從內灣一路擴散,我覺得北埔一直到峨眉,慢慢在這種客家莊的地方,它的名產或是它的文化的特色,慢慢把它整個營造在裡面以後,使得這個老化的一個鄉鎮,現在逐漸在復活,如果我們往南看,一直到…像屏東,現在東港因為黑鮪魚祭,它推動得非常好,整個東港,現在整個繁榮起來,這樣一個總體營造,比方說你一個地方有一個特產,或一個地方有一個悠久的古蹟,如果以這一個為中心點,慢慢跟主委構想中的社區總體營造,是不是這樣的一個,這個是比較有落實的影子的現象,未來我們全省在推動社區營造裡面,主委將來有哪些新的構想?
   
   陳其南:剛剛主持人舉出內灣線的故事,非常好的一個案例,其實這個內灣線在,我記得是在民國83年才開始,那時候文建會去推動全國文藝季,然後新竹縣就以內灣線的故事做為號召,在那個之前,內灣線那條鐵路,台鐵都想把它拆掉了,當時內灣更是一個非常偏僻、台灣沒有幾個人知道的一個小地方,後來透過全國文藝季,還有就是把社區總體營造的一個概念滲透進去之後,地方的活力就展現了,地方的文史工作者,開始回到去尋找傳統的一些特質,然後透過活動、透過空間的改造,透過這個眾多民眾的參與,然後慢慢的內灣線,它突然有一種不同的意象出來,包括剛剛講的,原來傳統的電影院,現在也變成是一個很好的景點跟賣點。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說現在是一個文化的時代,所以像內灣這樣子的一個小部落,它要在現在一個全球化的情境裡面,要尋找自己的出路,最可能的一條路就是文化創意這條線,所以內灣線的故事,提供給我們的一個啟示,台灣的每一個小地方,其實它都有第三條路、第四條路,除了說維持傳統,或者是工業化、商業化之外,它還有第三條路,既可以維持原來的生活方式,然後延續原來的文化傳統,可是它又可以在產業活動上,非常地蓬勃,地方的收入也非常地足夠,所以這個是當初社區總體營造推出背後的一個邏輯。當初這個為什麼會這樣子想呢?因為就是台灣在現代化、都市化、工業化之後,它其實已經邁入一個不同的階段,那個階段對鄉村的衝擊非常地大,所以你不太能夠維持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所以必須尋找另外一條路,所以文化產業就變成在很多的地方被鎖定的一個發展的途徑,這個就是社區總體營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層面。
   
   謝金河:另外一個,主委在從文建會七月份開始啟動文化公民權運動,這個名詞這樣看,一般民眾實在不怎麼了解,事實上,主委經常在推動一個“公民美學”的概念,我們台灣這幾年,也有人在鼓動要發展台灣的普羅美學,這個就是說,現在我們怎麼樣把…過去來講,大家講到文化,是一個非常上層結構的東西,未來怎麼發展,讓一般的老百姓,他真的能夠把公民美學的概念,能夠深植在人心,我們看到,如果你到歐洲去看,歐洲,如果有人要把一個老的古蹟拆掉,很可能他是地方不容,把他趕走,而且大家會抗議,哪怕是一片牆,但是台灣在整個發展過程裡面,因為我們沒有像歐洲的這種貴族階層,那個階級非常分明,所以台灣基本上,大家都大鳴大放,這種大鳴大放有好處,但是呢,我們基本上來講,大家為了拼經濟的過程裡面,其實我們對很多文化的保持,事實上在過去做得並不好,主委在推動公民美學,包括剛剛我們講的,很多人對文化公民權運動,事實上還是很陌生,這個地方要請主委來跟大家比較詳細說明一下。
   
   陳其南:這個文化公民權的提出,也是跟我剛剛所談的一個脈絡,是相當一致的,我們台灣在發展的初期,大家爭取政治的公民權,譬如說像現在的這些選舉,還有經濟社會的公民權,我要有足夠的工作、收入、還有社會福利,這個我們可以說是經濟社會的公民權,可是這兩個,這兩個部分其實是台灣做為一個國家社會,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反而現在下一步,是讓我們去推動文化公民權概念的一個好的時機,相對來講,就是文化與政治、跟經濟,在人民的權利上是同樣的一個概念。換句話說,人民應該有享受他的文化、傳統、認同,或者是藝術、審美的權利,所以文化公民權的第一層意義,其實是有一點在呼籲政府的施政,它應該提供人民享受文化藝術的權利,包括各種的文化資源,也就是說,你必須去尋求在區域上文化資源的分配更平均的一個政策方向。第二個當然就是文化公民權就是說,我們今天做為一個公民,不只是你有投票的權利、你有職業、或者是社會福利的這個資格而已,更重要的就是你在文化素養、審美的這個層次上,這也是你做為一個公民的一個重要的資格跟義務、或者是說qualification,你一定要有文化藝術的素養,你才足夠稱為一個現代的國家公民,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每一個國民,都應該去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資質,所謂資質就是資格跟品質的資質,第二個就是除了享用國家所提供的這種文化藝術資源之外,每一個公民也應該有責任跟義務,去參與各種文化藝術活動,或者是保存、保護、管理國家的文化藝術的資源,不管它是一個新的文化藝術設施,或者是古蹟、傳統建築,或者是地方無形的文化資產,這個是現代的公民一個很重要的新的意義。
   
   最後一個當然就是說,國家做為一個共同體,公民的意義本來就是說,你是這個國家共同體的一個成員,這就意涵著共同體認同的一個基礎是在哪裡,過去在民主國家的這個觀念,所謂現代國家、民主國家的觀念裡面,那個認同的基礎是在傳統、歷史、地緣、血緣,或者是說一些屬於既有的一個傳統,所以我們台灣現在會有族群認同的問題,是由於這個原因。在全球化或者是新的文化認同的指向上,其實我們在台灣的這個社會,應該尋找一個不同的認同的基礎,這個認同的基礎,事實上是可以建立在我們新的文化、藝術所建立的一個審美意識上,這個跟康德或者是許多哲學家一直在追尋的這種文化共同體、審美共同體是一致的,換句話說,我們是要營造一個新的國家共同體,它是建立在我們現在人的智慧跟創意的基礎上面,一個審美共同體,這個是我們文化公民權的一個新的意涵。
   
   謝金河:好,主委剛剛講到在文化公民權的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其實一般人講得很少,如果說剛才主委對照經濟的公民權、政治的公民權,這個大家都了解,現在如果說從政府現在掌握的預算來講,我們現在在文化推動上,相對來講偏低,一個國家的資源到底要放在哪裡,如果說文化未來的推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如果說現在一看,我們放在國防預算、或是放在教育的預算,或甚至在交通的預算,那個預算都非常高,現在來講,將來文建會整個掌握的預算,如果從整個國家預算裡面,其實它比例是非常低的,這個這麼少的資源,怎麼能夠去推動比較大的事,剛才主委講的架構是很大的。第二個,我們現在馬上面臨這個問題,像最近古根漢,大概沒有在新十大建設裡面,台中市的胡市長他強烈反彈,反彈裡面,第一個他認為說,有70%以上的台中市民都希望有古根漢,另外一個就是說,他認為政府可以花6108億去買軍事武器的採購,為什麼50億的古根漢預算沒辦法過,這個大家有一些質疑,我們在面臨國家重大發展,一個國家的預算一定有他的限制,這個資源配置到底怎麼分配,像這次軍事6108億的軍事採購,或者是跟50億的古根漢美術館的興建,到底在這個孰優孰劣?在權衡上,我們怎麼來選擇?
   
   陳其南:剛剛談到幾個問題,我們先談台中古根漢博物館的問題,事實上在新十大裡面,它已經列進去了,我看報紙是在報說,93年度的預算有沒有列入,93年度就快結束了嘛,所以你今年列入,它也花不掉,我是不太…搞不清楚啦,好像現在認為是不蓋了。
   
   謝金河:有這個傾向?
   陳其南:應該沒有,包括總統或者是院長都已經宣示了,所以這個東西不是蓋不蓋的問題,而是到底那個預算,今年編給你,你執行得了執行不了的問題。當然另外一個,它有很多的前置作業,其實很多的前置作業,甚至一開始的簽約金,或者是什麼,那個是台中市政府的責任,前置作業很多台中市政府都要去做,這件事情如果是在宜蘭,像以前游錫堃縣長,那老早前置的作業、或者是說什麼地方政府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只剩現在只要中央撥款就可以了,可是台中市政府距離這個階段還有一段路啦,所以你現在這樣子,目前在立法院這樣子吵,其實他有一點是政治的炒作,跟實質的狀況是另外一回事。
   
   謝金河:一般老百姓認為說好像是不蓋了,有這個想法。
   陳其南:應該是沒有,這個問題反而…你現在那個預算可能編出來,你知道那個預算執行不出去,那是很頭痛的一個問題喔。
   
   謝金河:好,那我想剛才講我們文建會的預算,本身的部分,這個主委將來有什麼規畫?
   
   陳其南:現在其實我想阿扁總統跟游院長,他們都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如果我們如果看新十大的計畫裡面,文化藝術的設施、還有區域的均衡,就提出滿多的,幾乎是新十大裡面…這個文化,有關於文化的預算,我看差不多是將近占了五分之一,所以這個比例是相當高,包括就是說劇院、包括流行音樂中心、包括文化創意產業,還有包括歷史風貌的再現,這個都是在新十大裡面。另外就是挑戰2008的整個計畫裡面,文化創意產業是十項計畫裡面其中的一項,不包括新故鄉社區營造,還有包括觀光客倍增計畫,這些其實都是建立在文建會的預算,包含在其他部會裡面,不只是包含在其他的部會,就是文建會這個部分,它的預算還是不足的、還是不夠的,所以這個也是未來文建會跟我們所有的社會、還有包括整個行政院應該繼續努力的地方。
   
   謝金河:好,主委剛剛提到挑戰2008,我們在未來2008過程當中,還有哪些事要做,下個單元我們繼續再來請教主委。
   
   (第二段)
   
   謝金河:歡迎再度回到現場,我在想台灣這幾年,整個政治的亂象頻傳,很多人都認為台灣社會缺乏成熟的公民意識跟責任感,這個跟主委在推動公民美學、或者整個文化未來推動,基本上是非常符合,也就是說,我們怎麼來導引現在社會上各種亂象,文建會在這個過程裡面,將來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陳其南:我們提出公民美學、還有就是說早期的社區總體營造,兩年前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的觀念,我們現在把它再往前推進一步,在文化公民權的提升,這幾個這樣子一路下來,大家都可以發現,我們其實是想藉文化藝術作為一個公共的領域、或者是一個平台,然後讓我們的國民有機會彼此溝通、彼此參與,共同去做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其他的領域很難,你講政治,大家立場站得很穩,講經濟,大家都有自己的私人利益,講文化、或者是藝術、或者是公共環境,其實在這些課題上,大家都比較能夠敞開心胸、共同去投入,所以從這個投入、從實踐的過程,才會慢慢培養我們有一個共同體社會的互動的模式,還有包括重新去定位自己的權利跟義務關係,因為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創意產業,這些東西是必須具體去做的,跟過去我們在談說公民意識、公德心,只是停留於口號不一樣,所以我們常常說,社區總體營造很關心產業、很關心公共空間、很關心文化藝術的課題,其實這些都還是工具,真正最終的目的,我們常常說要營造一個新的人、營造一個新的社會,透過這種過程,我們才能把這種價值觀、把這種道德意識、公共意識,內化變成為我們每一個國民的一個重要的資質,其實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推動一貫的價值觀、一個文化政策的定位。
   
   謝金河:現在大家非常關切,文建會在下一個階段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這個在陳郁秀主委的時代,她已經花了很多的力氣在做,現在我們大家也都在擔心台灣的整個產業,我們從過去的發展來看,台灣對製造這一端,大家很擅長怎麼降低成本,把成本壓到最低,這台灣人的強項。但是在創意這一邊,我們到目前為止其實非常弱,這個弱可以看到,你打開電視,我們以前連續劇還做得還不錯,現在我看打開電視,都是韓劇,韓國在電影、在連續劇、在電視節目的製作,到遊戲產業,韓國是花很大的心血在做,台灣在這個部分,我們過去在製造停留太長的時間,這個部分未來發展,很多人期待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把台灣的產業重新有所帶動,這個部分,主委你在未來四年整個推動的過程裡面,有沒有一些新的想法?
   
   陳其南:在文化創意產業,兩年前我們在策畫挑戰2008的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所提出的,其實它主要是包括三個大的領域,一個是純粹的精緻的文化藝術,這個部分,另外第二個部分,就是媒體這個部分,就是影像、包括出版、包括流行音樂,另外一個領域就是設計,包括平面廣告、或者是建築、或者是產品設計,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概念,是希望審美層次的提升,變成是附加價值的部分,這個就擺脫過去我們純粹用加工、純粹用我們的勞力密集、純粹用我們的量產這樣子的一個觀念,去改變我們的經濟產值。可是在這方面其實是台灣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優勢跟劣勢,我們應該就把這些東西真正的identify出來,把它辨識出來,然後我們從比較弱的地方去提升。那的確就是說像韓劇、日劇,做為一種流行文化,或者是做為一種影像的文化創意產品,我們現在是處於入超的一種狀況,這個當然就是對我們的衝擊滿大的。其實我們也曉得,台灣的經濟發展必須轉型,當然我們在談到經濟發展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比較注重研發、注重科技的這個部分,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在很多的國家裡面,他的整個經濟轉型,幾乎是全部放在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方面,就是creativity的部分,可是這個creativity在文化的領域來講,它其實就是在講審美程度、層次的提升,在這個部分,過去一直在我們的經濟政策裡面是不被重視的,可是實際上在現實的社會裡面,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們今天在這邊所做的這個座談、所播出的方式,還有牽涉到的這個工作人員,其實都是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環,現在的年輕人一畢業,大部分都是投入工作室、投入新聞傳播、投入設計產業,其實這個未來是整個就業的最大宗,可是大家投入這個領域,其實背後隱含的,是怎麼樣從文化藝術的角度、從創意的角度,去提升我們廣義審美程度的再進一步的發展,然後變成未來,不只是就業,也是整個產值提升、也是整個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重大的部門。所以這點我們還是有需要努力去說服經濟發展的部門、還有企業界、還有一般的政府行政的部門,讓資源、讓操作的模式可以轉過來。可是這裡要說明一點,文化創意產業,它並不是說把文化藝術、把審美這件東西轉成商品,用商品化的觀念來看,剛好相反,現在我們是要用產業跟經濟發展的角度去看文化藝術,這個中間有一個滿關鍵性的差別。譬如說像京都,這個都市的活力,完全是建立在古蹟的這個基礎上,可是這個古蹟並不是古蹟的產值、並不是說它要收多少門票、它要多少的紀念品,不是這個意思,其實古蹟的存在是讓這個都市更美,讓很多人願意來,所以它的產值是產生在京都的觀光旅館、它的餐廳、還有它的交通,或者是其他的相關的產業的部門,所以古蹟的產值是在這個產業的另外一端,所以我們必須從這個角度說,文化創意產業,包括過去所說的社區總體營造,現在許多的地方政府也慢慢體會到這一點。所以像剛剛講的,就東港的鮪魚祭,或者是說軟體的、硬體的文化藝術的建設,慢慢成為地方發展一個重要的基礎。那也是因為基於這一點,我們最近文建會就是提出,特別是有關於華山創意文化園區重新的規畫、重新的提升,希望那個地方變成是一個很重要的創意力量的源頭,這個將來,最近幾年如果是…這些計畫推動得順利的話,包括台中、包括台南、嘉義、花蓮,我們都會有一個創意文化園區,可是它如果是方向討論的足夠清楚,然後未來的定位非常正確的話,我覺得我們還是相當有機會恢復我們過去,台灣在...尤其是在華文地區,他在各種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優勢。
   
   謝金河:剛剛主委講到,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新想法,這次文建會叫新台灣藝文之星計畫,這個好像要在華山藝文特區裡面興建一個28層的大樓,最近好像有些藝文工作者有一些質疑,他們認為在陳郁秀主委任內,她已經委託台北市都發局有一個研究案,另外一個,就是現在很多藝術家,認為應該維持原來的開放論壇的這種空間,把現有的建築物維持不動,這個好像大家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所以最近有一個都市開發跟藝術發展,到底孰輕孰重的論辯,主委對這個現象,你有什麼看法?
   
   陳其南:其實這兩件事情,都市發展,或者是文化藝術領域的拓展,這兩個並不是矛盾的,就像我們前面一路談下來,文化藝術時常是一個都市發展裡面,很重要的一個基礎,現在的文化創意產業,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在發展,它們都曉得它們必須從文化藝術的領域著手,包括都市建築的更新著手,其實我們這個案子,跟當初主張保留的這些藝文工作者,我們談了滿多的啦,我覺得現在的這個爭議,主要是我們大家從新聞界裡面看到的,主要是媒體的這個態度,因為媒體在很多方面,其實是對我們民進黨政府一直不是特別地友善,所以你如果這件事情跟總統、或者是跟院長的施政,如果是連在一起的話,通常都不是…在媒體上不是很討好,可是實際上我們也曉得這整個計畫,並不是28層樓或者是幾層樓的問題,它實際上是包含了,一個展演中心,事實上是分成三、四個領域的,三、四個領域這樣子湊起來的,還有一個部分就是結合前衛藝術、還有包括跨界的展演、還有包括新的數位藝術,你要把很多的可能性放置在那個空間裡面,讓彼此可以有很多的機會,在自然的情況裡面去互相激盪,那種創意才會出來,而不是就是說把它維持現狀,或者是說,這樣子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雖然你保存了很多的既有的空間,可是重要的這個前提,我們當然就曉得,原有的這個傳統建築空間,我們還是會保留的,同時不只是這樣子,其實在靠近市民大道的那一段,我們是用這種方式來尋求,從市民大道沿線,一路到台北火車站,它會變成一個綠帶,希望中間不再有其他的建築、其他的設施,然後會比較像華盛頓D.C.的那個綠帶的mall,然後一路到盡頭,這是我們所謂新台灣藝文之星的這個計畫,我們相信這個地方如果可以完成的話,它會變成是除了兩廳院、除了博物館、或者是美術館之外,台灣一個最能夠面對當代跟未來發展的一個藝文中心。
   
   謝金河:在陳郁秀主委的時代,大概每一年都有一個像畫廊博覽會之類的,今年好像畫廊博覽會準備把它擴大,花兩千萬要辦成一個亞太區的這種畫廊博覽會,現在看起來波折很多,現在好像聽說不辦了,那不辦,畫廊的這些單位,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現在來講,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過去花了很多經費、預算,在這些畫家這種補助,主委認為說應該把整個國家的經費用在最根柢的社區營造上面,這跟過去做法好像有點不太一樣,未來我們在對畫家的整個政策上,有沒有什麼一些不同的做法?
   
   陳其南:其實我們在提倡文化公民權、或者是公民美學這個議題上,基本上就是針對整個…不只是藝文環境,而且是視覺藝術的領域,當然,範圍滿廣的,不只是建築、空間、或者是繪畫、或者是說公共藝術,或者是其他的美學教育這一方面,所以這一點倒跟我們既有的、或者是新增的一些政策,其實是都不會排擠啦,反而都會提升。至於畫廊博覽會,我們曉得就是說,台灣過去有一段…比較像1990年左右,我們的繪畫市場滿蓬勃的,所以那時候的畫廊博覽會或者是藝術博覽會,其實都辦得滿成功的,民間的力量…反而政府要介入都很難,因為那時候整個藝術市場非常地蓬勃,可是到了最近幾年,當然就是其他附近地區的競爭,還有就是整個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困境,使得這個藝術的市場,在國內有一點走下坡。
   
   謝金河:不過我想這個請教主委,我們現在藝術工作者的活力,在台灣跟中國大陸的競賽上面,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比方說,現在來自中國大陸那些藝術創作人,像蔡國強的爆破、或者是徐冰,大概他們都已經在國際間,已經開始享有一席之地了,台灣,我們現在在年輕一代的藝術創作的這個部分,看起來有點讓人捏一把冷汗,未來我們怎麼樣能夠有一個比較強而有力的競爭力?
   
   陳其南:對,所以我想,第一個就是我們市場欣賞者的開拓,或者是說,剛剛我們在談這個公民美學、或者是社區營造,或者是文化公民權,談到文化公民的資格跟品質的問題,那個東西才是整個藝文市場的基礎,你如果是到日本去…
   
   謝金河:底層結構啦。
   
   陳其南:對,底層結構,所以那個,尤其是政府做為一個政策主導者,是比較適合去針對全民性的對象,來進行比較積極地改造跟提升,如果是這個出來的話,你像在日本,一般的國民他願意為一個小小的工藝師所製作出來的工藝產品,他付出滿高的代價,這個在台灣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所以那個市場存在,那個藝術家、或者是說他的作品,他才會在一個既有的、自然的生態裡面去survive(存活),更有生命力,所以這是一個部分,那當然我們也沒有忽略對藝文創作者的協助跟幫忙,這個本來就是文化藝術政策的主軸。
   
   謝金河:不過主委,我們看到一般對文化的價值,一般來講都很少用金錢來衡量,但是我們如果說,你到法國去看,我們為了看那張蒙娜麗莎的微笑,大概八塊法郎,八塊法郎我給它算過,你看那張,法國單單是賣那張蒙娜麗莎的微笑,一年的收入超過台積電,這個實在不可思議啊。這個就是說,慢慢我們在台灣有一些,比方說像陳文輝先生的華陶窯在苗栗,他慢慢以一個地方去經營陶瓷創作,讓很多的觀光客也來,其實這個是不是將來也是在文建會應該可以值得推動的一個方向。
   
   陳其南:對啊,這個就一直在推動,包括華陶窯、還有許多的陶藝的作品,甚至剛剛我們說社區總體營造的這個推動,其實是我們發掘了很多在地性的文化資產、藝術資產,當然是怎麼照顧,大概都照顧得不會那麼全面,可是應該都不會被忽略,包括我們這個畫廊博覽會,其實我們文建會的立場也是一貫的,我們就是都會去協助、都會去希望繼續辦理下去,可是到底是怎麼樣子一個辦理的方式,這個我們也必須去尊重藝文的生態,或者是說它整個市場的機制,在這點上,我們也跟國藝會或者是說畫廊協會,都有滿高的共識,這一點應該是沒有問題。
   
   謝金河:好,我們大家很關心未來行政院的部會,會做一些調整,將來文建會看起來好像會跟體育部會合併變成文化體育部,現在這個發展方向,到目前為止,可能會有什麼新的變化沒有?
   
   陳其南:這次是因為在立法院通過行政院組織基準法,通過的版本就是跟原來行政院的版本就不一樣,原來行政院是有十五個部,當初提出來的時候,基準法在立法院被減成,變成只有十三個部,原來在十五部的規畫裡面,就有文化體育部了,當然這次基準法修改了,那下一次,換句話說部會就又要減少,十五部減成十三部,這個中間當然可能還會有一些變化,可是基本的方向應該是,尤其是在文化這個領域,應該會有一個獨立的部會,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至於跟體育或者是跟怎麼樣子…怎麼併,那個現在就不是能夠那麼明確的了解,或者是預估,因為這個還是要繼續討論的。
   
   謝金河:主委,我們剩下最後一分鐘,大家都很希望能夠知道說,在跨越2008年,在你任期當中,未來目標是以2008年是一個轉折點,在飛躍2008年的過程當中,將來的文建會有哪些事,你會優先來推動、一定要做的?
   
   陳其南:我想就是…其實要推動的事情滿多的,但是文化公民權的提升或者是推動,這個是一個最重要的主軸,這個牽涉到國內族群的和諧,還有包括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升,還有包括整個藝文生態的重建、以及社區總體營造的落實,都滿有重要的關係。
   
   謝金河:好,今天我們在短短的一個小時當中,我們可以從主委,他剛才特別提到公民美學,從文化的公民權,他開始要出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台灣過去的種種政治亂象,未來怎麼樣能夠落實在社區總體營造當中,我們大家都能夠感受到每一個生命共同體,共同來把自己的社區能夠讓它更有活力,大家用心來經營,怎麼樣來看重台灣這塊土地,這個是未來文建會在整個推動過程當中,我們看到它跟過去比較不同的地方,我們今天非常感謝主委在百忙當中來到公共電視,我們希望在這個小時的節目當中,大家能夠對未來文建會整個推廣大計,有更加深切的了解,我們希望主委將來在推動公民美學,能夠為整個台灣基礎文化能夠再一次有所提升,今天謝謝我們所有全國觀眾的觀賞,下個禮拜見,謝謝主委。
   
 

回到新聞網    相關討論       


面對國家精華
2005-12-31 (128) '05大事 '06大勢
2005-12-24 (127) 自由化巨浪 淹沒農業?
2005-12-17 (126) 搶救卡奴大作戰
2005-12-10 (125) 拼觀光 台灣美在哪裡?
2005-11-26 (124) 經貿路前多挑戰
2005-11-19 (123) 為房市量體溫
2005-11-12 (122) 經濟加溫 寄望明春
2005-11-05 (121) 禽流感發威 經濟打寒顫?
2005-10-29 (120) 拼奧運 台灣憑什麼?
2005-10-22 (119) 二次金改 如何改?
2005-10-15 (118) 王建民點燃棒球熱
2005-10-08 (117) 全球防堵禽流感
2005-10-01 (116) 金改推手看二次金改
2005-09-24 (115) 司法改革 首重風紀
2005-09-17 (114) 存款保險有撇步
2005-09-10 (113) 物價蠢動 中油苦撐
2005-09-03 (112) 台灣人 你快樂嗎?
2005-08-27 (111) 看看南韓 想想台灣
2005-08-20 (110) 頭上腳下 全鬆綁
2005-08-13 (109) 油價狂飆 電價喊漲
2005-08-06 (108) 一流大學 = 一流教育? 
2005-07-30 (107) 人民幣升值 走勢與衝擊
2005-07-23 (106) 兩會與兩岸 回顧與前瞻
2005-07-16 (105) 消費金融面面觀
2005-07-09 (104) 以債養債 ”卡”危險
2005-07-02 (103) 美國牛肉 安不安全
2005-06-25 (102) 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
2005-06-18 (101) 報完稅 又要加稅?
2005-06-11 (100) 認識腸病毒 有備無患
2005-06-04 (99) 房市景氣 霧裡看花
2005-05-28 (98) 兩岸搭橋 先談經濟
2005-05-21 (97) 中國旅客 台灣歡不歡迎?
2005-05-14 (96) 報稅季節 抗稅聲浪
2005-05-07 (95) 連宋訪中 誰得利?
2005-04-30 (94) 五一專訪陳菊主委
2005-04-23 (93) 嚴法重刑救治安
2005-04-16 (92) 官民圍堵黑心貨
2005-04-09 (91) 新聞局長看新聞
2005-04-02 (90) 勞工退休金 新舊比一比
2005-03-26 (89) 反分裂法下的兩岸經貿
2005-03-12 (88) 反分裂?反和平?
2005-03-05 (87) 捉小偷辦大案
2005-02-26 (86) 二二八的昨日與明天
2005-02-19 (85) 專訪 行政院長謝長廷
2005-02-05 (84) 邱小妹事件:制度面與人性面
2005-01-29 (83) 兩岸包機起飛
2005-01-22 (82) 土增稅調降 誰有利?
2005-01-15 (81) 聲援台灣米-政府因應
2005-01-08 (80) 浩劫後-南亞救災與省思
2005-01-01 (79) 聲援台灣米--農民心情
2004-12-25 (78) 專訪研考會主委 葉俊榮
2004-12-18 (77) 藍綠放兩邊 經濟擺中間
2004-12-04 (76) 金馬之夜 國片等待曙光
2004-11-27 (75) 原湯加工 溫泉走味?
2004-11-20 (74) 用匯率看景氣
2004-11-13 (73) 從美國大選看台灣
2004-11-06 (72) 健保 要三贏或全輸?
2004-10-30 (71) 第一名的競爭力
2004-10-23 (70) 台灣媒體大未來
2004-10-16 (69) 兩岸直航 飛回原點?
2004-10-09 (68) 胡錦濤時代 兩岸走向
2004-10-02 (67) 地雷連環爆 股市心慌慌
2004-09-25 (66) 教改路 通向何方
2004-09-18 (65) 金融改革在台灣
2004-09-11 (64) 桃園停水十五天
2004-09-04 (63) 擋不住的土石流?
2004-08-28 (62) 綠色宜蘭 金色前景
2004-08-21 (61) 台南人的光榮感
2004-08-14 (60) 尋找台灣新文化
2004-08-07 (59) 金管局 管什麼?
2004-07-31 (58) 新舊勞退金 算盤撥清楚
2004-07-24 (57) 專訪副總統呂秀蓮
2004-07-17 (56) 傾聽大自然的怒吼
2004-07-10 (55) 兩岸方程式 有解? 無解?
2004-07-03 (54) 景氣紅燈 憂喜參半
2004-06-26 (53) 專訪考試院長 姚嘉文
2004-06-19 (52) 新生代 新客家
2004-06-12 (51) 小小指紋 大有學問
2004-06-05 (50) 外資心聲 說給總統聽
2004-05-29 (49) 從伊拉克看台美中
2004-05-22 (48) 科技產業向南走
2004-05-15 (47) 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2004-05-08 (46) 景氣春光 烏雲浮現?
2004-05-01 (45) 詐財電話 嘜擱咔啦
2004-04-24 (44) 部長夫人也被搶
2004-04-17 (43) 教鞭下的孩子
2004-04-10 (42) 激情過後 療傷止痛
2004-04-03 (41) 藍綠之外 第三勢力
2004-03-27 (40) 選後重整新財經
2004-03-13 (39) 鋼價上漲面面觀
2004-03-06 (38) 三二○的三張票
2004-02-28 (37) 經濟回春看今年?
2004-02-21 (36) 面對病毒大反撲
2004-02-14 (35) 禽流感 雞飛鴨跳
2004-02-07 (34) 司法改革向前行
2004-01-31 (33) 消費者 別當受氣包
2004-01-17 (32) 兩岸外交 隨大選起舞
2004-01-10 (31) 公投 投出變化球
2004-01-03 (30) 兩岸半導體大戰
2003-12-27 (29) 高科技帶動臺灣起飛
2003-12-20 (28) 是「客」人 也是頭家
2003-12-13 (27) 臺灣爭出頭 外貿打前鋒
2003-12-06 (26) 經濟冬盡 景氣回春
2003-11-29 (25) 當文化遇見創意
2003-11-22 (24) 大選最前線
2003-11-15 (23) 論文生波 夫子生氣
2003-11-08 (22) 北電子 南電信
2003-11-01 (21) 外交突圍 任重道遠
2003-10-25 (20) 偽卡「盜」走金融秩序
2003-10-18 (19) 金融版圖 合縱連橫
2003-10-11 (18) 基測組距 進退兩難
2003-10-04 (17) 港都躍升南方之星
2003-09-27 (16) 專訪 副總統呂秀蓮
2003-09-13 (15) 化科技為商機
2003-09-06 (14) 人氣市長拼政績
2003-08-30 (13) 體檢台灣經濟體質
2003-08-23 (12) 富人繳稅 窮人翻身?
2003-08-16 (11) 搶救飯碗大作戰
2003-08-09 (10) 新台幣與人民幣
2003-08-02 (9) 後山選戰 前線交火
2003-07-26 (8) 谷地景氣 曙光乍現
2003-07-19 (7) 教改路迢迢 師生心茫茫
2003-07-12 (6) 金融改革救台灣
2003-07-05 (5) 政治放兩旁 經濟擺中間
2003-06-28 (4) 景氣燕子 何時飛來?
2003-06-21 (3) SARS冷卻 大陸熱?
2003-06-14 (2) 好日子還要等多久
2003-06-07 (1) 拼完SARS 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