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共電視─面對國家

第一名的競爭力
日 期: 2004-10-30
時 間:每週六晚間八點至九點 製作人:黃明明
主持人:謝金河



面對國家第七十一集 來賓陳博志 莊庭安
   
   謝金河:各位觀眾大家晚安,我是謝金河,歡迎再度收看公共電視為您製播的面對國家,世界經濟論壇最近公布,我們台灣在全球競爭力的排行榜當中,我們成長競爭力的排名,從原來第五名躍升到第四名,排名的順位,第一名是芬蘭,第二名是美國,第三名是瑞典,台灣排名第四名,這個結果公布之後,國內輿論反應是兩極化,我們看到有一些媒體它把排名的結果,在報紙上已經排到第十四、十五個版去了,而且篇幅非常小,台灣日報跟自由時報都以一版頭條來處理這樣一個新聞,我們看到這個競爭力,台灣整個科技競爭力從過去的第三名,躍升到第二名,另外,總體經濟環境的部分,從十八名進到第九名,另外比較落後的部分是公共制度指數,從二十一名退到二十七名,有的好,有的不好,但是我們今天希望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台灣的競爭力,今天我們邀請到兩位特別來賓,我們希望在這一個小時當中,能夠把台灣競爭力實際的實況,非常忠實地來跟大家做一個報告。今天兩位特別來賓,要先跟大家介紹第一位是,我們前經建會主委,現在是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 陳博士。
   
   陳博志:金河兄好,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
   
   謝金河:另外一位是行政院科技顧問執行秘書 汪庭安先生,他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博士,我們汪執行秘書是非常年經,我剛剛跟他講,是現在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執行秘書當中,歷年年紀最輕的一位,我們希望他將來能夠鴻圖大展,汪執行秘書好。
   
   汪庭安:謝謝,主持人好,各位觀眾大家好。
   
   謝金河:好,先請教我們陳董事長,這次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競爭力,我們先來看看台灣從第五變成第四,在亞洲地區,我們還是保持一個領先,當然國內對這份報告,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們到底怎麼來看這次世界經濟論壇的排名裡面的內涵?
   
   陳博志:其實,不只是世界經濟論壇,國際上做這種評比的,像說BERI(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或很多機構,其實幾乎在所有的評比裡面,我們都是名列前矛,所以即使對WEF有一些細節的意見,我們看國外對我們這樣的評比,台灣人民…其實大家要有信心,我們過去是一個逃難社會嘛,所以很多人對自己沒有信心,而現在可能有少數人,也許是因為政治立場或者說其他理念的關係,好像見不得台灣好,但我們其實要有信心,這麼多個國際評比機構都說我們很好,我們是真的很好,一些客觀的表現我們很好。不過我們要記住一點,這個評比說我們很好,是整體加總起來我們很好,中間有某些細項,我們的表現是不太好,那這個評比對我們來講,就是有兩個大的意義,第一個就是,整體我們那麼好,我們該有信心,第二,個別不好的那些項目,我們必須要來改善,不要抓住少數幾個不好的項目,就說我們不行了、我們沒有信心,那當然也不要抓住這個整體很好,就說我們不需要再努力。
   
   謝金河:我想過去的評比裡面,我們大概有兩個評比,一個是這次WEF,另外一個是IMD,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評比,通常來講,好像世界經濟論壇排名會比較前面,洛桑管理學院,台灣會稍微後面一點,這兩個評比有沒有什麼差別?
   
   陳博志:其實這些評比國家競爭力,它主要可以分成兩種類型,有一些指標是著重於目前的表現,有一些指標是著重於未來的發展,在未來的發展那一部分,有一些比較重成本面,有一些比較重技術面,所以呢,不同的角度來看,那個排名會有一點變化,本來WEF跟IMD,是同一家,後來又分成兩家,也就是它的重點觀念有一點不同。
   
   謝金河:再請教我們汪執行秘書,我們看到台灣的科技競爭力,現在從第三變成第二名,我們基本上是緊緊追住美國之後,台灣整個科技產業的發展,事實上在九O年代以後,台灣非常順利地能夠搖身一變,變成美國科技大廠的代工重鎮,這個角色,我想從九O年代到現在為止,我們也發揮得不錯,包括台灣晶圓代工的雙雄,在世界基本上是卡住第一名跟第二名的位子,這個對台灣科技產業競爭力來講,我們一直都沾沾自喜,我們這次怎麼來看在整個科技競爭實力當中,我們現在是第三,挺到第二了,未來到底我們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發揮?
   
   汪庭安:好,我想主持人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大家都非常關切的,我們剛剛在談說,到底怎麼樣客觀正確地來看WEF,或者其他國際的評比,我想用一個比較…大家容易了解,這個國際競爭的評比,到底像什麼東西,其實有一點點像我們到醫院去做身體健康檢查,健康檢查裡面,你有的指數會比較好,有的指數會比較不好,所以剛剛陳董事長大概也有提到,可能我們對優勢的強項,我們持續地來發揮它,譬如說科技,我們從原本去年的第三名,到今年的第二名,這裡面很重要的一個是WEF把台灣列為是科技創新的國家,它評比把它分成兩個類群,一個是屬於科技創新的國家,另外一個是可能還在努力當中的,所以台灣在這個部分,其實是表現非常好,這個東西不只是科技界的人的貢獻,而是全民的貢獻,怎麼說呢?這裡面有一些指標,其實跟…譬如說手機的普及率,台灣是全世界最高的,或者說像我們大專教育的人數大概也是最高的,那這個部分,其實跟我們所有的家長都非常重視整個子女的教育,都有很大的一個關係,所以在這裡面,台灣未來…剛剛主持人問到說,未來我們怎麼持續在這個部分,再持續地增加,我想研發創新,可能是未來台灣非常重要要走的道路。
   
   謝金河:這一點我再請教汪執行秘書,這次我去看日本,像SONY這樣,它一年的研發費用,每家公司每一年都會公開地列出來說,它今年投入多少研發費用,SONY今年好像6958億日幣,台灣,台幣有五百多億,這個對台灣來講,我們一年都沒有賺那麼多,這麼大的一個R&D(創新研發)的投入,我想我這次到日本去看,他們經過泡沫經濟,調整了十四年,日本人開始重新再尋回他的原始競爭力,也就是說他開始加大研究發展的經費,不斷努力提升他的關鍵的技術,這個上頭來講,我覺得這個對台灣來說,我們現在從2000年之後,我一直覺得有個隱憂,台灣過度投資中國大陸,我們都在尋找廉價生產基地,把整座工廠就搬到中國大陸去設了,我們看到韓國,雖然他非常重視中國商機,但是也沒有看到說韓國那麼多企業,把整座工廠,譬如說像三星,全部搬到中國大陸去設廠,台灣是連根拔除的非常多,他看到中國大陸廉價的勞工、土地又很便宜,他把整座工廠全部搬到中國大陸去生產,現在這種價格殺戮是非常嚴重的,所以我常常講一句話是,沒有核心競爭力,是很難永久存在,這點我是覺得說,我們現在整個科技實力是一直往上在挺,已經到第二名了,但是如果在研發的費用投入不夠多,或是我們再往上升級,比方說我們在技術的升級上面,像我們現在看到這個Intel的毛利率60%,我們做代工的都在6%以下,像現在仁寶,它說保「六」總隊失敗,為什麼?它已經毛利率掉到6%以下了,今天報紙也提到,廣達毛利率保住6%它很高興,我們相較於Intel,人家60% 我們6%,這個毛利率一低,你殺下去,你只好往中國大陸跑,我想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你的技術研發上面,這個是不是要求將來我們台灣的科技大廠,在面對全球競爭的時候,這個如果說不努力的話,我一直覺得說,我們將來也是有點隱憂的,這一點不曉得汪執行秘書怎麼看?
   
   汪庭安:我想剛剛金河兄提到這一點,大概也是台灣最重要的核心的事項、要去關切的,剛剛提到這個研發經費的部分,我想也藉這個機會跟大家做一個報告,台灣在這四、五年來,大概對科技的研發是非常非常重視,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得出來?從資金的投入跟預算的編列,我們都知道說這幾年財政是比較困難一點,但是在行政院團隊裡面,一直在這四年來,都是保持說科技的預算,每年必須要10%的成長,財政再困難都要編列,我們預計在2006年,希望能夠達到…研發經費能夠占GDP的3%,目前來講是占2.3%,所以還有一段距離要去走,目前一年的研發經費大概是差不多2200億左右,2200億大概有700億,是來自於政府編列的預算,另外的部分,當然主要還是要從企業這邊來做。所以剛剛主持人提到很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說,跟中國大陸這種競爭的關係,或者也有一些合作的關係,怎麼去用一個比較正確的態度來看,剛剛我們從WEF的評比裡面,可以看出來,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個有三個意義,第一個部分大概就是說,台灣的體質非常好,非常具有爆發力,而且這個未來的成長率,它看的是什麼?看的是一個國家中長期的經濟的成長,所以換言之就是說,未來的經濟成長,中長期來看,台灣的是看好的,這第一個部分。第二個部分當然剛剛講過,是全民的努力嘛,包括企業要一起來努力,那我們也知道全球化是一個大家可以看待科技產業的全球布局,我想大家都認同比重的部分,其實大家關切的就是說,對中國大陸是不是過度地投資,這個部分,其實要考慮到幾個部分,可能企業有企業的考量、企業的利益,但是同時可能也要顧慮到你整體國家的利益是不是平衡,再來就是說全民的利益,譬如說它一個廠到那邊去的話,台灣當然是就業機會就會減少了整體國家的利益,這裡面當然不能說所有東西、風險讓企業去承擔,但是因為這些企業在發展的時候,其實全民一起的努力是在裡面的,所以這個部分可能也是企業應該要考慮到的。第三個部分當然就是說,我們有一些弱項要去加強,強項,我們要持續發展,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任何東西,過去台灣能夠做,是因為它快速、彈性,然後價格可以低廉,但是目前來講價格低廉,這一個東西因為生產要素成本的關係,已經是中國大陸…只要是中國大陸能做,你台灣大概都不能做,所以我們必須要在這邊去發展一些中國大陸是沒辦法做的,所以創新、提升整個產業的研發能力跟附加價值,可能是大概所有的企業界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創新求變才能生存。
   
   謝金河:是,我想再請教陳董事長,剛才我們提到的,現在汪執行秘書,提到是台灣的強項,我們現在回來看一看弱項,這個弱項當中,現在我想在公共政策這部分,我們從二十一名掉到二十七名,國家信用評等從二十四名掉到二十五名,另外商業競爭力,我們十六名是掉到十七名,這個是往後退的,然後最近我看了一下,倫敦金融時報也做了一個外人投資信心的排行榜,我們大概從二十名掉到二十五名,這個有一些大概跟政治有關的,好像我們評等都比較後面,所以這個弱項,對董事長來講,我們應該用什麼方式能夠補強?
   
   陳博志:我想很多人都會注意到,我們的政策是有一些爭議性在裡面,所以有人說我們的政策好像不穩定,這個排名,這一部分我們比較差一點,那這政策不穩定,以最近這幾年來看,很多人提到的第一個就是核四廠的問題,我們原來在蓋核四,然後民進黨執政之後說不蓋,他說不蓋之後,立法院又用很強的壓力說要蓋,這個看起來就是政策不穩定。不過這一個問題其實還比較不嚴重,因為對經營者來講,有電才是重要,至於這個電是怎麼發的比較不重要,對這些投資者來講,他們從這個事件所看到的,其實是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們台灣的政治制度有問題,不是內閣制也不是總統制,於是很多政策,行政部門跟立法部門中間就會出現一些拔河的狀態,那不只是出現拔河的狀態,似乎中間有時候是意氣之爭,甚至政治鬥爭。那麼我想四年前,很多外國人,我們國內的人也看到,本來總統大選的時候,當時的三個候選人都說,要把工時降到44小時,可是呢,到後來選輸了的一方,在立法院硬要把它壓到42小時,讓企業界很難調整,最後變44個小時,這個就變成大家就會覺得你這個決策的過程,行政立法部門有問題,這是我們的憲政體制。長期而言,憲政體制必須要改,可是我們除了憲政體制以外,我們其實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在,當然如果立法院跟行政部門如果是同一個政黨,問題就會比較小,所以很多人期望是短期而言,是不是年底的選舉,行政部門跟立法部門會是同一個政黨群,那這樣可能政策的相互矛盾性就會比較低一點,但是更長期來看,通常人家外國講,反對黨叫「忠誠的反對黨」,換句話說,反對黨是要來制衡行政部門,而不是要干擾。制衡,從國家的利益來看,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而不是為反對而反對,那麼這種民主的素養,我想我們還有待建立。民主配合的是法治,事實上法治是政策的穩定性非常重要的,法律定下來,不可以隨便動,但是我們台灣,好像很多人忘掉法治,法律定下來,不可以隨便動,其實三二O我們選舉有了爭議之後,三二O當天,美國人就這樣講,美國人說希望爭議雙方依照既有的法律結構,既有的法律結構來解決紛爭,為什麼叫既有呢,因為如果事情發生再來立新的法,那就不叫法治,美國人講他們聽不懂,過了大概三個禮拜左右,又講一次,但是我們還是聽不懂,因為我們習慣這樣,我們變成有政治勢力的人,習慣為了自己的利益,就來改變法律,以前事實上曾經也類似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譬如說有副總統競選總統,沒有選上之後,他的政黨馬上在國會裡面修改法令,把原來只適用於總統的這個退職總統禮遇條例,變成退職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像那樣都不是一個法治國家該有的觀念,這些觀念,長期一定要改,然後我們的政策才能夠穩定。
   
   謝金河:剛才我們也提到就是說,台商現在大規模到中國大陸去投資,我也看到有一些…我們這幾年技術沒有提升,過度在中國大陸比重非常高,譬如類似像主機板,有一家是精英電腦,它股價兩年前是兩百四十幾塊,現在一度最低是掉到剩下十塊邊緣,這個就是說長期以來,我們太多的公司在2000年左右,美國高科技泡沫之後,事實上台灣很多電子科技產業已經要轉型了,但是我們剛好看到隔壁,中國大陸經濟,他的工資很便宜、土地也很便宜,我們乾脆就把工廠全部都搬去了。這個搬去,我記得我們陳董事長有一本書,是《從虎尾看國際化》,那個書我讀得津津有味,而且寫得非常好,我們現在如果回來看就是說,中國大陸現在崛起之後,對台灣的一種不斷地對資金的掠奪、對產業的掠奪,包括現在我們做代工的,中國大陸現在有個叫「溫州幫」,它開始在手機,它的削價、殺價能力比台灣還兇,所以這個一兇之後,我們忽然發現,台灣最近很多像手機的產業,數位相機啦,我們事實上都開始感覺到,非常大的壓力,所以我們再回來,從看國際化的角度來講,全球化衝擊當中,我們面對全球競爭,我們到底是應該站在哪個位子,對台灣比較合適?其實在全球競爭我們該怎麼走?
   
   陳博志:其實在全球競爭我們該怎麼走,剛才庭安兄也提過,既然開發中國家的工資那麼低,我們必須生產他們不會做的,要發展知識經濟,我們才有發展的餘地,可是呢,我們台灣人民一直忽略這一點,因為我們長期習慣降低成本,所以很多年前,麥可•波特,我們今天談國家競爭力,麥可•波特是國家競爭力的,可以說是…不只說是權威啦,根本這個詞就是他創出來的,他大概七、八年前到台灣來,他就說,如果我們台灣的廠商,只把重點放在去中國大陸投資、降低成本,我們就會忘掉產業升級,忘掉發展自己的知識,所以呢,他當時的講法對我們來講,其實我們應該有一個警訊,開始來努力,那我們卻兩極化,有一些廠商真的很努力,所以我們有今天的成果,可是還是有一些廠商,一天到晚想到的,就是要去中國大陸降低成本,那麼這樣的做法,就造成對我們來講非常大的傷害,譬如說筆記型電腦,我們一度稱霸全世界,我們筆記型電腦的廠商卻想到它要再降低成本,強迫政府允許他們去中國大陸投資,現在營業利率2%,去了之後,成本更低,大家更自相殘殺,結果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對他個人沒有得到好處,但是對整個國家來講,我有一個統計數字,不曉得有沒有時間,我把它解釋一下,我們做了一個研究,去看各國產品的相互替代,我們台灣的產品在國際上,當然會替代別人,也會被別人替代掉,但是這個數字看起來才嚇人,以2003年來講,我們在美國市場被中國所取代的產品,占我們總出口的10.95%,11%的產品被中國替代,同樣這一年,韓國只有5.35%的產品被中國替代,我們多了一倍,被中國替代的數量多了一倍,多一倍還不打緊,我們被中國替代的產品裡面,78.92%是屬於高度技術的腦力密集產品,就是高技術的產品,占了78.92%,而韓國只有59.2%。換句話說,我們被中國替代的,很多是高科技產品,那麼這樣下來,我們的高科技產品,在2003年美國市場被中國替代的,占我們總出口的8.5%,而韓國只占他總出口的3%,這8.5%差不多接近我們高科技產品出口的20%,百分之十幾,將近20%。換句話說,我們很多廠商努力在開發新技術,生產新的高科技產品知識產品,可是呢,有一些廠商看了、學會了,就趕快拿去中國大陸生產,結果整個就被帶過去,這個對我們來講,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換句話說,好不容易研發出來的產品,很快地就被別人拿走,那這個賺錢的時間太短,不只是這樣,關連的產業也會被拉過去,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去面對,我們不只是要積極研發,研發之後的東西,怎麼樣留在我們這裡生產,不然技術持續在外流,那我們就會比較辛苦。
   
   謝金河:是,我想還有一個,剛才陳董事長講到這個,我這次到日本去看了一下,我有很深的感慨,比方說,我們看到SHARP在講明年的32吋的LCD,TV,它跟我講一個價格,它說32吋的價格,明年出來的時候,SHARP的出廠價大概1700塊美金,SAMSUNG大概1500美金,而台灣做的大概1000到1100美金之間,我們以前都認為說,我們台灣做的品質會比韓國好,現在韓國賣1500美元,我們賣1000美元的話,會讓你覺得說,我們現在產品的層次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說未來的這種競賽,我們過去的強項是大量生產、然後降低成本、然後產品殺價,這個殺價現在台灣都會,而中國大陸也會了,最會的…我們陳董事長那個書,他強調知識價值,台灣這幾年,我們在知識價值上面,我們發揮的實在是不夠多,所以現在面臨的問題就出來了,也就是說,類似像LCD TV,後來我問了一下,我說你這個LCD TV,controller IC你用誰的,大部分都用Trident(泰鼎科技),他用外國的技術,他說台灣現在不是很多人都做了,他說我們不敢用,他說用了之後,萬一電視機故障,那整台電視就爆,他說這個可能占一台電視機的成本,不是那麼大,但是萬一如果說,你的品質不夠好,我用了一下,大家寧可用貴的零組件降低不良率,你只要做得好它就會用,但是我們現在就是說,我們到現在為止,一直停留在那種傳統的邏輯思維說,我降價來搶訂單,現在很多產品不是價降就搶得到訂單,我覺得這個是不是未來台灣,我們在整個科技產業技術提升上,我們如果在高附加價值上著手,如何在品牌上能夠給全世界信心,而不是說過去大家大量生產,低價搶訂單,這整個未來的模式,我們到底怎麼做比較好?
   
   汪庭安:剛剛主持人提到的這一點,就是所謂的觀念,他的mindset,本身的改變跟新的商業模式,跟以前要有一些不一樣,我們過去大概都是做代工比較多,未來剛剛講的創新,創新是一個作為,創新必須要能夠變成profit,把它變成經濟的利益,那才是在市場上面有價值,那這個部分大概有兩條路,在微笑曲線裡面的這個,一個是品牌,走品牌的路線,像BENQ,或者像巨大,這個傳統的產業都做得不錯啊。另外一個就是行銷通路,這個部分的拓展,我想剛剛在談到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可以來稍微提一下,過去台灣之所以能夠做得不錯,亞洲四小龍之所以可以做得不錯,是因為很小的一個生產供應,但是市場是非常大的…包括美國,包括歐盟等等非常大,四小龍在分享這麼大的一個市場,可是當中國大陸加進來,當印度加進來了,那是變成…光中國大陸就是十幾億的人口,他在做這個生產,你生產一定是供過於求,那只要是供過於求的話,當然整個價格競爭,台灣沒有辦法去跟人家比這條路,所以大家會講說「西進南進,不如上進」,只有你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才有辦法去做。那剛剛主持人也有提到,TFT LCD或是LCD TV這個部分,目前當然台灣,是在LCD這個部分,很大的面板,我們現在是全球第二名,未來想要超過韓國,我們碰到的主要的問題是什麼?主要的一個問題當然就是技術的源頭,滿多的…大部分都在日本人手上,在日本。第二個部分就是材料跟設備,這兩個部分,可能也是一個占成本比較高的,但這個部分,台灣是還有一些機會,但是就是說,怎麼樣在各方面的搭配之下,包括廠商之間,現在有一些研發聯盟,共同來研發一些相關的材料、設備、相關的技術,可以來共用等等,這可能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我想再舉一個例子,我們今天在談國家的競爭力,除了剛剛講的像健康體檢,另外一個部分,其實整個國際競爭打的是一個團隊戰,我們就像一支棒球隊,棒球隊裡面有人扮演投手,有人扮演一二三壘手,有人扮演外野手,這就很像說在行政部門、政府當局,他是扮演投手,他把很多的球投出來,但是在外野手的地方,本來是應該要去把這個守備做好的,可是變成說這個外野手扮演他在野的角色,很多的地方’,我們在講說一些進步的法律改革的法案,剛剛講到在立法院,在那邊停下來,這裡面其實跟產業有非常高度的相關,譬如說我們生技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這裡面有很多相關的法案,我們其實是還有一段距離要去走,因為先進國家現在也一直都在探討的,包括說像基因轉植、譬如說臨床試驗的法規等等,這是一個部分。另外一個就是說,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數位匯流的一個時代,數位匯流,很多的科技、很多相關的法律,都必須要去更新,但是這些法律可能都停留在立法院,一個會期一個會期這樣過,或者像金融改革的相關東西,大概都對我們整個產業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這個部分,同樣的,除了說行政當局之外,立法院、國會相關的配合,可能都很重要,所以整個球隊怎麼一起來打一場仗,可能是…我想也是企業界非常期待的。
   
   謝金河:好,我想怎麼團隊作戰,我們等一下再繼續來討論,我們先休息一下。
   
    (第二段)
   
   謝金河:歡迎再度回到現場,我在讀陳董事長的書的時候,感觸最深,他舉了一個例子是Intel的CPU(中央處理器),因為它做了,別人都不會做,它的毛利率會高達60%,我們現在有太多的產業,你會做,別人也會做,價格的殺戮沒完沒了。所以我們現在回來看,台灣很多的企業,都到中國大陸尋找廉價的生產基地,這個後遺症,我認為是慢慢已經開始浮現了,第一個我們看到在半導體的產業裡面,中芯到中國大陸設廠之後,現在中芯在市場上搶訂單,低價搶單,已經造成台積電、聯電,非常不堪其擾,八吋晶圓應不應該到中國大陸去設廠,曾經有一段時間引起大家熱烈討論,後來台積電到松江已經決議了。現在另外一個爭議,像面板、TFT-LCD,到底應不應該開放,他們到大陸去設廠,國內現在也開始有另一番討論,台灣如何保持核心競爭力,而能夠把我們的毛利率往上拉升,在陳董事長的書裡面,提到的是知識的價值,怎麼樣把知識的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把真正的競爭力提升出來,我想要請教董事長的意見。
   
   陳博志:我們這裡面大概有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對智慧財產的保護,另一個就是公平競爭,我們在知識經濟的發展裡面,如果說我們發展出來的知識,然後我們的員工,或者說我們的對手,可以拿著知識跑到別的地方去生產,我們知識的價值就會被打折扣,甚至會面對惡性競爭。我們當年筆記型電腦,是台灣很多廠商大家長期努力,建立出一些know how,可是我們那個競爭力,當時就因為有一家廠商先偷跑,要到中國去生產,逼得別家不得不跟去,來殺價競爭,最後大家都沒有好處。在半導體這一部分,很多人懷疑說,某一些到國外投資的廠商,似乎把我們的核心技術帶走了,所以怎麼樣更具體地保護我們的智慧財產,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一個產業如果有好多家廠商,這些廠商怎麼樣有一個共識來保護台灣,大家共同擁有的這些核心技術,不然一家外流,全部都沒有了。像說以前我們茶葉做的很好,有人到外國去種茶,技術就帶出去了,我們養鰻魚、養蝦,都是有一個廠商把技術帶出去,然後我們市場就不見了,這個技術需要保護,不只是要求外國要保障智慧財產,我們自己要有這個共識。另外一個就是國際上的公平競爭,以半導體來講,中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特別晶圓代工,它很多…無限量的支持,根本是那一些工廠到最後,資金都是中國政府出的,而且外國的半導體賣到中國去,要納營業加值稅百分之十幾,他本地的卻不用納,那樣大的差距,當然就逼得廠商往那邊跑,這種不公平的競爭,其實我們必須在國際上來要求所有的國家要共同遵守,公平競爭不能用這樣。半導體那一部分,不公平競爭政策,有一部分美國已經出面要中國拿掉,可是中國把那個拿掉之後,他們私下又說他們有替代辦法,這種不公平競爭傷害很大,但是所有的不公平競爭,如果技術都是在我們台灣廠商手中,我們只要不去貪圖那一點政策的利益,其實我們都可以享有更大的利益,你去貪圖那一個政策的獎勵,一家去、兩家去大家都去之後,那個政策上的獎勵,就反應到價格上面,最後大家其實什麼都沒有得到。
   
   謝金河:剛剛董事長講到這個,再請教汪執行秘書,最近張忠謀先生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比較震撼的一句話,他認為晶圓代工未來十年成長趨緩,我們也了解半導體產業是台灣兩兆雙星當中非常重要一環,我們的第二兆是面板TFT-LCD,現在面板開始殺價也非常激烈,半導體我們受到中芯的牽絆,慢慢這個壓力也在加大當中,而另外一個一兆,這個面板的產業,現在價格殺戮也非常慘,所以兩兆雙星在明年來看,都有一些壓力,政府也在尋找第三個兆,包括像類似生物科技、通訊,到底我們兩兆雙星的,整個科技的產業政策,這個路將來怎麼走,第三個兆,我們到底有沒有哪一個產業,能夠成為未來的台灣的明星主流,這一點在行政院,科技顧問的規畫裡面,有沒有什麼想法?
   
   汪庭安:好,這個我想也跟全國的觀眾朋友報告一下,剛剛陳老師這邊有提到說,知識經濟時代,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就是你的技術跟你的知識,那化約成什麼?智才跟專利,在這一個部分,其實台灣在整個競爭力排名裡面,大概也是非常的好,我們專利的排名是全球第二名,當然就是說,我們過去對這個專利,大概有兩部分的東西要來加強,第一個部分就是怎麼讓這個專利更能變成金錢,也就是說我們很多的專利,其實對商品化這個部分,過去是做得不夠好的,很多是可以變成錢的一個部分。第二個部分,當然就是來保護它嘛,譬如說剛剛講的,可能台灣這邊投入了很多資金,政府也投入了很多的資金,全民的納稅錢拿來了,發展了很多的技術,可是可能某一個人…現在也不用一個OO7的皮箱了,它可能只是一個小的大拇哥(隨身碟),現在科技非常進步,什麼東西都帶走了,那類似這樣的東西,可能是有必要好好來保護的,我想台灣也不必要去制定一個特別嚴格的,我們就是跟隨所謂國際相關的規範,譬如說瓦聖納公約,跟國際來接軌,剛剛講的公平競爭等等,在這樣一個既有的機制裡面來做,應該就可以做得很好。主持人提到說兩兆雙星,現在其實慢慢要變成三兆兩星了,剛剛主持人提到說,到底第三兆可能是什麼?以現在來講大概就是通訊,大概會是第三兆的產業,為什麼通訊有這個機會?各位想一想,我們剛剛在這個競爭力的評比裡面可以看到,我們的手機普及率是全世界第一的,第二個部分,我們也是全世界第一的,是我們無限的擷取,Wireless LAN相關的設備,這個產生出來什麼東西?我們如果說,能夠讓手機去使用到我們現在各位在室內,都有所謂的寬頻建設、寬頻的管道,現在手機上網很慢嘛,如果透過這個Wireless LAN無線擷取,來使用寬頻的話,各位想想看,這個會帶動多少產業的發展?第一個,手機,雙網手機的製造,第二個,這個無線擷取的設備的製造,第三個就是很多的數位內容,可以在上面來跑,股票、音樂、影像等等,通通都可以在這上面,所以這整個都出來,會是一個所謂的第三兆元的產業,這個就是現在行政院在推的「新十大建設」裡面的M台灣(Mobile Taiwan),行動台灣的計畫,那當然現在很多預算還在立法院裡面,可能也需要剛剛講的打團隊戰,一起來努力,所以這個是第三兆元的產業。
   
   謝金河:生技產業現在台灣很多人都很看好,我看很多人是頭破血流,賠很多錢哪,這個好像一大堆公司,都還在苦戰當中,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大概像溫度計啦、量血壓的、健康器材,那個檢驗劑、試劑、醫療器材,這個包括新藥研發,我看門檻非常高,我們在生物科技上面的產業,有沒有辦法能夠真正脫穎而出?
   
   汪庭安:生技產業,我們常常講一個例子,我們除了有主觀的期待,生技產業不得不做,因為未來是健康的世紀,不得不做,但是台灣必須要挑著做,因為整個台灣加起來的生技,所有的研發經費,比不上一個美國藥廠的研發經費,所以你不可能全面去做,那台灣能夠做的優勢是什麼?當然就是我們在亞太地區,或者說像台灣的健保做得非常好,所以我們相關的基因資料庫等等的建立、臨床的試驗,台灣大概也做得非常好,如果我們法規再做一些突破的話,其實很多人都願意來這裡做,包括像草藥,草藥的部分台灣也有很多的優勢,還有像剛剛講的醫療器材,所以台灣大概只能在生技的部分,只能鎖定利基市場,但第二個部分,我們發展一個產業,大概需要幾個部分的配合,一個當然是人才,一個是資金,一個是技術,一個是法規環境,生技當然是高度的法規環境,資金的配合大概也很重要,但由於這個生技產業的發展,它的獲利的產業鏈是非常非常長,台灣一般在投資的角度都是,若三、五年我就賺錢,趕快賺比較實在,所以這個部分可能剛剛講到的…
   
   謝金河:觀念跟台灣人的民族性不太符合。
   
   汪庭安:對對對,但是可能還是要在利基市場裡面,去發展生技產業。
   
   謝金河:好,我們回來請教陳董事長,現在大家比較關切,我們今年景氣是往上的,景氣的上升大概到五月份,我們好像到一個高點了,現在看起來景氣又往下走,會不會影響未來台灣競爭力?我們看到從去年SARS的時候,我們景氣判斷分數是14分,然後到今年的五月,我們上升到39分,然後開始走下坡了,到六月的時候降到36分,七月有35分,八月33分,九月份32分,好像已經連續四個月在下降,面對這樣一個調整,現在好像廠商看好未來景氣,比例從43.7%,降到36.8%,看壞的開始大幅上升,從13.6%上看到20.6%了,所以這個景氣有上有下,看起來明年有一些變數,在十月二十八號,中國大陸突然宣布升息,這是九年來第一次,這個到底將來會對台灣的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們董事長是不是評估一下。
   
   陳博志:我想短期景氣的走勢跟長期的競爭力,其實是不一樣的,目前因為全世界都有一點觀望,好像明年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消息,所以既然全球的景氣不是很好,大家對台灣未來的景氣看法也會比較不是那麼樂觀。在我看來,其實這是一個轉機,我們台灣過去的發展,太偏重景氣好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去投資,投資同樣的東西,那樣的發展沒有辦法長久,過去我們靠廉價勞工的時候,我們做的是很簡單的東西,量越大賺越多錢,那是當時的發展可以這樣,在知識經濟的發展,其實我們必須要更扎根,做跟人家不一樣的,所以那種一窩蜂似的投資,其實對我們不見得健康,所以如果說全球景氣、甚至台灣景氣有一點緩和,我覺得對我們來講是一個轉機。像政府講的,兩兆三星,或者三兆兩星,其實我有一點意見,當然我們對量的擴充太講究,就是我們要衝一兆,但是一兆搞不好你賺不到幾百億,這個就問題大了,浪費資源,所以兩兆、三兆可以,但是呢,這兩兆三兆,不是靠單一產品來達成,而是要靠很多相關的產品,一起來達成這一兆,達成另外那一兆,很多相關的產品在一起,量做到很大、質做到很大,它有一個群聚效應,我們整個國際競爭力可以提高。過去筆記型電腦某種程度…個人電腦,我們做到這個地步,可是呢如果我們的兩兆三兆,只是靠一、兩個主要的產品,大家一窩蜂去投資,量雖然做到了,但是普及、普遍的基礎不夠,結果我們反而會面對很大的風險,我想最近所謂景氣比較不好,某種程度也就是這樣,因為我們靠一、兩個產品,那一、兩個產品的景氣不好,整個景氣就不好,所以呢,如果現在整個國際景氣比較回穩,不是那麼熱,那我們的技術研發能力,其實過去幾年就像庭安兄講的,我們研發、我們專利的排名,已經世界第二,我們這麼多的東西,我們不要只發展一種產品,我們其實很多小產業、很多小企業、很多小產品,同時集中在一個領域來發展,反而對我們是最好的。
   
   謝金河:好,我想這次中國大陸的升息,對整個亞洲來講,他又有一個震撼就是說,一個方面,他人民幣始終不願意升值,所以中國大陸用低估的人民幣,不斷的創造他的競爭力,也造成油價、原物料,一直在價格大漲,現在他是用升息的手段要把它壓下來,所以這兩股力量的對峙,到底將來會造成什麼影響?因為如果以他這次升息來講,他的短期放款利率5.58%,美國的放款利率1.75%,他跟國際間的利差是非常大的,他有沒有辦法把利率升那麼高呢,把這種原物料價格的上漲,把它打下來,這個董事長怎麼看?
   
   陳博志:我想在中國大陸升息的作用可能不是那麼大,房屋市場也許有一點,其他的投資,其實現在包括房屋在內,都是一個泡沫,那我們知道在泡沫經濟,大家對未來有一個…過度樂觀預期的時候,一點點升息是擋不住的,中國大陸現在的問題,比較嚴重的是,他投資明顯已經過多,大家都了解,他們自己也了解,要壓壓不下來,升息壓不下來,甚至用行政命令好像也壓不太下來,而面對的、整個世界的景氣不是那麼好,中國大陸在很多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非常高,非常高的意思就是說,再成長的空間已經很小,因為都已經給他做了,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恐怕年底、明年初,很難逃掉,而他裡面的泡沫經濟,我想就像謝國忠所講的,那個泡沫經濟能夠再撐下去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這些加在一起,整個中國的經濟,有可能在最近的未來出現比較大的問題。那出現比較大的問題,對我們會造成傷害,這個傷害大概分兩部分,很多人比較看到的傷害說,我們對大陸出口那麼多,大陸不好了,我們是不是出口會降低?那個其實不用擔心,我們對大陸的成長,主要是原來我們做的東西拿去那邊做,然後原料賣過去,如果中國不做了,那個東西會到東南亞去做,而且那個是出口的,主要是在中國做了之後出口,所以那個受中國景氣的影響反而比較小,比較大的問題是說,我們有滿多企業在中國,是做比較投機性的、泡沫經濟的活動,中國如果整個經濟泡沫破滅了,那些企業會受到傷害,那個傷害會不會打回台灣來,造成某些衝擊,這是我們必須要來提防的。
   
   謝金河:好,我們剩下不到一分鐘了,是不是我們汪執行秘書,把台灣整個科技產業的競爭力提升之道,簡單的來幫我們稍微概括一下。
   
   汪庭安:好,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我們剛剛除了講,商業模式的創新之外,另外剛剛提到的,大概台灣要走差異化的策略,差異化的策略,你要去做別人沒辦法做的,尤其中國大陸沒辦法做的,這是第一個部分。第二個部分大概就是要異業整合、跨業結合,譬如說軟體跟硬體來做結合,這裡面的SoC(系統單晶片),或者說embedded software,就是嵌入式的軟體,再來一個就是什麼?BIO跟IT,生技跟IT來結合,兩個強項,一個是剛開始發展的,一個是我們已經有的強項,台灣有很好的機會。
   
   謝金河:好,我們今天謝謝陳董事長,也謝謝汪執行秘書,我們從這次競爭力排名當中,台灣會有的好、有的不好,我們好的應該再繼續再加油,不好的部分,我們大家一起來共同改善,今天謝謝我們全國觀眾的欣賞,我想這個在下個禮拜,我們再繼續來討論,謝謝今天陳董事長,跟汪執行秘書,到公共電視來參加這場討論,謝謝。
   
 

回到新聞網    相關討論       


面對國家精華
2005-12-31 (128) '05大事 '06大勢
2005-12-24 (127) 自由化巨浪 淹沒農業?
2005-12-17 (126) 搶救卡奴大作戰
2005-12-10 (125) 拼觀光 台灣美在哪裡?
2005-11-26 (124) 經貿路前多挑戰
2005-11-19 (123) 為房市量體溫
2005-11-12 (122) 經濟加溫 寄望明春
2005-11-05 (121) 禽流感發威 經濟打寒顫?
2005-10-29 (120) 拼奧運 台灣憑什麼?
2005-10-22 (119) 二次金改 如何改?
2005-10-15 (118) 王建民點燃棒球熱
2005-10-08 (117) 全球防堵禽流感
2005-10-01 (116) 金改推手看二次金改
2005-09-24 (115) 司法改革 首重風紀
2005-09-17 (114) 存款保險有撇步
2005-09-10 (113) 物價蠢動 中油苦撐
2005-09-03 (112) 台灣人 你快樂嗎?
2005-08-27 (111) 看看南韓 想想台灣
2005-08-20 (110) 頭上腳下 全鬆綁
2005-08-13 (109) 油價狂飆 電價喊漲
2005-08-06 (108) 一流大學 = 一流教育? 
2005-07-30 (107) 人民幣升值 走勢與衝擊
2005-07-23 (106) 兩會與兩岸 回顧與前瞻
2005-07-16 (105) 消費金融面面觀
2005-07-09 (104) 以債養債 ”卡”危險
2005-07-02 (103) 美國牛肉 安不安全
2005-06-25 (102) 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
2005-06-18 (101) 報完稅 又要加稅?
2005-06-11 (100) 認識腸病毒 有備無患
2005-06-04 (99) 房市景氣 霧裡看花
2005-05-28 (98) 兩岸搭橋 先談經濟
2005-05-21 (97) 中國旅客 台灣歡不歡迎?
2005-05-14 (96) 報稅季節 抗稅聲浪
2005-05-07 (95) 連宋訪中 誰得利?
2005-04-30 (94) 五一專訪陳菊主委
2005-04-23 (93) 嚴法重刑救治安
2005-04-16 (92) 官民圍堵黑心貨
2005-04-09 (91) 新聞局長看新聞
2005-04-02 (90) 勞工退休金 新舊比一比
2005-03-26 (89) 反分裂法下的兩岸經貿
2005-03-12 (88) 反分裂?反和平?
2005-03-05 (87) 捉小偷辦大案
2005-02-26 (86) 二二八的昨日與明天
2005-02-19 (85) 專訪 行政院長謝長廷
2005-02-05 (84) 邱小妹事件:制度面與人性面
2005-01-29 (83) 兩岸包機起飛
2005-01-22 (82) 土增稅調降 誰有利?
2005-01-15 (81) 聲援台灣米-政府因應
2005-01-08 (80) 浩劫後-南亞救災與省思
2005-01-01 (79) 聲援台灣米--農民心情
2004-12-25 (78) 專訪研考會主委 葉俊榮
2004-12-18 (77) 藍綠放兩邊 經濟擺中間
2004-12-04 (76) 金馬之夜 國片等待曙光
2004-11-27 (75) 原湯加工 溫泉走味?
2004-11-20 (74) 用匯率看景氣
2004-11-13 (73) 從美國大選看台灣
2004-11-06 (72) 健保 要三贏或全輸?
2004-10-30 (71) 第一名的競爭力
2004-10-23 (70) 台灣媒體大未來
2004-10-16 (69) 兩岸直航 飛回原點?
2004-10-09 (68) 胡錦濤時代 兩岸走向
2004-10-02 (67) 地雷連環爆 股市心慌慌
2004-09-25 (66) 教改路 通向何方
2004-09-18 (65) 金融改革在台灣
2004-09-11 (64) 桃園停水十五天
2004-09-04 (63) 擋不住的土石流?
2004-08-28 (62) 綠色宜蘭 金色前景
2004-08-21 (61) 台南人的光榮感
2004-08-14 (60) 尋找台灣新文化
2004-08-07 (59) 金管局 管什麼?
2004-07-31 (58) 新舊勞退金 算盤撥清楚
2004-07-24 (57) 專訪副總統呂秀蓮
2004-07-17 (56) 傾聽大自然的怒吼
2004-07-10 (55) 兩岸方程式 有解? 無解?
2004-07-03 (54) 景氣紅燈 憂喜參半
2004-06-26 (53) 專訪考試院長 姚嘉文
2004-06-19 (52) 新生代 新客家
2004-06-12 (51) 小小指紋 大有學問
2004-06-05 (50) 外資心聲 說給總統聽
2004-05-29 (49) 從伊拉克看台美中
2004-05-22 (48) 科技產業向南走
2004-05-15 (47) 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2004-05-08 (46) 景氣春光 烏雲浮現?
2004-05-01 (45) 詐財電話 嘜擱咔啦
2004-04-24 (44) 部長夫人也被搶
2004-04-17 (43) 教鞭下的孩子
2004-04-10 (42) 激情過後 療傷止痛
2004-04-03 (41) 藍綠之外 第三勢力
2004-03-27 (40) 選後重整新財經
2004-03-13 (39) 鋼價上漲面面觀
2004-03-06 (38) 三二○的三張票
2004-02-28 (37) 經濟回春看今年?
2004-02-21 (36) 面對病毒大反撲
2004-02-14 (35) 禽流感 雞飛鴨跳
2004-02-07 (34) 司法改革向前行
2004-01-31 (33) 消費者 別當受氣包
2004-01-17 (32) 兩岸外交 隨大選起舞
2004-01-10 (31) 公投 投出變化球
2004-01-03 (30) 兩岸半導體大戰
2003-12-27 (29) 高科技帶動臺灣起飛
2003-12-20 (28) 是「客」人 也是頭家
2003-12-13 (27) 臺灣爭出頭 外貿打前鋒
2003-12-06 (26) 經濟冬盡 景氣回春
2003-11-29 (25) 當文化遇見創意
2003-11-22 (24) 大選最前線
2003-11-15 (23) 論文生波 夫子生氣
2003-11-08 (22) 北電子 南電信
2003-11-01 (21) 外交突圍 任重道遠
2003-10-25 (20) 偽卡「盜」走金融秩序
2003-10-18 (19) 金融版圖 合縱連橫
2003-10-11 (18) 基測組距 進退兩難
2003-10-04 (17) 港都躍升南方之星
2003-09-27 (16) 專訪 副總統呂秀蓮
2003-09-13 (15) 化科技為商機
2003-09-06 (14) 人氣市長拼政績
2003-08-30 (13) 體檢台灣經濟體質
2003-08-23 (12) 富人繳稅 窮人翻身?
2003-08-16 (11) 搶救飯碗大作戰
2003-08-09 (10) 新台幣與人民幣
2003-08-02 (9) 後山選戰 前線交火
2003-07-26 (8) 谷地景氣 曙光乍現
2003-07-19 (7) 教改路迢迢 師生心茫茫
2003-07-12 (6) 金融改革救台灣
2003-07-05 (5) 政治放兩旁 經濟擺中間
2003-06-28 (4) 景氣燕子 何時飛來?
2003-06-21 (3) SARS冷卻 大陸熱?
2003-06-14 (2) 好日子還要等多久
2003-06-07 (1) 拼完SARS 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