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
泰雅族
賽夏族
布農族
鄒族
排灣族
魯凱族
卑南族
達悟族
邵 族

圖片提供: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查詢原住民小學 依縣市查詢
目前位置:首頁文化園區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

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認識各族│神話傳說│台灣原住民大事紀有問必答

【人口及分布】

排灣族分布於南北大武山,目前集中居住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人口數計有66,272人(資料來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資訊網 / 民國91年8月資料)。

【精緻的雕刻與華麗的服飾】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們在雕刻藝術上的表現與華麗的傳統服飾。有階級制度的排灣族,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家屋的雕刻品,如門楣、立柱,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而製作一件華麗的衣飾可能要耗上一個排灣女子半年的心血與時間,服飾上的圖案充分表現了族人獨特的創造力與自我美感。

【族名與系統】

在排灣族的傳說中,『排灣』(paywan)指的是祖先發祥的靈地,位於大武山的高處。現在的排灣族都是從那裡分布到各地的,因此將這個地名取為自己的族名。根據居住區域和文化表現的異同,排灣族可以再細分成北排灣、中排灣、南排灣和東排灣。

屬於北排灣的拉瓦爾(Raval)群主要居住在屏東三地門鄉境內,是排灣族中唯一不舉行五年祭的社群。由於毗鄰霧台鄉的魯凱族,加上通婚頻繁,北排灣的文化受魯凱族很大的影響,例如配戴百合花、長嗣繼承制度。中排灣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與傳統祭典、宗教儀式,尤其是來義鄉被族人視為排灣族的中原地帶。南排灣的牡丹鄉境內,是清朝時代,日本人入侵台灣而引發的『牡丹社事件』發生地。東排灣的巴卡羅群(Pakarokaro),泛指居住在現今台東地區的排灣族,包括達仁鄉、大武鄉、金峰鄉和太麻里鄉境內都有排灣族人的足跡。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200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公視新聞部原住民組企劃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